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文明 裴高高(、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信息网络中心,广东 广州50070;、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广东 广州5075)
论“互联网+”对广州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帅文明1裴高高2(1、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信息网络中心,广东广州510070;2、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广东广州510175)
[摘 要]新常态下,国务院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并确定现代农业为重点发展领域,对广州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当前,广州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广州“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探讨“互联网+”对广州农业发展的意义,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广州农村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中应用的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利用互联网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新常态下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的行动纲领,确定了现代农业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为加快推进广州农业现代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当前,广州农村发展成效明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园区与基地建设快速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农业现代化基础比较薄弱,农村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将有力促进互联网在农业中的运用、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加快农产品电商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十三五”期间,广州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和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因此为广州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对广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广州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互联网+”的东风已经吹遍全国每一个角落,广州也不例外,这为广州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政策环境。随着广州“智慧城市”的建设,广州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80%,网络技术在广州市不断推广和普及,这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必将推动广州农业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有利于涉农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利用率的提高。目前全国涉农网站已经超过3000个,早在2012年初,广州涌现涉农网站48个,其中80%以上涉农网站已经开展了电子商务的相关服务。大型电子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等都在农村拓展市场,电子逐步向农村渗透,淘宝村就是“互联网+”的产物。当前淘宝村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而随着广州市政府与电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互联网+”展开合作,诸如阿里巴巴、唯品会等电商巨头将在广州琶洲落户,这对广州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有利于持续改进广州农村网络基础设施
广州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物流匮乏、宽带不够、交通不便的基础设施问题,广州城乡数字鸿沟明显。“互联网+”的到来,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互联网络工程的实施力度,改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为农民升级做电子商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宽带网络作为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发展的保障,高速畅通的网络有利于带动农村消费水平、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传统生产企业以及农户等由于财力不足,自建电子商务门户网站难度高,于是大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便有了拓展市场的契机。综合性的门户网站如淘宝、京东等纷纷开展涉农电子商务服务,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各大电商推出农村电子商务计划,农业公司也利用电子商务网站销售,村村通大市场等专业性的涉农门户网站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对于缺乏大型综合类电子商务平台的广州市,“互联网+”雪中送炭。
(三)有利于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
在“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也发生改变,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形式的流通模式快速发展。从上个世纪农民天没亮就去市场赶集,到现在大量农民将自家的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流通方式在不断被创新。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原产地农产品直销异常火热,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变为老板,克服了传统流通模式流通效率低、损耗严重、流程繁琐等缺点,同时还促进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对称,有利于增强物流配套支撑能力。大数据服务也可以使物流更为顺畅,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地图可以提供各种路线选择让货车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特别对生鲜农产品流通更为有利;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定位消费者的购物需求,这样生产者就可以按需生产,产销效率大幅度提升。
通过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网络预售模式大大减少了产销的盲目性,农产品流通成本大大降低。通过在网络上收集订单,农民才开始采摘,减少了中间环节,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降低了农产品库存的风险,特别是生鲜农产品,传统营销模式中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同时,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广州农业电子商务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交易效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运营成本,成本降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农民增收。
(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树立安全品牌形象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关系广州民生的重大问题,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有利于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规范农产品生产流程,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广州目前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没有公害食品的执行标准各不相同,对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及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落后。在农业生产中注入“互联网+”,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建设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标准信息共享,增强交流,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加,即时获得标准。
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更高,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州市相关部门对涉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广州白云区90%以上的涉农企业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覆盖全市。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农产监测追溯体系更加健全,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追溯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生产地点、时间、生产者、包装着等。安全品牌树立,消费者才能重拾信心。
2015年5月,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年增长1%,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农村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万,年增长40.6%;农村网民网上支付用户规模为6276万,较上年增长38.1%。2014年广州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37.52亿元,同比增长1.8%。都市农业总收入1786.69亿元,增长1.0%。农业产业化规模达20.1%,提高0.5个百分点,广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增长50%左右。广州有着成熟的信息化手段、信息人才队伍、调查统计经验、和完整的信息采集体系,在“互联网+农业”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广州市“互联网+农业”建设包括“农博士”APP、智慧鱼塘、无线LED信息屏、华南农产品交易网等农业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应用。但是,广州“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农业”发展环境的挑战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的传统弱势产业,对于广州而言更是如此。第一,广州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农业用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受到限制;第二,农业并不是广州市的主导产业,广州电子商务平台业务主要倾向于服装产业,广州农业产业的弱势特征导致难以吸引专业人才;第三,广州农业电子商务的销售区域比较局限、范围小,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加上农业是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政府尽管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但涉农金融体系仍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挑战
