孙 梦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慕课”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孙 梦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自“慕课”引入中国以来,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慕课”以其独有的优势受到了学习者的青睐。文章论述了“慕课”的特点、现阶段的问题,展望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慕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慕课”;特点;问题;前景
“慕课”(MOOC),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仍是一个陌生的外来词语,它的全称为“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M代表massive,即大规模,这种网络公开课可以供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同时在线学习;第一个O代表open,即开放,也就是说课程是面向所有人的,任何渴求知识的人,没有年龄、职业、背景、地域的限制,均可在网络上注册学习;第二个O代表online,即在线,“慕课”是网络为基础的大型公开课,课程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在线完成,包括授课、互动、检测等;C代表course,即课程,“慕课”所有的网络课程均是由名校名师提供的优质精品课程。
2012年,致力于推广开放式在线学习课程的多家公司与世界著名大学合作,推出了coursera,edx,udacity等全球性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即“慕课”平台,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故2012年也被称为“慕课元年”。对于中国来说,2013年是“慕课”发展壮大的开始。中国知名大学紧跟时代潮流,加入到“慕课”的研发和推广中,为学习者提供了多项优质在线网络课程,引起了学习界的广泛关注。由我国大学研发的在线学习平台——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课程在线”等,是中国“慕课”发展迈出的重要步伐。
“慕课”以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解决了自主学习需求旺盛的问题,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满足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总结来说,“慕课”有以下几大特点。
2.1 参与规模化
“慕课”的参与人数众多,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人,课程规模化。“慕课”作为网络在线课程,没有学习门槛,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有求知欲的学习者都可以参加,往往一门课的注册学习者数以万计。另外,许多高校优秀教师也参与“慕课”制作和研发中,开发出众多优秀的在线网络教育资源,课程从人文历史到自然科学,从艺术体育到社会生活,涵盖面十分广泛。
2.2 资源开放化
“慕课”作为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解决了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慕课”平台上的课程大部分为免费课程,对所有学习者开放,没有学习门槛。由于“慕课”的讲授者均为名校名师,课程质量高,满足了许多人对名校名师及优质课程的追求。现实生活中许多学习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去名校当面聆听名师教诲,开放的“慕课”资源恰好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
2.3 课程系统化
相比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和45分钟课堂教学,“慕课”针对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将课程划分为10-20分钟的课堂短视频,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方便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授课效率与质量。每个短视频内容完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即时讨论、在线练习。除了微视频授课外,“慕课”平台还配有相应的解惑答疑、互动交流、考核评价部分。每个课程结束后有相应的课后练习与阶段检测,学习者可以及时评估学习成果,强化学习效果。如果课程上遇到问题,还可以在线求助,与其他学习者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问题。
2.4 高度网络化
“慕课”平台是依托网络资源的在线学习平台。只要拥有网络,学习者随时可以利用电子学习终端进行课程的学习。在网络技术发达的21世纪,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学习,或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学习经验,进行在线检测等。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网络学习更加便捷。此外,基于互联网技术,“慕课”在线平台还可依托网络自动保存生成每个课程的播放率、回放率、答题错误率等数据,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展,以便授课教师及时调整授课进度与内容难易程度。
2.5 学习自主化
由于网络技术的支持,学习者只要拥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自主选择课程、上课时间,自主决定课程进度,自主进行课程评估。学习者可以不受身份、职业、背景、地域的限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真正实现了学习自主。
2.6 评价多元化
“慕课”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授课教师除了课程考核以外,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监督学生的上网情况,可以将学生的在线时间、资源下载、资源浏览等数据记录保存,作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慕课”是引发了教育界的变革。“慕课”以其独有的特点与优势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但是“慕课”引进我国后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1 课程完成率问题
“慕课”从甫一推出便受到了学习者的青睐,在线注册人数居高不下,广受好评。但是课程的完成率一直不高,许多课程的完成率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下。注册人数多而完成率低成为了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怪现象。
首先,“慕课”的资源提供者多为知名院校、知名教授,一些课程专业性强,难度较高,学习者需要足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来完成课程,知识背景较低的学习者很难坚持。其次,目前“慕课”课程多为西方高校、学者提供,授课方式为全英授课,限制了不懂英语或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的学习;加上一些课程受西方地域文化、社会背景的限制,不利于东方学习者的理解。国内的“慕课”平台建立时间尚短,系统不够完善,中文资源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因此,一些学习者没有能力利用这些优质网络资源,完成相应课程,获取所需知识。再次,“慕课”作为网络公开课的重要形式,是学习者在虚拟空间内与陌生同伴一起学习,学习者流动性大,因此很难相互信任,构成稳定的学习团体。除此之外,在线授课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表情或行为获得反馈,从而调整课堂进度、授课难度,学生需要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一些能力不足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降低课程的完成率。
3.2 评价问题
对于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注册人数动辄上万,如何对这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公平公正及时有效的评估显然是一大难题。诚然,利用电脑自动检测可以高效准确地实现客观题的评价,减少教师的劳动,节约教师的精力,但主观题的评价则仍是个巨大考验。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这类学科较为感性,答案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机器检测目前难以实现,但仅靠授课教师来完成数以万计的学习者的评价,显然又不太现实。
