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星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在诊断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彭小星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在诊断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胸腰段椎体病变老年病患76例均采取数字X线摄影检测,并结合实际胸腰段椎体病变状况应用对比平衡滑块控件调整,保证病灶点位骨质影像数据的准确性,探析应用对比平衡滑块控件技术前后影像质量情况。结果 在常规数字X线摄影胸腰段椎体正位摄片的甲级片率与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在胸腰段椎体侧位摄片图像中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甲片率明显优于常规数字X线摄影(P<0.05);将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的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常规数字X线摄影诊断准确率,结果表明常规数字X线摄影检测漏诊率为17.11%(13/76)、误诊率5.26%(4/76)。结论 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诊断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准确率较高,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均得到明显的提升,可减少漏诊、误诊。
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胸腰段椎体病变
老年人因机体退行性病变因素及生理变化造成胸腰段椎体受到外力作用或病理性改变会发生压缩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因此对该类骨伤病变的诊断、治疗过程需通过较为频繁的胸腰段椎体X线正位、侧位影像〔1〕。目前临床常规的X线拍片或数字X线摄影在拍摄胸腰段椎体(胸椎下段-腰椎上端)时,因机体构造的特殊性引起骨质图像密度异常,造成胸腰段椎体侧位摄片结构差异性极大,形成骨质影像辨识度不足,影响诊断结果〔2〕。将数字X线摄影调整至专家模式,利用对比平衡滑块控件CB技术来优化胸腰段椎体病变结构的细微处,并清晰展现机体肺组织构建情况,保证病灶点位骨质影像数据的准确性,可提高临床诊断质量〔3〕。本研究探析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患者应用对比平衡滑块控件技术前后数字X线影像质量情况。
1.1 资料 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我院胸腰段椎体病变老年病患76例,男35例,女41例;年龄61~79岁,平均(70.14±4.05)岁,均通过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综合病患自身症状特征及病史情况明确诊断,符合WHO制定的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标准〔4〕。症状表现:局部压痛、行走痛、站立性疼痛及脊柱叩击疼痛,其中51例伴有外伤史。纳入标准:患者胸腰位活动性限制,伴有疼痛感,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功能严重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且发生骨转移症状影响骨密度检测者。
1.2 方法 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Digital Diagnost 数字化X线设备,对老年患者先行常规标准式胸腰段椎体正位与侧位的影像拍摄,利用AEC曝光自动性控制技术进行低量曝光剂量限制,将拍摄距离控制在110 cm,随后在结合对比平衡滑块控件对数字X线摄影图像进行细化处理:将数字化X线设备转换为专家模式,进行各项测量参数修改,密度参数可控制在0.8~1.2,注意检查病理位置的光学密度需控制在由高至低的转化;非线性灰度系数参数可控制在0.6~1.0,保证图像整体的对比度,提升影像摄图的层次;将对比平衡滑块控件参数控制在0.7~1.0,优化局部密度与亮度的对比值,降低噪声抑制,增强细节变化;最后在结合患者体型、年龄做细化处理,增强胸腰段椎体结构影像的骨纹理细节,提高骨皮质与骨小梁的辨识度。
1.3 评价标准 影像检测科4名影像诊断工作经验医师进行双盲阅片诊断,评估常规数字X线摄影诊断结果与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诊断结果影像分析,根据胸椎下段-腰椎上端生理结构的图像细微清晰度作为图像质量评估。甲级片:解剖结构细节清晰可见;乙级片:解剖结构细节显示;丙级片:解剖结构特征隐约可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
2.1 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前后图像质量分析 在常规数字X线摄影胸腰段椎体正位摄片的甲级片率与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在胸腰段椎体侧位摄片图像中,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甲片率明显优于常规数字X线摄影(P<0.05)。见表1。
2.2 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前后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结果分析 常规数字X线摄影检测中有着较高的漏诊率17.11%(13/76)、误诊率5.26%(4/76),表明对比平衡滑块控件的调整优化能够明显增强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质量。见表2。
表1 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前后胸腰段椎体正、侧位摄片图像质量〔n(%),n=76〕
