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锦,方中华
(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基于开放教育理念的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开发原则和策略
陈秀锦,方中华
(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电大开放教育平台为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提供了较之全日制学校所不同的条件和环境,这是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的优势所在,在开放教育理念下,以电大开放教育平台为依托,对地方特色课程号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进行思考,以期为地方课程构建增加新的方向和切入点。
开放理念;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原则;开发策略
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模式,确定了地方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中的地位。至今,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研究和讨论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十六年的时间。[1]经过笔者问卷调查,地方课程的开发情况和效果不甚理想。电大学生对地方特色资源的了解处于点状散发的状态,并没有从以往的学校教育中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同时,走上社会以后,也没有从官方宣传、社会熏陶中获得足够的文化积淀。[2]本文正是基于此现状,另辟蹊径,希冀在开放教育理念下,以电大开放教育平台为依托,对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的原则和策略进行思考,以期为地方课程构建增加新的方向和切入点。
电大系统以及在电大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开放教育系统,长期以来秉持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即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提高为目标,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对于电大进行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与构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和契机。
(一)方向性与特色性相结合原则
方向性是指要把握住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的正确方向,即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宗旨以及整个过程要符合国家教育目的,简单的来说就是指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要遵循我国教育总方向的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我国教育目的解释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教育活动总的指引和要求,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电大学生分布在社会各个岗位,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方向性的指引下,地方课程开发尤其要注重凸显地方特色,一方面要凸显当地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能积极反映其特色文化、历史、自然地理、精神品位等情况的地方特色资源。以亳州为例,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可以从“天下道源、曹魏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城市文化品牌出发,把亳州地区蕴含独特民族精神的文化特色、历史特色、风土民情特色、物产特色等等凸显出来。
当然,特色性还要凸显电大的特色,电大是和其他全日制专本科院校以及函授教育不同的学习模式,如何利用电大独特的教育平台和学习模式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地方特色课程是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全程需要覆盖的,否则就失去了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二)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严谨的,需要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引下,采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方能达到良好的研究效果。例如可以通过文献研究法,去搜集、鉴别、整理亳州地区的相关重要文献(《亳州地方志》、《亳州史话》等),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课程素材资源的积累,然后对这些素材资源如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实现把最具有课程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学生。所有这些都需要科学和审慎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历史负责和对未来负责。
科学的开发课程资源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对于电大学生来说,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体现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任何一个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我们不能简单的装订成册,而是要考虑哪些素材资源能满足电大学生实际工作需要,促进电大学生工作相关知识的增长、业务能力的提高。电大的学生选择再教育的目的是需要通过学习获得对于其工作最有用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更新、补充、拓展,提高工作能力,简单的来说,电大学生接受的是工作以后的一种追加教育,是一种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因此尤其注重实用性。
(三)时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信息传播日新月异,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不仅要开发历史传统文化、已有地理物质资源,还要着眼于当地的未来发展,补充新创造出来的生成性资源,体现可持续性的课程资源开发理念。例如,亳州利辛人邓琳琳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冠军,我们都可以以时新时进的态度开发亳州的体育、武术精神资源,体现时代特征,为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补充新鲜血液,激发生命活力。
当然,任何一种活动都要讲求实效,即讲究资源的开发效率、提高成果的使用效率。开发效率体现在开发过程中是要落实责任,合理分工,按时保质完成开发任务;提高成果的使用效率是要利用电大的开放平台扩大课程的影响范围,拓宽成果的分享渠道,努力提高所开发课程的使用效率。
(一)多元化纳入开发主体
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的过程,应该是教育部门、校长、教师、学生、社会人士多元参与的过程。
教育部门的参与使得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能够为课程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素材资源;为了保证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往纵深方向开展,校长的统领、监督、推进作用不可小觑;教师是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开发整个开发过程参与者、构建者和推进者者,对于课程开发和构建有自己的专业优势,有较高的理解水平和组织构建能力,在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中起主导作用;电大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着各个行业的实践经验和便利条件,因此,调动电大学生的课程开发意识和开发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司空见惯的生活、工作中去发现亳州独具特色资源对于地方特色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且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电大学生对亳州地方特色资源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的兴趣很大。38%的被调查学生觉得学习这样的内容“兴趣很大”,46%的学生觉得“有兴趣”,[3]学生的兴趣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需要合理的利用和发挥;当然,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过程需要社会人士的参与和支持,社会人士可以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比如说可以邀请亳州药业、酒业等方面的领军人物指点;可以利用电大平台吸引有兴趣的社会人士参与开发;可以邀请国内、省内专家学者指导等等。
