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莹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校园心理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刘 莹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引导大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团结协作,帮助大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实现自我需要,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心理剧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为校园心理剧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校园心理剧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价值导向功能、素质拓展功能、精神激励功能和个性塑造功能。为了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应构建校园心理剧发展的组织、制度和资金的三方保障维度,完善校园心理剧发展的课程体系,挖掘典型案例进行剧本创作并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校园心理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心理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借助戏剧的表现形式,将患者在心理冲突情境下的矛盾在舞台上展现出来,同时,通过治疗者的干预和其他人员的协助参演,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解除心理冲突,释放心理压力;有利于宣泄精神压力,恢复稳定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恢复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激发患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校园心理剧是反映并且解决剧目参与者心理问题的戏剧艺术在校园里的应用,它还能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观众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援助和教育。[1]当前,校园心理剧被认为是心理学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辅导和治疗方法,[2]众多高校将其列为心理健康教育精品工程。但是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校园心理剧一般只有在每年5月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前后才举办一次。事实上,如果仅仅将校园心理剧定位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是对校园心理剧的一种窄化。从广义角度而言,校园心理剧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校园心理剧剧组是由大学生组成的非正式组织,在这样的群体环境中,大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排练和展演活动,实现自我需要和自我价值,并且在不断的自我成长和塑造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群体心理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借助校园心理剧的形象展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导大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团结协作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的“群体动力论”,美国学者威连·华顿柏提出的“团体动力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艾瑞克·博恩创立的 “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这些群体心理理论均强调团体对个人性格塑造、个体行为养成的重要影响。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性情塑造和行为规范等的目标异曲同工。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更关心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也更愿意接受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心理剧剧组是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相同目标的学生组建而成的非正式组织,在这种群体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友好互动和密切交往,发现自身的缺点、不足以及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朋友之间的相互引导和教育之下,学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二)帮助大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实现自我需要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当个体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低级需要之后,就会产生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即个体在组织中与他人进行交往时得到别人认可,并且在团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从而在不断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发挥自身潜能,满足自身需要,实现自我价值。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保障。校园心理剧的作用之一,就是创设了一种有助于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环境。每个学生都有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希望完善和发展自我,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虽然校园心理剧剧组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排演优秀的心理剧,但它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这种要求,很好地服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学生通过在心理剧剧组负责不同分工,可以充分利用便利的锻炼机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为人处事之道,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发掘自身的潜能,为成材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必须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健全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这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大学校园是学生开始社会化的综合环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只会埋首故纸堆的学习机器。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还远远不够,学生必须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校园心理剧的编排和表演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的缺陷,为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就是构建受教育者的社会主流价值。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校园心理剧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型载体,同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文化支持和保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为校园心理剧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校园心理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校园心理剧是随着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而出现的新生力量,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生动、形象、活泼、直观的表现形式,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可以有效地传播和扩散社会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学生的行为。心理剧剧组将集体主义价值、社会主义民主要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等内容寓于其中,使学生在参与心理剧的排演活动时,能够通过角色转换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受到启发和教育,规范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所以,校园心理剧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在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单调、枯燥、乏味的局限性,使大学生在参演与欣赏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形式有助于改变传统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局面,发挥新型载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效性。
(二)校园心理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模式
当前,高校还是以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载体、以政治理论为主要内容、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于其理论性强,趣味性弱,会对学生发挥其学习主体性作用产生影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此相对的,即教育者将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渗透到大学生周围的环境和活动中,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3]校园心理剧将教育内容融入风格迥异的剧本、丰富多彩的剧目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学生自觉观看。在这种潜移默化的“非正式”教育形式中,学生将学校所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自觉内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了校园心理剧的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纷繁复杂的学说和思潮蜂拥而至,对我们已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扭曲,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不良思想。如果将这些思想观念渗透到校园心理剧的选题和创作中,会对校园心理剧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形成个体自觉的价值认同与行为选择。这种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在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同时,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规范学习和工作行为。在校园心理剧的建设和发展中,大学生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为指导,紧跟时代浪潮,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进步,排演优秀的校园心理剧,有利于防止校园心理剧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保证心理剧选题内容的先进性和发展方向的积极性,促进其健康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4]校园心理剧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契合了宣传工作的要求,呈现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至关重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心理剧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剧情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着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引导,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有效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这样轻松活泼的表现形式,不仅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单调、枯燥的局限,而且通过剧情式的主题教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教育印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头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素质拓展功能
