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海音乐学院 谢迎英
关于少儿古筝普及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星海音乐学院 谢迎英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古筝的普及教学也大范围展开。从当前的业余考级中,反映出她的发展优势和质量问题,促使我们更全方位的认知古筝普及教学的实质意义。
发展的隐忧 教学质量
“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在当今物质丰富的工商时代,喧闹而又快节奏的生活背后,人们开始寻求精神的满足和寄托,籍以静心和修心。选择音乐来自我调节情绪、平衡思绪提高生活质量无疑是一明智之举。因此人们不仅注重自我身心的调节,更加重视对下一代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塑造完美人格。
素有“秦声国韵”之称的古老民族乐器古筝,自古以来以其独特的造形气韵和美妙的音色深受大众喜爱。多少文人墨客赋予高度的诗词叹颂,“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当时向秀闻邻笛,不是离家岁月深。”——《京中客舍闻筝》。“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沈约《咏筝》等。字里行间流露出古人对该乐器所奏乐音的喜爱,而触发出文学创作灵感化为精美的诗篇,成为古筝发展史上的文学依据。
近年来在专业人士对筝文化的积极推广下,人们对这件乐器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在目前的学琴大潮中,除了钢琴外,具有东方古典之美的“仁者之器”古筝当属第二热门乐器。现今习筝人数居整个民族乐器之首,特别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学筝热潮盛况空前。古筝普及教学规模已全面进入历史新时期,成为当前素质教育范畴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区。但接踵而来的某些不良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大家去关注和思考的。否则将会误导一批习筝者,甚至扭曲素质教育的本质。
古筝教学的普及大范围开展,现已进入中、小学的第二课堂,以及大学校园的社团活动内容中,同时也几乎是每个音乐培训机构不可或缺的教学项目。“弹筝”除了培养艺术修养,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考级、比赛从而获取作为升学加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来学弹古筝,这些愿望还是良好的。多年来从考级、各项比赛、艺考中发现业余筝手数量逐年上升,演奏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涌现不少走上专业道路的筝童。如此骄人的发展形势也是对古筝普及教学成果的认可,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事。
虽然古筝的普及教学有其发展的必然,但繁荣背后不乏隐忧。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正描述着当前古筝普及教学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杂乱现象,这在考级时从演奏者的表现中暴露无遗。拔苗跳级的泡沫习筝者大有人在,多数考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与报考曲目的级别要求相差甚远,所谓欲速则不达,最终也难顺利通过考核。
从学会弹筝到真正懂得欣赏音乐,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师长们在这期间如果缺乏对其正确引导甚至误导,就会造成盲目跟风崇尚求速成的风气。目前常见的现象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应对考级,一味求难、求大地弹大作品。结果技巧不过关,对音乐又缺乏理解,以致演奏时心浮气躁、音准节奏杂乱无章不堪入耳。长此下去必然渐行渐远,最终将影响教学质量和声誉,扰乱古筝普及体系,损害习筝者的利益。结果将与家长最初的培养目的相违悖。这是不容忽视的隐患!
