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2016-02-12 11:25马蓉蓉周凤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0070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030
探求 2016年2期
关键词:广州挑战

马蓉蓉 周凤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广东 广州50070;、广东财经大学 法学院,广东 广州5030)



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马蓉蓉1周凤婷2(1、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70;2、广东财经大学 法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摘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推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产出、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应从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发挥南沙片区优势、完善创新驱动制度等方面完善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广州;三大战略枢纽;动力源泉;挑战;路径

一、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广州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科技革命的发展必然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一个城市而言,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兴则城市兴。创新则不仅直接推动和影响产业升级,而且从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生产要素、新生产组织等方面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全球中心城市纷纷根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制定或者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虽然,这些战略的目标、特点、依据、手段等等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特点是都把促进科技发展、实施创新驱动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的战略。因此,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是形势所迫。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兴未艾,顺者昌,逆者亡。广州作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必须站在全球角度,将创新驱动作为核心任务,加快建设三大战略枢纽。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广州借鉴枢纽城市成功经验的迫切需要

坚持创新驱动是国内外枢纽城市成功的重要经验。伦敦不仅是现代航运发展的引领者,还是现代航运高端产业的集聚地。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经验:英国政府对航运业发展采取“积极不干预”政策,让市场规律和行业自律发挥着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是保持航运中心竞争力的核心;发展智慧航运,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强调航运金融保险业;海事法律体系完备,作为世界国际海事法律服务中心,始终注重国际航运游戏规则的制定。新加坡港走在世界港口前列与其长期以来重视港口科技发展密不可分。新加坡港采用了综合码头营运系统和全国性海港网络电子商务系统,使得码头的营运效率大大提高,并确保港口业务每天24小时顺畅有效地运作。新加坡港将高科技运用于物流、海事、码头作业、货运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通过横向联合,把新加坡所有国际贸易主管机构连接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网络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垂直联合,确保信息的畅通。新加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航运业的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发挥科技创新和科技园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是国际著名航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伦敦抓住19世纪中叶发明蒸汽机带来的一系列机遇,航空业及铁路运输业得以快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其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战后大型民用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引发了以纽约为航空枢纽的美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东京在1964年开通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京至大阪的铁路新干线,充分利用高速铁路的一系列技术创新,促进日本经济的腾飞。香港充分利用技术创新的成果大力促进航空运输的发展,促进航空运输和现代金融的融和发展。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广州建设三大战略枢纽的内在要求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等三大战略枢纽,是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力支撑。从空间上看,广州三大战略枢纽方位不同,三足鼎立。国际航运枢纽的重点在南部,立足南沙新区、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南沙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建设,升级改造黄埔临港经济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海洋经济。国际航空枢纽重点在北部,立足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努力建设广州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重点在东部,立足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等科技创新走廊,发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从本质上看,创新驱动是广州建设三大战略枢纽的动力源泉。

国际航运枢纽的业务能力决定国际航运枢纽的发展阶段。国际航运枢纽的主要业务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航运、服务航运和智能航运,由此决定国际航运枢纽分为生产型、服务型和知识型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相互关联和互相促进,并且在同一地方共生。其中,第一阶段是生产型,是航运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地方;第二阶段是服务型,主要业务是航运服务。航运服务中心是对货物运输的掌握和控制;第三阶段是智能航运,即知识型的航运业务,包括:信息、研究、组织、标准、创新等,是最高级的国际航运中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航运业的精神中枢。2015年广州港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5.21亿吨和1762万标箱。根据对国际航运枢纽构成因素的综合判断,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要促进广州国际航运枢纽的发展特别是建设知识型航运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目前,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国际贸易增速下滑的新情况,面对全球航运业产能过剩严重、供需失衡加剧的新问题,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现实选择是供给侧创新。为此,广州必须加大船舶技术的创新力度,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不断加强航运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支撑是反映枢纽城市特点的航空产业。航空产业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在低级阶段,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技术创新成果与航空产业的融合有限,航空产业以航空运输业、航空服务业、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不高。随着航空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成果与航空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入,航空产业的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技术创新可以大幅度提高航空产业技术含量,促使具有附加值高、生命周期短、单位产品承担运费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选择航空经济区,从而推动航空产业向高级化发展。在这个阶段,技术创新对航空产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航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白云机场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5521万人次,与国际较大影响力的航空枢纽还存在不少差距。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是国际范围内在科技创新方面处于中心环节,创新资源丰富、创新实力雄厚、驱动发展显著、辐射能力较强、创新环境良好、创新机制健全、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主要特点,包括:集聚性,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形成“1+1>2”的效果;创新性,具有超过一般创新城市的创新能力;驱动性,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辐射性,对国内国际其他城市的比较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此外,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特质是面向国际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反映枢纽城市在国际科技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广州建设三大战略枢纽的过程中,伴随着技术创新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应用到城市经济发展活动中就会形成一系列反映城市特点的无形资产,通过无形资产作用的发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因此,创新驱动是广州建设三大战略枢纽的动力源泉。

