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晓静++涂朋++曹佳祎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人数都较少,致使学生肥胖率有所增加,体质呈下滑趋势。本文从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提出有效策略,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 影响因素 促进措施
一、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相比2005年,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与大学生自身不注重体育锻炼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成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体育锻炼是人们根据自我需求,运用各种体育手段,通过身体练习,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1]。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改善体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说,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找出并解决十分必要。
(一)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
首先,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为己,更是为国。其次,大学生时期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一生中的高峰,而他们在校内外的主要出行方式是步行、骑车或乘公交车,这些活动方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健身功能,如果不在其他生活环节(如饮食、睡眠)出问题,即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参加体育锻炼,也不容易患病,致使学生缺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进健康的迫切需要。再次,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好好学习文化课,考试拿高分,他们认为体育可有可无。体育价值观念偏差导致他们不愿在运动方面花费时间、精力。更有部分同学认为,体育锻炼会使身体变得强壮,影响美观。
(二)体育锻炼受到新型娱乐项目的冲击
当今科技的发展,各种手游、网络电影、电子购物等为学生提供了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日常需求和娱乐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占据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大部分时间[2]。
(三)学校政策不够重视
学校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政策存在不足:第一,各高校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没有采取强硬措施,只是通过体育课和社团活动等形式对学生施以影响,鼓励学生参与。第二,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过分注重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了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达不到强身的目的。第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机械教学,忽略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第四,部分高校体育经费不足,缺少锻炼的设施和场所,致使休闲高峰期时,运动场地拥挤,有些想尝试体育运动的学生失去了兴趣。
(四)缺少指导和组织
学生经常参与的众人合作运动,比如集体对抗类项目(如篮球),以及同台竞技类项目(如健美操)等,这些项目有了同伴的参与会更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坚持性,即便是像体操、轮滑等个人活动,也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与保护。这就需要有人来组织,建立兴趣相投的各个小团体,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措施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身体健康,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建立良好的机制,从而增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一)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锻炼观念意识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的直接体现,要保证大学生进行良好的體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是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有效手段[1]。对于学校领导,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比赛,培养学生体育参与的意识。同时,加大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宣传力度,引导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素养。对于个人而言,要转变体育价值观,感知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美,不能因为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疾病而逃避体育锻炼。
(二)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设置优化改革的实质是开设更多项目的体育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使他们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积极的运动[3]。部分学生为了应付体育课,选择相对省力的运动项目,此时学校应该把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要求与学生实际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在体育课程内部实行优化改革,通过课内外练习和锻炼来达到体育课程目标。
(三)改进奖励机制
奖学金是大学生获得精神和物质满足的重要手段,把“体质健康标准”纳入奖学金评定体系,能在极大程度上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即申请奖学金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四)完善体育场馆设施
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这不仅需要学校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要求学校尽可能的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五)加强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
随着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开展,校园体育社团层出不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结交志同道合的友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这就要求学校、院系或者班级,了解学生动向,组织更有时效性的团体,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四、结语
大学生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体质,磨练意志,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教学的需要。如何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需要所有师生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席玉宝.体育锻炼概念及其方法系统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8-119.
[3] 路连举,张海英.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2):82-83.
[3] 李善华,付怡虹.构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激励机制[J].体育科技.2007.28(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