古筝普及教学虽属业余性质,但在弹奏方法上还是要求专业、规范,不能因为业余学习而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通过考级不仅能检验考生的习筝状况,同时也是对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整个学筝过程所付出的一种评估,对古筝普及教学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能较全面检验一个地方的教学质量和习筝生态,并使之得以健康发展。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它科目,特别是乐器学习,确实较重视“起跑线”,入门方法是否专业正规,将影响整个学琴过程的质量。良好的教学质量需要三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就是家长能否一如既往坚持正确的培养态度;孩子是否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各个学习阶段是否都能给予正确的定位和导向。
1、学筝过程中家长的态度
在当今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在孩子古筝的学习过程中家长需要始终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防止受急功近利风气所同化。避免片面将考级、比赛作为衡量孩子习筝水平的唯一标准,或将其作为获取升学加分的筹码,甚至是相互攀比的手段。这种错误认知也将影响到孩子思想,从而失去了学筝的真正意义。因而当家长带着小孩踏上学筝第一步之前,自己要明了培养目的。最好对乐器的历史及学习方法做较全面的了解,选择有较好师资资源的培训机构,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开端。
在学筝的初始阶段,面对枯燥的指法练习,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耐心监督。对年龄较小的孩童,上课时家长还需要当“旁听生”,才能较好配合教师进行课后的练习监督。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和及时给予适当鼓励,使孩子第一时间能掌握好规范的弹奏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具备扎实的弹筝基础,对以后提高阶段的顺利学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到了中级阶段以后的学习,随着乐曲技巧难度的提升,需要更多练习时间,练琴常常出现瓶颈关。孩子对不断重复的技法训练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缺乏耐心应对,这时就更需要依赖家长的力量,适当的威严手段也是必要的。所以每个阶段的学习都需要家长尽心尽力地诱导,关注他们点滴的进步。在这些过程中慢慢让孩子们懂得做事要踏实、如理如法的道理,是美育思想的无形渗入。尽量避免在督促练琴上与孩子发生情感冲突,破坏练琴的情绪氛围,不但使孩子不能体会和享受到学琴的喜悦,反而产生厌学的负面因素。
家长还要懂得合理利用考级和比赛的机会,一方面主动配合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按考级要求分阶段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其独立负责的练琴态度,敢于通过竞争找差距。同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拿捏好监督的度。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特别要避免相互攀比和急于求成的心态干预,毕竟每个人的条件和天赋不同,进步也有先后。关键要确保孩子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退转,使他们慢慢地从对乐器的喜欢提升到热爱,这个过程就显得极为必要了,那么后续的进步也就水到渠成了。
要知道业余习筝,除了掌握其演奏技能,还可以依靠它拓展学习其它方面的文化知识,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此过程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的熏陶,更是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累和沉淀。发展至今,古筝乐曲的题材涵盖面较广,有古典风格的传统作品,也有热情奔放的现代乐曲,甚至由民间小调或流行音乐改编的筝曲也别具风格。其中不少乐曲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文学作品,比如有些作品创作题材取自古诗词,如《长相见》、《箜篌引》分别取材古代诗人李白和李贺的诗作。筝曲《浪淘沙》、《西江月》等直接套用古诗词曲牌名;有写景的、有叙事抒情的等等。要想弹好这些乐曲,就必须去了解作品的背景,诗句所描写的内容、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绪。只有对作品的体会越深刻,才懂得如何将乐曲的情绪表达得更贴切充分。表面上是在学习演奏乐曲,但无形中已习得和扩充了相关的文学知识,这些可不是一张考级证书或奖状能够说明的实质问题。所以如果家长能够更深一层次去认识学筝的利益,使自己有一种正确的心态来引导、培养孩子,肯定会有喜人的收获。所以说家长的态度和理念对教学起到重要的协助作用。
2、培养孩子的习筝积极性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中心主体的孩子,他们的习筝态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那么,从小孩的角度来看,自觉练琴毕竟是少数。多因一时好奇或短暂的兴趣而学琴,对学习的目的和性质认知还较模糊。大部分人存在被动和依赖情绪,容易半途而废。特别是在前期对各种指法、姿势要求的理解还不够明确,面对这些枯燥技法的重复训练容易产生懈怠行为。此时师长们的鞭策及各种方式的鼓励和赞许,肯定成为他们练琴的动力和兴趣的来源。家长多付出监督和陪伴,及时了解孩子练琴的心态动向,防止出现厌学心理;教师尽量创造生动活跃的情景课堂,当孩子们在融洽、愉快中上完每一堂课后,自然会对下一次课程充满期待。如果让他们弹奏一些较熟悉的儿歌,随顺一下他们的情志,让其获得成就感,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自觉性也逐渐得以培养,练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他们会主动且轻松自在地进行练习,也能用心去体会音乐的美;而定期的音乐会欣赏也是提高孩子们的练琴积极性的另一途径,当他们从外在的音乐环境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时也促使自己对所学乐器的热爱。有了前阶段的铺垫,逐步把积极性加以延续,养成“坚持”的习惯,那么练琴就是一种必然,在每个练琴的当下都能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到了中高级阶段要面对高难度的技法训练时,更是训练孩子坚韧意志的好机会。既要做到不厌烦、不妥协,也能积极配合老师做好系统的技巧训练,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向更高层次推进。并通过参加比赛和考级的锻炼,从中收获到付出的喜悦和价值,把习筝当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从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筝能弹得好的并考获高级别的学生,靠的都是坚持,其中有些较优秀的也走上专业的道路。
整个学筝过程“坚持”两字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韧性和毅力的培养过程。这已经不是单纯“坚持”能力的提高了,而是一种逆商(英文Adversity 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的成长。它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学习心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坚强的性格,敢于独立面对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也能坦然地面对挫折和接受挑战。所以,虽然是业余学习,路子走正了将是终生受益,不单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而且整体素质良好。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3、教师的正确定位和导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谓任重而道远啊!
