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超**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陈超**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各大民族高校音乐专业普遍缺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逐渐凸显出来,对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索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对现阶段我国各大民族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批准号:2011JYB23)。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精神生活需求逐渐增强,对文化艺术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现状下,创新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综合型音乐人才显得十分重要。
(一)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培养机制
虽然近些年来在我国全面倡导实践性教学的教育背景下,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社会实践机会。但由于我国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起步较晚,大部分民族高校并没有形成必要的社会实践培养机制,一方面体现在高校给学生们提供的社会实践课程数量较少,学生们很难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进行合理选择,另一方面体现在大多高校的社会实践课程都集中安排在“实践课程周”,不利于通过日常社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们的应用意识。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机制不健全
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们具备较强的声乐表演能力、艺术鉴赏力以及乐器演奏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已经逐步开始开展“小班化教学”,旨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交流与共享中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学,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和学习思维的限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小班化教学”的质量并不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缺乏合理竞争性教育机制
在我国各大民族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和激情很难被彻底激发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另外,由于高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们接触社会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这种教学现状下学生很难深刻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这种培养模式会导致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主动意识极差,长此以往,虽然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学有所长”,但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相对较差,真正走向社会后其综合实力和魅力还是有所不足的。
(一)逐步完善社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民族高校应该注重学生们的社会实践,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高校组织学生们适当参加公益性音乐演出,在给学生们提供展现自我的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们的慈善意识;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做起,民族高校应该注重音乐专业学生们的课后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的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及时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小班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平台
一方面,民族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音乐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采用自由组队、自由选题、自由决定表演类型的方式准备一段音乐表演节目。“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小班化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掘表现优异、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为其打造个性化教学平台,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通过个性化教学让具有天赋的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长”,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以合理的竞争机制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构建合理的竞争机制是让学生们认清现实、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民族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例如,民族高校可以在音乐专业试点“末位淘汰制”竞争机制,同时设置多样化的定量、定性考核指标,在这样的竞争机制下学生们会全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求在考核中获得更好的成绩,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末位淘汰制”竞争机制有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另外,高校应该设置专业化的职业设计与培训课程,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就业信息。教师要逐步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就业观,一方面要让学生们认清音乐行业的就业现状,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结合就业信息培养综合实力、职业技能,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后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管理人员结合学生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条件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民族高校管理人员更应该结合自身建设情况,在探索中逐步健全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从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佟桂影.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表演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5,05:55-56.
[2]孟辉.中央音乐学院“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音乐探索,2013,03:128-130.
[3]杨莉.高校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景德镇高专音乐专业为例[J].才智,2012,31:324.
作者简介:**陈超(1977-),男,苗族,湖北来风人,本科,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5-0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