类型正位甲级片正位乙级片正位丙级片侧位甲级片侧位乙级片侧位丙级片数字X线摄影图像64(84 21)11(14 47)1(1 32)45(59 21)19(25 00)12(15 79)对比平衡滑块控件67(88 16)9(11 84)0(0 00)65(85 53)10(13 16)1(1 32)优化后图像χ2/P值0 6552/0 41820 3027/0 58211 3288/0 249017 3222/0 00004 5398/0 033113 3822/0 0002
表2 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前后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结果〔n(%),n=76〕
类型第11胸椎椎体(外伤性)第11胸椎椎体(病理性)第12胸椎椎体(外伤性)第12胸椎椎体(病理性)第1腰椎椎体(外伤性)第11、12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数字X线摄影图像18(23 68)3(3 95)20(26 32)6(7 89)3(3 95)9(11 84)对比平衡滑块控件22(28 95)4(5 26)27(35 53)7(9 21)4(5 26)12(15 79)优化后图像
早在1986年初国际放射学会布鲁塞尔会议中提出了数字化摄影物理理念,并得到了众多学者实验性报告证实。而Sterling公司利用平板探测技术使数字X线摄影专利商品化,通过X线照射非晶硒后在晶体管阵列上产生正比于 X 线强度的电荷,经模/数转换后形成数字化信号〔5〕。国内外学者将传统的计算机X线技术与现代数字X线摄影进行对照研究发现:①数字X线摄影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构建图形,优化前期工作效率;②图像空间构建分辨率提升,平均可达到3.6 LP/mm,让摄片图形更加清晰明辨;③曝光宽度、动态范围提升,优化量子检测效率(DQE),减少曝光照射剂量;④对图形锐化、增加层次、清晰度;⑤数字图形处理技术提升了影像细节的显示效果。因此,国内临床医疗诊断胸腰段椎体病变也首选数字X线摄影作为常规检测方式;不过胸腰段椎体作为人体重要的组组构架部位,其胸段与腰段椎体存在较大的反差因素,影响图像密度显影;故常规数字X线摄影检测中胸腰段椎体图像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黑化现象,引起椎体结构图像不清,为患者后期诊断带来了不小的难度〔6〕。临床医疗影像学的核心意义即帮助医师记录患者病灶组织实际情况,因此图像的锐利、对比、密度等构图数据的准确性显得极为关键,可最大程度还原机体组织的生理解剖细节,将病灶发展状态如实暴露,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老年患者在发生胸腰段椎体病变后,自身组织结构的密度与厚度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尤其当胸段范围内伴有散发性含氧肺组织,造成常规X线吸收效率低下,形成X线透过过度,影响图像低密度;患者上腰椎部位与肝肾脾等脏器组织邻近,在X线照射中引起其他组织吸收过度,影响X线穿透率不足,造成图形密度较高〔7〕。因此,数字X线摄影检测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中,图像生理性解剖构造存在过度曝光、黑化度强等现象,最终影响诊断质量。而对比平衡滑块控件能将影像参数调整修正,结合实际调整图像对比度,细化图像摄片细节清晰度;并通过高效的后台数据处理技术优化图像边缘、形成对比、反转、测量等稳定控制,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操作耗时,避免摄片重叠与废片,降低患者检测过程所承受的放射剂量〔8〕。
1 余建明,杨 明,雷子乔,等.数字X线摄影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椎体病变的应用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12(1):30-3.
2 赵吉祥.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控件在诊断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4):93-5.
3 舒信勇,梁利民.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椎体摄影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7;8(12):104-5.
4 许建杰,卢简言.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椎体摄影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3):4747-8.
5 曾勇明,张志伟,陆云峰,等.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与CR胸腰段脊柱成像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8):1116-8.
6 唐 辉,王 嵇,殷 焱,等.常规数字化X线摄影与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的比较〔J〕.放射学实践,2010;25(8):927-8.
7 Gomi T,Nakajima M,Fujiwara H,etal.Comparison of chest dual-energy subtraction digital tomosynthesis imaging and dual-energy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to detect simulated pulmonary nodules with and without calcifications〔J〕.Acad Radiol,2011;18(2):191-6.
8 Kalra MK,Maher MM,Prasad SR,etal. Correlation of patient weight and cross-sectional dimensions with subjective image quality at standard dose abdominal CT 〔J〕.Korean J Radiol,2003;4(4):234-8.
〔2015-10-27修回〕
(编辑 张 慧)
彭小星(1978-),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影像学诊断研究。
R814
A
1005-9202(2016)24-6223-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