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浙江湾区经济的若干思考

2016-02-12 16:25帅燮琅吴深荣刘群锋
浙江经济 2016年16期
关键词:湾区发展

帅燮琅 吴深荣 刘群锋

发展浙江湾区经济的若干思考

帅燮琅 吴深荣 刘群锋

发展湾区经济,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提升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海岸线6696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海岛2878个,均居全国首位;近海渔场22.27万平方公里,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滩涂面积近400万亩,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港口条件良好,发展湾区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去年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统筹加强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瓯江口等湾区保护和开发,打造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港产城融合的战略基地和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精神、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举措,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续写“八八战略”大文章、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重大举措。笔者认为,大力发展浙江省湾区经济,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发展湾区经济,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的创新体系是湾区发展的主要引擎。要坚持把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为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一要更加重视科技支撑。科技强则湾区强。要瞄准科技变革的制高点,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深化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加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为湾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要更加重视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全省拥有涉海类高校21所、涉海类省重点学科43个,涉海科研院所13家,国家级海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家,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5家,拥有较好的人才基础,同时也存在层次不够高、6个湾区内各类高校资源、科技研发资源、企业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高层次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湾区创新资源的放大功能。要加强与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全面深化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引进和培养一批湾区发展研究、湾区规划设计、国际航运、金融保险、数据服务、文化旅游等高层次人才,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三要更加重视培育壮大高端产业。浙江湾区经济发展中,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项目引进力度不大,传统产业比重仍然过高,现代产业体系还没有在湾区集聚。要积极推进全省海洋经济发展“822”行动计划,结合《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的贯彻落实,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港口物流、绿色石化、滨海旅游、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着重吸引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具有方向性和关键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带动沿湾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湾区经济,要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合理的分工协作是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协调机制是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组建海港委,大力推进海港资源整合,推进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为湾区协同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要遵循湾区发展规律,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切实增强湾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是统筹推进湾区联动发展。浙江6个湾区分属6个市,有的还跨行政区域,如杭州湾西起海盐和慈溪,东到宁波镇海一线,南连宁波,北接上海和嘉兴,湾口宽达100公里,环杭州湾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6个市;三门湾区域涉及宁波市宁海县、象山县和台州市三门县。每个湾区都要按照各自的地理区位条件,科学确定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防止产业雷同、产品同质化、互相打“价格战”等无序竞争现象,做到合理分工,实现错位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的湾区发展新格局。二是统筹推进陆海协同发展。海洋与大陆相依相偎,发展湾区经济,需要陆海统筹、两轮驱动。要坚持湾区、城市、产业一体规划,使湾区港口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相互衔接,以湾兴业,以产促城,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三是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目前,浙江已初步建立起高效、网络化的交通布局,但与成熟发达湾区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受自然地形阻隔,湾区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外联通道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立体交通体系,影响了通达性和便利性,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仍是制约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高水平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等现代交通“五大建设”。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疏港公路、疏港铁路、江海河联运主通道建设,构建起高效便捷的湾区交通网络。

发展湾区经济,要坚持绿色发展,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湾区处于陆海交接地带,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近年来,浙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状况不容乐观,据省环保厅《2015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杭州、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的近岸海域,除温州海域水质为差外,其他都是“极差”,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三门湾都为劣四类海水水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促进人与湾区和谐共生。一是有度有序开发利用海湾。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加强围填海和海岸线的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岸线、滩涂和海岛资源,划定并严守沿岸生态红线,把握开发的时间空间秩序,防止不计代价盲目开发。二是加强湾区污染防治。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扎实推进近岸海域和重点海湾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推进沿湾工业园区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省政府今年部署开展沿海重点水产养殖区域污染防治,这是加强湾区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三是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结合深入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一打三整治”行动,加强沿海滩涂、重点港湾、海域海岛和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促进近海水质稳中趋好,海域受损岸线和海湾得到逐步修复,渔场修复振兴,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发展湾区经济,要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提升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

湾区靠港而兴、依湾而生,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开放成为湾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优势。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开发,进一步促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厚植湾区发展优势。一要虚心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经验。要自觉把湾区发展放到全省乃至全国、全球的经济环境中定位,善于以宽广的眼光来观察和审视湾区功能,向国际国内先进湾区看齐,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二要深化对外对内的紧密合作。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交流合作,开拓大市场,打开大空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主动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体系,加强与省内沿海港口的合作。三要积极营造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湾区历来是客商云集的商贸口岸。要积极搭建文化交流桥梁,通过举办高层次论坛、体育、展览等活动,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和往来,大力培育多元包容的开放文化,提高城市的软实力。

发展湾区经济,要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湾区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一要着力打造一流的宜居环境。从世界发达湾区看,大多数都充分利用滨海优势打造宜居环境,并成为人才汇集的重要因素。浙江湾区山海资源丰富,湾区各个城市都对此制定了规划,如杭州提出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象山提出将象山港区域“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港湾”,三门将建设“长三角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海湾”,台州提出“建设山海宜居美城”,乐清提出“建设海洋环境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瓯江口规划建设“充满都市活力的滨海宜居城区”。宜居是湾区的魅力所在。要突出滨海特色,科学规划设计,推进湾区新城建设,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二要着力打造一流公共服务环境。湾区所在地区在改革开放中积聚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日益完善的基本服务体系,为打造一流的公共服务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继续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职能,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投入,改善网络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和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协研究室

猜你喜欢
湾区发展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马向明:双“星”交汇,打造湾区最强向心力!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陈尚君:湾区新风口,魅力大空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