校园心理剧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对学校理论课程教育进行补充和延伸,为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成长帮助,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校园心理剧是一项融合了心理学、文学、美学和舞台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性工程。一部成功的校园心理剧,从最初的创作、排练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到最后的展演,需要编剧、导演、演员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通力配合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学生人生观的教育内容,对校园心理剧剧组成员的协调自我身心、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在整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校园心理剧发展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实践活动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也帮助大学生拓展了自我发展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
3.精神激励功能
校园心理剧的选题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写实性上,又融入了众多的现实问题。一部优秀的校园心理剧就是一本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在社会性方面,校园心理剧融入了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伦理、坚定的价值取向和远大的政治理想,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博大精深的思想财富。以这样独特的角度探析中国经典文化,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大学生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个体性方面,反映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校园心理剧作品大多回归到以积极的心理取向对待生活的主题和思想上,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加深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剧中设定人物特殊的人格魅力,向学生传达的民族心理、社会风尚和道德修养,对大学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和提高修养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校园心理剧对大学生的精神激励,正好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4.个性塑造功能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格局的核心位置。我国当前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校园心理剧适逢其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塑造大有裨益。校园心理剧剧本的创作,需要创造者对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挖掘生活中有意义和价值的素材,分析事件背后的本质,再经过去粗取精进和去伪存真的加工,探究社会和人性的本质并提炼出创作的主题。校园心理剧的表演也并非是“本色出演”,在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时候,参演学生需要进行换位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角色特点。
校园心理剧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高校应从组织、制度和资金,课程体系以及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方面来促进并且保障其长远发展,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构建校园心理剧发展的组织、制度和资金的三方保障维度
1.加强人员配置 健全组织机构
高校心理剧剧组都是在每年举办心理剧大赛的时候临时组建的,剧组成员的随意性强,对校园心理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校职能部门应积极组建专门的心理剧剧组,将编剧、导演、演员、灯光、音响、道具等相关剧组成员固定下来,并从师资、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校园心理剧剧组作为学生组织,每年也可定期举办纳新活动,吸收新鲜血液,保障心理剧剧组的成员配备和发展壮大。
2.建章立制 保障发展
校园心理剧剧组自发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剧组成员自由散漫态度的滋生,从而影响校园心理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稳定性。学校党委应正确认识校园心理剧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之一的地位和作用,重视校园心理剧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剧保障机制,从而有利于校园心理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彰显和实现。
3.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演出效果
校园心理剧作为现场式的舞台情景剧,演出效果不仅取决于剧本的题材和演员的表演,还要依靠舞台布置和灯光音响等硬件设施的渲染和烘托。然而当前不少高校的校园心理剧演出都受到场地以及设备的限制,影响校园心理剧的演出效果。推动校园心理剧不断发展,就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提供场地、经费、设备、道具等保障,扶持校园心理剧的发展。
(二)完善校园心理剧发展的课程体系
1.开设校园心理剧选修课
校园心理剧作为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发展历程短暂,还未积淀起深厚的历史底蕴。高校可以开设校园心理剧选修课,师生共同学习、探讨校园心理剧的创作和编排,学期末还可以要求学生排演一台心理剧作为课程作业。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师生可以提高对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学生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还得到了身心的愉悦,提高了审美情趣。
2.用校园心理剧案例论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乏味,为帮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增加对应的教学案例来增强教学效果。校园心理剧选题源于现实的校园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授课过程中,增加校园心理剧真实鲜活的案例或者开展校园心理剧进教室活动,在直观形象的现场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创建有利于校园心理剧发展的交流平台
一台成功的校园心理剧的演出,可使参演人员实现自我成长,也可对观众起到教育辐射作用,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高校应打造交流平台,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开展校园心理剧在高校之间的巡回演出,与其他高校的优秀校园心理剧进行同台演出,交流、学习其他高校心理剧的可资借鉴之处,对本校的校园心理剧进行改进和创新。借助校园心理剧的高校巡演,高校之间也可以推选出表现优秀的校园心理剧参加省内的大学生校园心理剧的比赛。
(三)挖掘典型案例进行剧本创作并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1.挖掘典型案例 改进剧本创作
校园心理剧的取材来源于学生,同时又展现于学生。所以在进行剧本的创作时,就要明确立场,挖掘典型题材,选取能够深刻反映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既展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同时又能对观看演出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此外,还可以对本校自强之星的真实案例进行加工和创造,通过演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2.加强剧本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校园心理剧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要加强校园心理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进行剧本的创作和编排时,要提升剧本创作内涵,塑造典型人物性格,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渗透到故事情节中去,通过形象生动的表现,在为学生提供艺术欣赏的同时也提供学习的便利,追求校园心理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校园心理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型载体和教育方法。高校应加强校园心理剧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和强化校园心理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Ed E.Jacobs,Robert L.Masson,Riley L.H arviil.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87.
[2]刘玉新.校园心理剧模式的创新性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60-61.
[3]刘晓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4):13-16.
[4]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党建,1994(Z1):3-5.
[责任编辑:王丽平]
Function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ampus Psychodrama
LIU Ying
(School of Marxism, Dali University,Dali 671003,China)
The basis theories of campus psychodrama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n group activities,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get self-realiz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effectiv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psychodrama is a kind of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s guarantee for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of campus psychodrama. Campus psychodrama has been proved to own a very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including the value guidance function, diathesis developing features, spirit incentive function and personality shaping functions. In order to fully achie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ampus psychodrama, colleges should construct the trilateral security dimension of campus psychodrama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funds,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psychodrama curriculum system, and write the typical case of play and strengthen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psychodram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2016-06-27
刘莹(1992-),女,山西朔州人,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96-1901(2016)05-0080-05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