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运用

2016-02-07 08:52李爱平
岭南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调动声乐

文|李爱平

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运用

文|李爱平

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可以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及效果。声乐教学过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个性,充分运用非智力因素参与其中。

非智力因素 声乐教学 作用 运用

声乐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技艺传授活动,它与一般的知识教学存有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异是一般的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智力因素紧密相联,教学过程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让学生快速掌握并理解知识要点;而声乐教学除了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了解声乐发声原理与歌唱知识点之外,更需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参与教学过程,需要学生调动非智力因素来表现声乐内容所呈现的情景或画面,明确声乐内容所表现的意义与价值,合理调节个体情绪情感来恰当表达声乐内容等等[1]。显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若仅关注智力因素的培训与运用,是难以准确并完整地表现声乐教学要求的,重视并强化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影响机理及使用技巧,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

一、当前声乐教学过程对非智力因素研究仍不充分

声乐教学与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充分结合是声乐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已有学者注意到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融合,认为“只有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支配作用下,才能有效的避免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盲目和浪费的处境当中。只有有效的建立健全声乐心理学中各因素(听觉与视觉、视觉与感觉、视觉与记忆、内心想象与情感反馈等)的相互作用,才能使声乐教学活动运行于科学发展的良好轨道之上。”[2]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也认为,“歌唱时要有心理的,思想的准备,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要求,否则是唱不好的。”[3]

但从实践来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的技术手段仍然是智力因素,例如,教学的重点仍然是要求学生科学发声,解释人体生理发声器官的构造,详细展示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非智力因素的运用仍不充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认识的不到位。即仍有教师认为运用非智力因素融入声乐教学过程已非课程所能涵盖,这些因素的运用是学生课外学习和理解的内容,或是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属于声乐教学的范畴。二是找不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即尽管有很多老师认为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但苦于找不到科学的方法,难以把非智力因素融入到声乐教学过程之中。

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缺失,是造成声乐教学质量提升缓慢的关键因素。在很多时候,学生领悟的能力总不能达到预期要求,其原因既有学生自身阅历太少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声乐内容的情境,充分调整非智力因素参与演唱过程有关。更重要的是,当前仍有较多教师的声乐教学过多地关注于智力因素的培训,对影响声乐教学质量的非智力因素缺少足够的引导与表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领悟到只有充分融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于声乐教学过程之中才能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非智力因素对声乐教学的具体影响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信念、需要、抱负、目标、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而与之相对应的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语言力等,即认知能力的总和。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引导智力因素发挥作用的催化剂与加速器,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发挥,不仅可以带动智力因素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当然,要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个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学问题,在本文中,主要是认识到其作用并充分运用当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来应用到声乐教学过程之中。

(一)情景融入提升学习效率

声乐学习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的独特特点是需要学生对艺术情景的充分想象。任何一首声乐演唱曲目,它都是通过音乐与文学的有机结合而表达思想感情并以歌声传达给听众的艺术形式,是集音乐与内容为一体的综合体。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除了明确歌曲音律与发声的技巧处理外,更重要的是能深刻理解曲目所反映的艺术形象。要引导学生能够想象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把自己融入到曲目所反映的情景之中。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情景融入,凭着对演唱曲目的简介来理解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来主动介入,并结合其他科目(如音乐美学理论、音乐史)的内容来综合进行。例如,在演唱意大利作曲家亚.斯卡拉蒂的《在我的心里》时,就不仅需要唱好谱面上所标记的表情记号,严格按照标明的速度、力度、表情记号进行练习,还需要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以便把握好整首歌曲的情感表现。在演唱此曲时,在首段要想象在感情上充满了痛苦、惆怅、不安宁,在中段要想象燃起了对爱情的希望之火。显然,调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情景融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二)情感调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而声乐学习中兴趣调动的关键是带动情感。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可以看成是声乐教学甚至是声乐演唱的关键因素,所谓情深意切,既是能把演唱者的情感真实地“投射”到作品上,也是能把作品所表述的情感准确地展现出来。情感对声乐学习的作用,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作品,对学生的演唱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如果学生对一首作品从喜欢到着迷,由着迷到“入魔”,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二是情感能够影响和调节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从心理学来看,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识过程,情感在参与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过程中发挥着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作用,情感激发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情感的充分表达,可以更加恰当地反映艺术主体的原始意境,并让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上拥有更宽广的艺术空间。

(三)目标清晰保持学习毅力

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的影响是全过程、全方位的。若学生对自己的声乐学习缺少目标,就会影响到其过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的目标、信念、理想等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不仅十分重要,有些时候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局限于声乐具体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学生关于人生学习目标、声乐发展态势以及音乐学科发展脉络的合理引导和解释,不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目标。声乐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学习兴趣、个人爱好、学习目标等非智力因素是调动个体活力的最根本因素,是个体积极性、主动性的根源,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被激发出来,确立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就会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保持学习毅力,为实现设定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声乐教学中需要科学运用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普遍得到认同[4],而且其影响机理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而逐步得以揭示。但具体到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地运用非智力因素,特别是结合不同的学生个体,采取相应的技巧,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声乐演唱技术,提升曲目演唱水平,对具体的声乐教学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教师需要有跨学科的视野与知识储备

声乐教学过程非智力因素调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本身对教育心理学和声乐学的知识储备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使用。随着学科的分化与融合,声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跨学科的视野,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学科范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育对象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个体,要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仅用声乐学的专业知识,而需要把心理学、教育学的一些学习和教育技巧充分融入。从现实来看,声乐学教师知识面偏窄、跨学科视野缺失已渐成学科发展短板,声乐学的跨学科研究在理论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5],但在实践层面教师的知识面局限,使得在声乐教学中利用其他学科的能力大大降低。因此,走向跨学科的声乐学教学与研究,将是把非智力因素能够运用到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前提。

(二)教学过程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非智力因素

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源于缺少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因教学内容施教,才是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一种统一的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过程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个体,注意到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并尽力把这些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科学教法。当然,随着教学的深入,也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性格不同,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面对自尊心强的学生,声乐教师应该充分维护其自尊,不能过分指责;面自负、傲慢的学生时,则要及时指出其性格缺点,严肃的进行批评指正。非智力因素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既是声乐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又调节着声乐教学的质量效果,只有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方向。声乐教学需要纠正讲起来头头是道,唱起来差强人意的现象,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多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上台表演,通过表演找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通过表演来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表演过程。当然,非智力因素在演唱中的作用更多地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非智力因素在表演艺术的作用也是另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1]李爱平.声乐教学的非技能因素研究[J].剧作家,2008(6):132-133.

[2]康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5:1.

[3]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1998:60.

[4]张增赋.论声乐教学中的“非技术性”因素[J].黄河之声,2014(4):28.

[5]克劳德·V.帕利斯卡,余志刚译.美国音乐学的跨学科倾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3):56-61.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调动声乐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