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崇贤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东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曲靖 655408)
新时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樊崇贤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东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曲靖 655408)
摘 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成为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更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且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出发,思考提出若干新时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 农业发展 策略
在新时期里,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物价上涨、生态失衡、人口压力巨大等问题日益复杂,受益于循环经济的启发,人们充分认识到只有站在循环经济的方向拉动、引导,才能将现代农业推入发展佳境,逐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1]。
由于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起步较晚,问题不可避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新鲜事物,而农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在认识上存在不足,导致节能降耗的推进得不到有力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不牢;二是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较弱,没能及时建设示范园区,阻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步伐;三是缺乏品牌企业,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品牌意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龙头企业不足,无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加上农副产品依旧使用传统工业,用途得不到拓展,导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水平偏低等。这些问题需及时校正,积极找寻应对之策,以确保农业循环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
2.1 全面推进节能降耗 奠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始终将节能降耗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结合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政策激励与依法管理等办法,将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管理节能降耗目标,从本质上改变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支柱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通过先进技术、高新技术的运用来改造传统的农业,及时将落后的生产技术淘汰掉,对浪费资源、耗能高、好水量大、高污染的农业生产进行严格控制;指导重点耗能农业企业积极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并编制节能计划,合理制定节能降耗项目的评估与审查办法,将节能降耗作为农业企业审批项目的强制性标准和要求,从而促进企业从根源上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农村学习条件、文化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及科学技术水平,现场指导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并建立培训基地,对当地农民开展系统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从而有机结合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进程;全面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农业生产项目的环保准入,加强环境执法,并依法征收足额的排污费,鼓励、引导支持重点排污的农业企业积极革新治污技术、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进节能降耗,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2.2 建设经济示范园区 强化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为全面宣传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思想、模式,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能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带来的实效,将农民的参与热情激发出来,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参考模式[2]。同时,为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进程,应及时将以往的家庭经营模式打破,积极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环节有效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积极引进现代农业设施、技术,促进农业朝着循环方向转型,促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尽早实现规模化发展。
如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已经成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石与保障,需对其应用及创新给予高度的重视,组织高校、科研单位等积极开展重点研究工作;广泛吸收研究人员,打造专业化队伍,专门针对农业循环经济从事技术研究,建立长效创新机制,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换言之,各地需从农业发展实际出发,重点研究废弃物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有效治理污染等技术,并进行实验性生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技术成熟之后就应全面推广,确保科技成果能快速转化成现实的农业生产力,强化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2.3 发展循环龙头企业 加强拓展农副产品用途
受到技术、规模等的限制,中小企业、农民循环利用资源不仅成本高,且效率低下。因此,需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中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便在一定范围内引领、带动循环利用农业资源,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由龙头企业负责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指导与监督,并负责对农产品品质进行检测,以带动农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
同时,需逐渐建立健全延伸农产品、畜产品加工的产业循环链条,完善促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工作机制,尽早完成资源“依赖型→效益型→生态型”的转变过程,从而完善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引导循环经济龙头企业积极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产与资本进一步完善“经纪人+农户”、“企业市场+基地+农户”、订单生产等循环经济经营模式,实现生产规模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等目的,带动农民进入经济效益良好、附加值较高的食品加工与流通环节,进一步拓展农副产品的用途,从而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增加农民收入;搞好规划工作,使各类循环经济企业能集中发展,形成相互配套、依存、促进的产业集群,衔接好上下游产品,从而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废物排放的最小化,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条件。
面对新时期的严峻形势,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经变成理想的途径之一。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长久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正视问题,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积极应对,通过共同努力来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有序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培哲.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2,(08):132~137
[2] 辛阳,周晓梅.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南方农业学报,2013,(07):1220~1224
[3] 毛晓丹,冯中朝.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5):5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