二、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

根据2010—2013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榜单,广州从未进入十强,2010年排第13名,2012年排第23名,2013年排第19名。2014—2015年虽然进入十强,但均排名第9。根据2016年2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指数》,在全国60个城市中,深圳创新指数得分最高,北京紧随其后,上海居第三位。广州排名第7,(在四个梯队中)属于第三梯队城市。根据2014年6月新华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在全球46个航运中心中,香港、广州的发展指数排名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二十五,广州的突出短板在于营商环境需要改善、港口科技信息技术落后。

(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研发投入是以创新驱动建设三大战略枢纽的根本保障。创新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研发投入强度徘徊在2%左右,直接影响全社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2014年R&D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03%,不仅低于广东省2.7%的水平,而且低于全国2.1%的水平。研发投入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不相适应。2014年北京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全国第一。上海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为3.6%,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天津的研发投入比例为2.8%。与副省级城市比,广州的研发投入力度也没有优势。2014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为4%。总体来看,广州的研发投入和建设三大战略枢纽的要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二)主体作用不够突出

广州大部分企业并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根据2014年科技部国家级高新区评价结果,广州高新区综合排名仅为第11位,比2007年排名下降了3位。对比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2020年的目标要求,广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国家级研发机构数和从业人员中硕博占比这4个指标均尚未达到目标值的一半。广州航运、航空企业规模偏小,盈利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强。

(三)高层次人才资源缺乏

美国有80%左右的优秀人才集聚在企业。广州国际人才要素的吸引和集聚能力有限。从国际人才集聚看,外籍人口占广州常住人口比重约为2.5%,与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外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达5%以上的标准有较大差距。境外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纽约为36%、硅谷为66%、新加坡为33%。广州两院院士的数量与北京、上海、深圳等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截至2015年9月广州地区院士总数96人。从分布看,广州人才大部分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深圳人才大部分分布在企业尤其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航运、航空方面,广州缺乏熟悉国际惯例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海事法律、航运金融等高端服务人才。

(四)创新产出质量不高

广州没有一家企业能晋级2011—2015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前十位。多年来,广州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量的比例没有超过20%: 2010年为13%;2012年为18%;2013年、2014年均为16%;2011年、2015年为17%。航运、航空核心技术方面的发明专利更是乏善可陈。广州实施品牌战略的水平不高。数量上,广州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明显少于深圳和佛山。目前,广州、佛山、深圳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分别为123件、146件、159件。经营上,企业发挥商标资产价值的能力不高。

(五)体制机制尚需完善

资源配置制度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系列体制机制被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资源配置的环境和效率。核算制度需要完善,长期以来形成的以“GDP”论英雄的制度安排尚未得到彻底改观。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水平有限。面对创新人才的全球流动成为常态、人才流动将更加频繁的趋势,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