其次,并不是每个在线注册学习“慕课”的学生都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良好的自制力,诚信成为了评估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都没有严格的评估机制,所以,如何避免学生利用网络作弊或替考成为了目前“慕课”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准确的进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完善“慕课”的评价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学分认定
“慕课”是一种网络公开课,是满足学生需求的在线课程,如何认定学分成为了当前一个主要难题。就目前来看,国外只有极小部分学校已将“慕课”纳入了学校教学体系,承认其学分;而在中国,这个领域尚处空白。虽然“慕课”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震动,其社会影响度也有了极大提高,但由于其网络授课的局限性和评价系统的不健全,传统的教育机构对其认可度远远不够。“慕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其光明的发展前途,实现“慕课”的学分认定大势所趋。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其纳入高校教育体制,如何实现其在教育方面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3.4 互动问题
“慕课”作为网络虚拟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之间互不相识,不容易建立稳定的联系。加上人员的流动性较强,没有稳定的学习小组,学习者有孤独感,很难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不利于团队协作。网络上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习者无法从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得到同伴回应,也无法随时和教师进行沟通,有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另外,有些课程需要合作作业,组间成员如何多人互动、良好沟通、团结协作也是一大难题。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是一大需要注意的问题。
3.5 教师问题
“慕课”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授课教师付出相当大的精力。从授课内容、在线互动、课后答疑、评价检测等个方面的精心准备。因此,授课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熟练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目前可以承担“慕课”教学任务的教师资源较为匮乏。
参与“慕课”的教师大多为高校的任课教师。从参与“慕课”教学的教师后期反馈来看,一部分教师认为“慕课”干扰了他们正常的教学,加重了课余负担。教师需要花费大量课余精力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难度上,还需要花费私人时间解惑答疑,维护课程信息等,令许多教师丧失热情,力不从心。如何平衡正常学校教学与网络“慕课”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慕课”的授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4.1 正视“慕课”发展中的不足
大型网络公开课——“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慕课”并非完美无缺的,我们应该正视“慕课”现阶段发展中的不足,全面地分析“慕课”的未来之路。“慕课”优势众多,但发展过程中的上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慕课”与传统课堂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慕课”不会完全代替传统教育。
4.2 完善评价体系及互动机制
“慕课”现有的评价体系及互动机制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应完善相关机制。“慕课”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另外,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作弊、替考等不道德的行为的出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视频及录像功能监督学生的学习及在线考核情况,还可以适当增加面试环节,让老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沟通互动,作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4.3 加强学校间、国际间的合作
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可以承担“慕课”教学任务的教师资源不足,因此,加强学校间、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互相沟通经验教训,使教师可以更加高效的参与“慕课”的制作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共享优质资源,避免了重复制作而浪费人力、物力。此外,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慕课”中,可以使在线评价更加高效、公正。
4.4 加大宣传推广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展宣传渠道,使更多学校参与到“慕课”资源的开发中,使更多学习者认可“慕课”、学习“慕课”、推广“慕课”、建设“慕课”。更多的人了解“慕课”,参与“慕课”,一方面可以推动其学分认定,另一方面,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完善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可以不断提高“慕课”平台的专业性、便捷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学习者的满意程度。
“慕课”是2013年引入中国并蓬勃发展起来的,还处于探索初期,虽然现有问题不可忽视,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网络在线学习的推广和发展,“慕课”不断完善,课程正逐步适应中国学习者的要求。在各大高校的支持下,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慕课”的开发和实践中,中文优质课程增多,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课程逐渐满足中国民众的要求。包括评价机制在内的各项机制,将会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受到检验。“慕课”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青睐,注册人数呈井喷之势,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慕课”依托于网络系统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打破了地域空间教学的限制,使更多的学习者更加开放的选择学习方式。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不断创新的二十一世纪,电子产品的推广与应用和无线网络的普及,“慕课”让随时学习成为可能。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利用网络随时学习。“慕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依托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程——“慕课”正逐步渗透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慕课”的学习者从学生扩展到社会各界人士,“慕课”的用户从教育发达城市扩展到其他城市,“慕课”平台也在不断增加、完善。“慕课”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虽然现阶段仍有不足,但“慕课”将改变人们的学习和生活。
[1]陈吉荣.国外“慕课”研究最新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1):118-127.
[2]戴朝晖.MOOC热点研究问题探析——全国首届MOOC时代高等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15 (1):73-78.
[3]郭英剑.“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41-48.
[4]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5]徐建华,姜君.我国基础教育“慕课”热的冷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8):34-45.
[6]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1):78-84.
(责任编辑:方少卿)
G642.4
A
1671-752X(2016)04-0062-03
2016-08-27
孙 梦(1990-),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