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倩,黄现民,金维政
(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济南 250100)
浅析如何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刘 倩,黄现民,金维政
(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济南 250100)
摘 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式,分析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就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 影响因素 促进措施
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于稳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就我国来说,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重点还是在农民。
近年来,国家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然而,农业始终是一个基础性产业,其自身发展还相当脆弱。过去我国将农业产量的增长作为重点来抓,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日渐突显,对于农业的发展目标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乃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生产水平得以较大提升,摆脱了过去供给不足的困境,各项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目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农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知识和技术的掌握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获取信息门路少,以致种田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只能在传统农业的水平上经营运作,收入难有较大的突破。大多数的农村劳动者缺乏专业的生产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够全面,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从而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多年来,我国致力于农田水利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便会造成农业减产,靠天吃饭的格局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打破。另外,由于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耕地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2.3 农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信息导向,产业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结构矛盾为主。农民由于缺乏市场价值观念和供需信息的合理引导,往往倾向于种植季节性较强的单一农产品。一旦出现农副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势必受到严重阻滞。
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单打独斗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不成规模、难上档次,产业化水平低。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1]。农村急需要产生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合作组织,来打破当前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基本格局。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应该看到,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还不够牢固,农业的发展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
3.1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举措,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加快推进。通过建立政府指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多元培训机制,创新培育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开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局面,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撑。
3.2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投资环境
要改变农村农业落后的生产环境,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安全饮水、道路改造、沼气入户等项目建设,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农业信息化建设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建设农业综合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地涵盖生产技术、市场变动、气象条件等多元化的农业信息。另外,通过转变对农业的补贴方式,例如免征农业税、建立主要农产品保险制度,对农民、农业进行直接补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3 科学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使农业增长方式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增加,向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寻求质量提高的方向转变,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3]。发展农业产业化,着重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单门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健全的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形成“订单农业”和“公司加农户”模式,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4]。农民按公司要求保质保量生产,公司按合同约定价格收购,连小家成大家,变小规模为大规模。有效地帮助农民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上,要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坚持在名、特、优、新上做文章,培育知名品牌。引进优质高效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效益的提升,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移。
参考文献
[1] 宋立英 ,吴利生.营造宽松环境 促进农民增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
[2] 曾一春.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认识.农机科技推广,2012
[3] 侯云辉.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硕博学位论文,2006
[4] 李云才.农民增收的七条途径.经济咨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