三、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与对策

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长远谋划、合理布局,也需要立足现实、积极推进。

(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

一是完善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虽然广州缺乏大型科技创新企业,但违背企业发展的规律,脱离广州的具体实际,盲目追求做大做强是不可取的。建议广州借鉴德国勃兰登堡州的成功经验,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创新能力很强、专业化程度很高、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是德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勃兰登堡州被欧盟授予“2011年欧洲创新地区”的称号,该州政府实施的扶植中小企业政策,共分七个大项,共68条。包括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技术创新、环保现代化改造、国际化、扶植创业、培养企业家精神、工人技术培训等。二是实施“两个倍增”计划。主要是财政科技经费倍增和科技孵化器面积倍增。孵化器已成为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要实施市场导向的“大孵化器”战略。发挥市场在孵化器发展壮大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入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建设和运营各类孵化器。以市场自发为动因,有机整合关联度较高的孵化器,结合广州当前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建成系列专业孵化器,形成孵化器之间的规模和聚集效应。要破解制约孵化器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大对孵化器的资金投入,破解融资难问题,支持大型综合创业孵化器载体以及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设立孵化器专项资金,对新增孵化面积、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服务、创业导师等给予补贴,对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并落户广州的孵化器予以奖励。吸纳国内外主流第三方投资机构资金进入孵化器各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风险资本的有效嫁接。着力破解土地瓶颈和用地政策不适应问题。建议尽快出台《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用地的若干规定》,加强规划引导和灵活配套。根据科技孵化器的特殊利用需求,切实做好用地选址和公建配套,并灵活确定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等技术指标,达到既符合孵化器发展需要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的。要多点开花,优化孵化器的建设布局,形成各区各有特色的孵化器体系。三是要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协作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考评机制等机制。促进这些机制的协调发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四是打造低碳国际航运枢纽。要推广使用节能减排新技术。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展港口机械设备“油改电”和“油改气”改造,全面完成轮胎式门式起重机“油改电”和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推广LNG、电力驱动、混合动力车辆应用及船舶岸基供电等节能减排技术。要引导企业优化运力结构,提升船舶标准。鼓励建造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节能安全环保船舶。进一步加大对国际航行的老旧运输船舶和低标准船舶的监管力度,将重点船舶跟踪制度延伸到外国籍船舶。五是推进智慧航运建设。要建立广州航运基础数据信息库。应该充分依托国内航运咨询机构,开展航运基础信息和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工作,有效提升我国航运咨询实力。要发展港口科技信息技术,构建现代信息化强港。加快“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集电子政务、数据交换、航运交易、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要大力发展航运电子商务平台,为航运电商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是全球枢纽城市发展的重要经验。广州必须以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三大战略枢纽建设。一是要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加快实施《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重点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健康、新材料与精细化工、轨道交通、能源及环保、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与卫星应用、都市消费工业十大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技术创新是这些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二是要加快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要着眼于特色化现代化航运产业集群建设,以集聚区建设为平台,促进现代航运产业集聚发展。要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广州产业体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来提升城市功能,形成以先进航运制造业和现代航运服务业为龙头和特色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使广州成为国际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汇聚地和配置地。要搭建航运咨询企业国际化发展平台。制定扶持航运咨询业发展的市场准入、企业税收、人才引进等倾斜政策和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咨询产品和业务创新能力的咨询企业。鼓励国内咨询机构,增强与克拉克森、德鲁里、世界海事大学等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合作,稳步提高咨询机构研究实力和竞争力。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通过立法,明确行业协会的性质、社会地位、职能和作用,进而引导行业协会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在行业协会全体大会的授权下,理事会要通过协商制度制定行约、行规,并依其进行业内的契约治理、关系治理、规范治理,加强业内成员之间在利益上的互依性、社会认同上的一致性、管理制度上的完备性,以诚实、守信的行业规范影响协会成员的行为倾向,以协会行约引导协会成员行为,调解业内冲突,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要提高空港主导产业和空港关联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抓紧进行申报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的相关工作,利用《广州市通用航空发展规划(2016—2030年)》正式发布的机会,加快编制广州临空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球航空枢纽和空港经济区中找标杆,科学谋划产业布局,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广州空港主导产业和空港关联产业。空港主导产业方面,要充分利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航空资源,发挥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将广州空港经济区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亚洲重要物流集散中心。要通过做大做强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集聚,将广州空港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家级航空器维修产业基地、零部件维修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要通过加强与国内外大型航空制造企业的合作,重点以通用飞机制造为切入口引进重大项目,实现广州航空制造产业的突破。要通过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集聚高端要素资源,促进广州空港经济区商贸会展的快速发展。空港关联产业方面:要利用第二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投入运营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加强与先进地区的合作,借鉴世界一流的管理服务经验,提升全球竞争力。要依托钟落潭高教园区、民营科技园等文化教育、科技研发基础,推动广州空港经济区知识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要依托民营科技园、机场高新科技产业基地、中国音响之都科技产业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园,进一步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使之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强大动力。

(三)实施国际人才战略

人才是枢纽城市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或共同所有者,知识产权和枢纽城市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传导机制,通过人才掌握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其应用,推动三大战略枢纽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建设三大战略枢纽与创新人才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建设三大战略枢纽促进创新人才发展,为其提供发展舞台,创新人才反哺三大战略枢纽建设,为其提供智力支持,二者均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这里,一是要实施全球人才配置战略。广州必须从全球人才网络的视角来谋划发展,从“集聚全球人才”向“配置全球人才”的战略转变,实现从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向建设全球人才枢纽的战略跃迁。着眼于全球城市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惟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机会和营造宜居、活力、幸福的发展环境。建立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和建构符合全球城市特点的现代人才治理体系。要围绕人才关心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考评机制。以广州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载体,突出重点培育人才竞争优势。二是要完善职务发明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可以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2014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广州企业可以参照上述文件规定,健全广州企业的职务发明制度。三是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流动是人才实现有效配置、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向广州流动,促进技术人才从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四是要激发青年人才的活力。世界科技创新的历史证明,许多重大的核心技术都是年轻人才的发明创造。青年人才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潜力巨大、框框较少,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重要力量。广州必须根据建设三大战略枢纽的现实需要,制定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的特殊制度,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特殊作用。五是要加强航运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以广州航海学院为主体组建与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广州海事大学,充分依托广州海事大学、广州航运交易所以及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广泛的社会资源,在继续做好当前航海、轮机、船管等专业基础上,积极开拓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邮轮管理等相对不足的专业学科,建设一套成熟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人事、劳动、港口、海事、统计等部门、相关区县及广州航运交易所、航运企业、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多层次、专业化、开放型的航运人才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人才分类信息库。借鉴新加坡经验制定海事发展和培训专项基金,为引进和培育人才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实施特殊专业人才补贴,支持港航企业对高级船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的培训。