这样的多元化参与,就突破了以往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闭门造车模式,构建了一个五维立体的思维空间,使得课程开发的思路更广阔,研究更加深邃,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
(二)全方位建立开发支持系统
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是一项复杂细致的过程,需要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持系统作为保障方可顺利开展,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社区,都是推进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不可小觑的力量。
近年来,安徽电大系统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极大的拓展了电大教育发展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实现了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手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社区的支持对于电大进行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来说,是尤为有利的条件。
此外,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开发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学校与上级教育部门沟通获得支持以后,再向所辖学校地区的政府部门请求支持就会事半功倍;同时如果政府愿意支持,其他相关部门文旅局、博物馆、档案馆等部门就会全力支持,学校领导就会更重视,教师就更为积极,开发效率就会更高。
同时,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相互扶持也是非常关键的。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亳州市中药科技学校等都开设有亳州特色的专业,完成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这些学校的支持和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课程开发的实力,如师资的补充、资源的丰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程开发的效率,提升课程开发的水平,同时也推进了各个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多维度挖掘开发内容
地方特色资源的内容开发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通过文献资料来浅显的了解亳州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对于地区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要多管齐下,努力实现开发的“广”、“深”、“精”。
“广”主要是指要充分大量了解地区特色资源,这是基础,不能只抓住一个方面,地区特色资源涵盖内容应该很广,可以大到绵延不断的历史、瑰丽纷呈的文学、独具特色的地理、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可以小到一张剪纸,一首诗歌,一道小吃,都属于地区特色资源开发的范围。亳州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名胜古迹有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南京巷钱庄、北关历史街区等;武有晰扬掌、五禽戏,文有老庄、“三曹”;古有曹操献“九酝春酒”,现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异彩纷呈的特色资源是人们智慧的体现和结晶,需要我们去呵护和传承。
“深”主要体现在文献史籍的大量查阅基础之上对地方特色资源往纵深方向挖掘。例如,可以带领开发团队利用空闲时间实地考察亳州地区花戏楼、华祖庵等名胜古迹,深入走访亳州五马桃树种植基地,实地调查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等等,实现深度挖掘,充分剖析,多方位、多层次的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浅尝辄止,而是应该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真正掌握到特色资源精髓和深层次启发,在实际生活中增添对历史、文化、生存环境传承和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主要是要能反映地区几千年来凝聚的民族精神和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不能秉行“拿来主义”,而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课程资源的选择必须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能够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满足民众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必须能够唤醒亳州人民对于亳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开放性学习开发经验
在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过程中,对于其他地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要持开放的学习态度。目前全国很多地区都在进行地方课程开发,例如“仙游乡土特色课程的研究与探索”、“拢右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广东番禹区区域性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用”、“青浦乡土教育课程开发”等等,这些开发和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借鉴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分析,必要的话实地考察也是深入了解它地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的重要途径。例如,“拢右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意义、原则和策略都有自己的探索和经验介绍,有助于课题开发人员开拓思路,学习提高。
除了借鉴国内的地方课程开发经验,国外的一些地方课程开发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日本的地方课程实施,澳大利亚的地方课程改革等等。日本在1998年增设“综合学习”课程,没有既定的课程内容,而是让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内容。[4]
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开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本课题从对电大学生地方特色资源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出发,发现以往的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对地方特色资源的认识、认同仍是一项严峻而迫切的工作,这也正是本课题试图通过电大平台进行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的价值所在,如何更好的发挥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开发的价值所在,如何更好的建立规范合理的课程目标体系,如何形成科学系统的地方特色教材,如何对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都是本课题下一个步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3]陈秀锦,方中华.开放视野中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化开发的价值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5(12).
[2]陈秀锦,方中华.电大学生地方特色资源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
[4]张传燧,王双兰.国外地方课程开发透视[J].当代教育论坛.2003(1).
[5]闫祯,赵静.基于地域文化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路径——以拢右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5).
[6]丁保忠.依托本土特色资源优势,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科研论坛,2008(12).
(责任编辑:倪 震)
G642.3
A
1671-752X(2016)04-0005-03
2016-08-15
陈秀锦(1983-),女,安徽淮南人,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开放与远程教育理论。
亳州市教育科学2014年度课题“地方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研究”(BZJKT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