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
——《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2016-02-12 16:25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
浙江经济 2016年16期
关键词:集疏运沿海港口一流

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

着力推进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
——《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

规划文本提出,要打造“四个全球一流”(即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全球一流航运服务基地、全球一流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基地、全球一流港口运营集团)目标,提出积极推进形成“一体两翼多联”沿海港口发展格局

为加快推进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和港口有序高效建设,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省海港委组织开展了《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省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4月21日正式印发了《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政办发〔2016〕42号)。

规划编制中注意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

在规划内容上兼顾港口建设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海洋经济和港口建设发展紧密关联、互为依托,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海洋经济发展也能更好地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打造港口经济圈。鉴于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期限到2020年,我们在编制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时,兼顾海洋经济与港口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把主要内容放在港口建设与发展上,并以此来推动海洋经济的提升发展。

在目标定位上体现新常态和引领性。在规划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上,综合考虑新常态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档并讲求提质增效等新要求和浙江省实际,借鉴国际港口发展经验,以及与沿海兄弟省市横向对比,按照货物吞吐量适度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赶超的原则加以把握。预期:全省沿海港口主要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年均增长2%和5%左右,2020年全省集装箱吞吐量达2900万标箱以上、力争3000万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600万标箱以上,巩固“居四赶三”(即超香港赶深圳)的态势,着力创建“四个一流”(即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全球一流航运服务基地、全球一流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基地、全球一流港口运营集团),为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主体性和联动性。根据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统筹考虑全省沿海港口发展的同时,坚持沿海港口与内河港口联动发展的思路,按照全省港口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港航交通、物流、信息“一张网”,港口岸线、航道、锚地资源开发保护“一张图”的总体要求,提出强化宁波舟山港的主体地位,合理确定各港区的主导功能与发展方向,提升港口整体实力,积极打造现代化枢纽港,带动浙东南沿海港口(温州港、台州港)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嘉兴港、杭州港、绍兴港)发展,并联动发展义乌国际陆港和其他内河港口,推动全省沿海港口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在规划实施上强调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最新要求,尽量统筹合理确定各沿海港口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与港口建设相关的集疏运体系完善、港口经济圈构建、体制机制创新、保障举措等,并在相关内容中提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平台,使规划内容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遵循市场规律、优化盘活存量、适度开发增量”的思路,以在“十三五”期间“既该干、又能干成”作为基本尺度,统筹全省港口项目建设时序,专门梳理形成了浙江省“十三五”海洋港口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将在本规划正式批准公布后,以省海港委名义另行印发。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

规划文本分为六章,分别是总体要求、港口发展布局、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港口经济圈构建、体制机制创新、保障举措。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主要包括:发展条件、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等四个方面内容。

发展条件部分简要总结了“十二五”期间浙江海洋港口发展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原则部分主要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陆海统筹,协调发展”“对标国际,开放发展”“港城融合,共享发展”“安全生态,绿色发展”等发展原则。

发展目标部分,提出要打造“四个全球一流”(即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全球一流航运服务基地、全球一流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基地、全球一流港口运营集团)目标,围绕“四个一流”目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海洋港口发展的一系列主要预期指标,包括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集装箱国际中转量、江海联运量、海河联运量、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等。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900万标箱以上、力争3000万标箱。

(二)港口发展布局。提出积极推进形成“一体两翼多联”沿海港口发展格局。

一体,即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坚持“统一规划、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科学确定功能定位,优化港区建设布局,促进港口资源有效集聚,着力打造现代化强港。将现有19个港区,划分为重点发展港区、优化发展港区、特色发展港区等三类,同时将大宗商品泊位主要布局在北部区域、将集装箱泊位主要布局在南部区域。

两翼,即以浙东南沿海港口(温州港、台州港)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嘉兴港、杭州港、绍兴港)为两翼,坚持互促共进,合理确定港口功能定位,统筹推进浙东南沿海港口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建设,与宁波舟山港形成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态势。同时,明确了浙东南沿海港口、浙北环杭州湾港口及其温州港、台州港、嘉兴港等主要港口的功能导向和发展布局。

多联,即联动发展义乌国际陆港、湖州港、金华兰溪港、衢州港、丽水青田港等内河港口,形成全省海港与内河港口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全省内陆各市出海口全覆盖。

此外,提出了集装箱、铁矿石、石油及制品、煤炭、粮食、LNG等主要货种的运输布局。

(三)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突出多式联运服务和智慧化发展,提出重点建设一批急需的航道、锚地、进港铁路支线等集疏运项目,解决港口集疏运节点问题和“断头路”问题,降低公路集疏运分担比例,推进港口集疏运一体化发展。一是优化集疏运布局,以宁波舟山港强港建设为龙头,依托全省四大交通走廊建设,构建西向、北向、南向等集疏运大通道,提升沿海港口的辐射能力。二是完善集疏运网络,加快推进一批疏港公路、疏港铁路、内河水运、疏港管道建设。三是提升多式联运体系,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内河水运等枢纽的有机连接,加快多式联运装备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完善江海、海铁、海河、海公等多式联运体系。

(四)港口经济圈构建。提出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加快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以现代化枢纽港建设为核心,以多式联运港口集疏运体系为支撑,以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重要节点城市为支点,打造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努力建成浙江承担国家战略的主载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平台。

主要包括:发挥宁波舟山港及其依托城市核心作用,推动建设现代化枢纽港及国际港口城市,加快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港口产业,重点是推进港航物流业、航运服务业、临港制造业、海洋港口旅游业等港口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港口经济功能平台,包括一批航运服务集聚平台、一批港航物流服务平台、一批临港制造业集聚平台。同时,积极推进一批港口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五)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包括创新港口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全省沿海港口、内河(陆)港口协同发展机制;创新省级岸线资源统筹管控机制,适时设立岸线等海洋资源收储机构。

二是创新项目建设机制,包括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海洋港口重大项目“四个一批”(建成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推进开工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推进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海洋港口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机制;创新项目融资机制,拓展重大海洋港口项目的多种投融资方式。

三是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包括创新投资建设机制,积极发挥省海港集团省级海洋资源开发投融资主平台作用;创新运营服务机制,发挥宁波舟山港集团港口产业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运营优势,打造全球一流港口运营商和物流服务商。

四是创新开放合作机制,包括加强内联合作,加强省内沿海港口的整合与合作分工,优化与内河港、陆港的联动发展,加快与沿长江经济带内河港口的联盟建设;加强外扩合作,加强与国际港口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城市的港口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和临港产业投资。

五是创新口岸监管机制,包括推进口岸监管一体化,优化通关、通检手续办理流程,简化转关手续,扩大转检范围;推进口岸服务便利化,实现“关关”“检检”“关检”无缝对接。

(六)保障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要素保障,加强对海洋港口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用海、资金等要素支持。三是加强科技人才支撑,深入实施科技兴海、人才强港政策,创新海洋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办法,加强海洋港口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打造“绿色港”,加强港口码头环境污染整治、船舶污染控制、船舶修造污染防治、危化品作业监管,加强港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猜你喜欢
集疏运沿海港口一流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州港集疏运系统仿真研究*
未来相对海平面变化对山东沿海港口的影响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沿海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支点作用探究
沿海港口发展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管理问题的探讨
天津国际航运核心区视角下的天津航运发展
建立铁路快速货物公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的思考
江苏港口现代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