(四)发挥南沙片区优势

南沙片区是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建设将为广州建设三大战略枢纽带来更多的对外开发契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吸引更多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的先发优势:一是完善制度创新体系。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围绕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自贸区基本制度。积极适应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新变革,加强政策研究和先行先试,对接全面的市场准入、地区协定,以及服务与投资计划涵盖所有服务行业等国际投资贸易体系的新标准,探索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则体系和制度框架为自贸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航运物流、金融、海洋经济、科技研发、先进制造业等产业,促进广州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格局。三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发展是南沙的重要发展战略,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发展环境,构建富有活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和境内外高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将南沙打造成创新驱动的领军者。四是探索南沙片区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建立集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自贸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部门;根据自贸区知识产权争议易发、多发的特点,积极探索构建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立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制。五是打造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高地。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形成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和自贸区南沙片区创新驱动的良性互动。《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要求,大力发展会计、律师、公证、咨询评估、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等服务业,加快引入国际知名专业服务机构。CEPA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亦有类似规定。建议利用上述政策叠加优势,出台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引进港澳台和外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优秀律师事务所,大胆创新中外法律服务合作形式,在专业精神、业务领域、管理方式、服务创新等方面全方位改造、更新本地律师事务所,加速本地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国际化进程。六是依托南沙片区实现政策创新。要加强枢纽港建设,依托南沙片区的建设契机,争取尽快试点“沿海捎带”政策和“启运港退税”政策,加快海关监管模式由支线监管向国际中转监管转变。要壮大航运主业,突破性发展汽车滚装运输,积极规划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对南沙片区汽车整车转口贸易给予保税优惠。要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对南沙片区注册的航运服务企业从事国际航运服务业务,视同服务出口,享受退税政策。对在南沙片区内注册开办电子商务、航运咨询、研发、培训等现代航运服务类企业或机构,尤其是对于航运电子商务等创新业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奖励政策。要发展航运金融业,利用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建立广州航运金融发展创新实验区,试点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允许在南沙片区注册成立并在南沙实际经营或投资的航运企业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并通过广州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结算。

(五)完善创新驱动制度

一是完善科学的核算制度。2009年,联合国等机构联合发布了新的国民经济统计国际标准。其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知识产权及研发投入的资本化,其直接影响就是固定资产规模加大,非生产性资产减少。广州应当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新的GDP指标体系,将知识产权、研发支出等纳入考核内容,并进一步引入能反映生产与能源消耗、技术创新相联系的更具科学性的评价指标,引领科技创新。二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制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政府职能改革,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为市场竞争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机制条件和法治环境上来。三是完善协同创新制度。广州建设三大战略枢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个战略枢纽又都是构成这个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大系统和子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内部,都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必须完善协同创新制度,使建设三大战略枢纽的大系统和小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小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建设三大战略枢纽。四是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形成机制。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形成分为自发演进模式、政府规划模式、市场和政府相结合三种模式。自发演进模式以硅谷为代表;政府规划模式以日本的东京都地区为代表;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模式以一些欧洲国家为代表。广州要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广州是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

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完善体现地方特点与地方政策框架相糅合的机制。五是营造宽容失败的机制。美国学者布鲁克斯说过:新的科技力量会出现一批“无限制”的人,“他们喜欢新、新思想、新的思维方式,喜欢变革,喜欢破除传统的东西”。平等、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是国际创新区域成功的经验。美国硅谷的叛逆文化以及对叛逆甚至对“叛徒”的宽容是硅谷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务实、开放、兼容、创新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特点,广州要以岭南文化为基础,不断吸收其他先进文化的精髓,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并将这种氛围上升为体制机制,甚至上升为地方性法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6.

[2][美]阿伦·拉奥、皮埃罗·斯加鲁菲.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张耘.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与世界城市战略研究[J].开放导报,2011,(5).

[4]刘春玲.航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14,(4).

[5]李远.新加坡航运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之启示[J].中国水运,2012,(11).

[6]肖林.未来30年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与人才战略[J].科学发展,2015,(7).

[7]毕征等.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N].广州日报,2015—12—04.

[8]黄应来.中国城市创新指数评比出炉深圳全国居首[N].南方日报,2016—03—01.

责任编辑:周权雄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6)02—0042—09

收稿日期:2016—2—26

作者简介:马蓉蓉(1961—),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科技创新;周凤婷(1964—),女,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

猜你喜欢
广州挑战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广州路壹号院
我来挑战(二)
我与广州这些年
生存 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