“互联网+农业”要发展最基本的就是要普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而言,广州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建设缓慢,目前个数很少;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电商领域没有得到推广运用;缺乏大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另外,由于技术问题,互联网中的农业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传统农产品难以保存,农村物流配送滞后,农产品配送成本高,传统农产品难以保存、流通困难等特点导致消费者需要花费精力去购买保质保量的农产品,农产品难以让消费者放心购买,这对“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也有阻碍。
(三)农民的互联网意识和技能挑战
由于农民受互联网教育不佳,对互联网运用技能不熟练,而且对互联网的不安全因素抵触,一个小小的网络操作失误就可能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电商人才相对欠缺,流动性大,尽管政府部门组织了一些培训,但是推广不足。另外,企业对农业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深入,运行能力不强,大多数成熟企业采用传统生产销售模式,对“互联网+”思维产生抵触。而且,农产品标准化建设难度高等,这些因素导致广州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缓慢,这些都是“互联网+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广州在农业电子商务领域落后于其他同层次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受到挑战,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全面,涉农产品集中在生鲜水果、禽蛋等,落后于农业主产城市,特色农产品销售状况与其他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广州市“互联网+农业”发展情况与广州实力全国排名第三的地位不符。
(一)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农业作为传统行业涉及面广,错综复杂,与最新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前提,高效通畅的网络有利于带动农村地区消费能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因此,应做到:其一,广州市农业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网络体系,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升互联网接入能力,降低上网费用,提高上网速度,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更快捷、廉价的信息通道;其二,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宽带服务能力,减少网络使用的障碍,改善通信质量,使农民能够顺畅地享受数字机遇。另外,加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规模,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发展新技术,加强“互联网+”相关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上的应用。
同时,政府必须加大投入,重视农业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的建设。例如:广州市应逐步完善信息服务市场的法律法规,完善农业市场信用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则,约束网上不法行为,保障网上市场有序发展,形成良好的网上市场环境;掌握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发挥社会力量在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建立专项帮扶资金,提供小额贷款机制,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建设农业信息数据库,构建农业信息化保障机制,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大“互联网+”宣传推广力度,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广州要落实“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就要推广“互联网+农业”的应用,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让农业参与者理解“互联网+”的深刻内涵:一方面市政府应通过电视、门户网站、电台、报纸、广告牌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宣传“互联网+”的应用案例,让人们感受电子商务看得见的实惠,转变旧观念,提高新技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们对“互联网+”的信心和信任,培养人们网上购买农产品的习惯。
另一方面应注重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对“互联网+农业”的认知度和应用水平,构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办“互联网+”专题培训班,分享成功创业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互联网+”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研究,将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即使与从业者分享,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运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农村服务中心,开展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鼓励广州院校开设“互联网+”专业,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回到农村发展。
(三)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
利用阿里巴巴、京东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政府合作,整合现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资源,建成综合型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并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境农业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并提升国际市场竞争;优先发展广州农业优势农产品,让“广州农特产”率先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上树立品牌,产生“蝴蝶效应”;鼓励企业与农民联合经营,依靠平台形成产销一体化。
推进“移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加强移动设备的研发和普及,加快无线基础网络在农村的普及度,鼓励发展线上线下(O2O,Online ToOffline)模式,建立“在线交易平台+实体店”体系,线上交易,线下体验。O2O的优势在于将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完美结合,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享受线下的贴心服务,其核心是在线预付,少去了传统支付模式复杂环节,节省了手续费等开支,也更加安全可靠。
(四)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
在网上购买农产品,消费者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来了解农产品,没有办法对农产品进行实地考察,除非已经买到手,尤其是生鲜农产品,运送困难,易变质损坏,买到手无法退换货。农产形状、质量都难以统一,但是包装可以统一,质量可以分等级量化。只有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学习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广州市农业治疗标准的制定,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分类,完善标准信息立法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等级、包装规格标准体系,方便农产品在线交易。
完善农产品监测和溯源机制。从生产、加工、运送、存储等多个环节严格监管,生产者严格按照指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建立绿色认证体系,认证无毒、绿色的农产品,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采用“互联网+”技术,监控生产的过程,记录生产时间、地点、原材料等,建立农产品档案,让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溯源,一旦农产品出现问题,就可以准确快速地追究责任;另外这样做还可以打消弄虚作假的侥幸心理,有利于震慑不良生产者,从而增强广州市农产品生产质量,树立质量安全品牌。
[参考文献]
[1]2014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EB/ 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hlwfzyj/hlwxzbg/201506/P020150623466458430466.pdf.
[2]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8.
[3]聂林海“.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J].中国流通经济,2015,(6).
[4]邓章源.互联网农业发展探讨[J].经济观察,2015,(7).
责任编辑:李书耘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6)02—0070—05
收稿日期:2016—2—26
作者简介:帅文明(1988—),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信息网络中心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数据集成;裴高高(1987—),女,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