具有正知、正见的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是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随着普及教学的大范围开展,学筝大潮中执教人员的数量也随着水涨船高,在这庞大的师资队伍中,教员的素质优劣不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声誉,也将影响整个古筝的普及环境。
师者,必须具备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在古筝的普及教学中,教师们面对不同程度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形形色色的家长,要做好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问确实不易。因而自身对教学的正确立场是不能动摇的,严格遵循由浅至深,从低级向高级层次发展的自然规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正能量,防止被功利思潮同化。
在各地的考级中常出现的应急拔苗的情况,说明教师在辅导学生参加每个阶段的考级时缺乏正确引导(其中不排除为了树立教学声誉想走捷径的意图),特别是到了中高级阶段,这种现象更为凸显。此阶段现代作品演奏技巧难度一般比较大,要掌握具有鲜明地方风格特征的传统作品也不容易。这就考验教师如何智慧地把握教学进度和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坚持正确的教学宗旨,利用一系列相关教材,通过各种途径耐心地去启发学生,并及时发现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曲,避免报考与实际演奏水平不相符的级别,确保顺利过关,因此,因人选级尤为重要。
其实,踏实稳固的教学方式也是在给学生做表率。教师要掌控好每个阶段的技术训练,切忌操之过急。比如学习乐曲《春到湘江》,如果过早强调指法技术的演奏速度,对业余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训练过程必定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复杂的心理压力,最终演奏出来的只是呆板的节奏与音符。教师这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善巧地改变学生在训练过程所产生的畏惧心理。可通过分析作品所描写的情景方式,把学生的情绪导向对音乐旋律的欣赏上来,暂时抛开对技能训练的心理负担。要求学生多唱谱,让旋律植入内心,从唯美的角度去领略技术与乐音的结合,直接去感受音乐的美。演奏的兴趣和热情才会得以延续和提升,音乐表现力也得以丰富。
在高级别的考试中,考生的弱项多集中体现在传统曲的演奏上。大部分学生能得心应手地弹奏现代曲,但在传统曲部分却“反腔背调”,出现的问题不仅体现在背谱不完整,而且左手的作韵技法如按、揉、滑、吟等动作不到位,音高意识较差,缺乏听觉分辨训练,未能弹出地方特色的风格韵味。曾有反馈学生对学习传统作品兴致不高,态度马虎,为了考级而象征性地应付,当然就不可能好好去掌握作品的风格内涵,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教师必须及时给予正确导向,纠正学生的认知态度,帮助他们全面深入了解传统作品,走出审美误区,否则在评级时会大打折扣。所以,对于中级以上的学生,除了演奏技术、音乐表现方面的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更需要教师精心合理安排现代与传统作品的授课计划,平衡学习心态,消除他们在学习上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排斥、藐视心理。所以正确的教学导向会减少教和学过程中的诸多障碍,进而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的教学体系,使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保障。这是教学的责任,也是对筝文化的尊重。
所谓“源净则流清”,作为教学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观念也将影响孩子的琴操和情操。应以身作则,杜绝产生贡高我慢、华而不实的学风,为了下一代的素质教育尽力付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使孩子们在学筝过程中,通过各个阶段的技能训练、音乐实践和美德教育,身心德智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质量的优化有赖于家长、学生、教师三方的协调合作,才能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并有效地实现美育的培养目标。
古筝普及教学毕竟是一项特殊的教育事业,不仅是在传授一门艺术,也是在传承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终极目标在于提高人的情操素养。抛开功利心,以育人为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主导思想直接渗入人的心灵,必然会对整个古筝的普及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筝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