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以来《搜神记》的研究综述

2016-02-05 12:57唐思语
山西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唐思语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二十一世纪以来《搜神记》的研究综述

唐思语*1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干宝《搜神记》这一志怪小说问世之后,人们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由于人们的视野更为开放,更多的材料进入到了人们的研究中,相对于原先的成果,这一时期对于《搜神记》的研究呈现出更广泛,更多样,更深层的视角,而其中有一个热点和两个亮点,对这些成果做出综述,总结得失,将有利于日后对《搜神记》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二十一世纪;《搜神记》;研究综述

《搜神记》为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共二十卷,大小故事454个,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也折射出作者所处年代的社会状况。

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了十余年,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学人对《搜神记》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有学者指出:“在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里,对《搜神记》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许多重要问题如与谶纬神话的关系,对后世的影响等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1]而在新世纪里,对于这些原有的不足,我国学者也进行了一些新的阐释,其主要呈现出了一个热点,两个亮点。

一个热点:对巫术,谶纬及“神道”的研究

对于谶纬之学,有学者通过探讨《搜神记》中的谶纬现象,另辟蹊径,探求干宝作为一名良史在编纂《搜神记》时的一番别有用心,指出干宝作此书并非光记一些鬼神之事令人相信神道,而很有可能是借助神道谶纬说明司马氏并非受命于天,并且记载下他的一些暴戾和不得民心的社会真实状况。[2]在对于巫术的研究方面,有人从《搜神记》魏晋玄学和佛道两教的思想背景入手,对于其中体现的巫方文化如红色崇拜,巫术灵物的运用,符箓,谶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并最终与东晋时期思想领域里儒、释、道三种思想合流的趋势相印证,将《搜神记》融入于大环境中并体现其教育意义。[3]而对于《搜神记》中对于干宝所提出的“神道”的研究方面,有学者将其与社会道德联系起来,把“神道”解释为鬼神在自然秩序中体现出来的道德,指出“神道”是具有道德属性的鬼神“既兴利而除害,亦威众以立权”的政治伦理功能,并且更进一步阐释了不管是在精神象征的层面还是在百姓日用的层面上“神道”的道德意蕴和现实指向。最终指向了“神道之不诬”的深层意义。[4]

两个亮点:对《搜神记》本身及其深层影响的探究

对《搜神记》本身的研究。在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作者干宝本身的编纂心理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搜神记》发展历史及地位变化的研究。在对前一方面的研究中,有学者先是阐述史录原则与史料性质,小说特质与虚构意识的内涵,而后将史料的真实与小说的虚拟作双向比较,然后又举出《搜神记》中的体现此特质的典型故事分析了身为良史的作者干宝在编纂此书时所体现出真实与虚拟的双重心态。[5]在对后一个方面的研究中,倪广龙以《搜神记》从史部著作转成子部小说的这一现象为切入点,窥见目录学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状况。文章指出:“《搜神记》在《隋书·经籍志》中被列入史部杂传,《旧唐书·经籍志》中沿袭隋朝为史部杂传,而在《新唐书》及其以后的著作当中,《搜神记》几乎被定型到了子部小说类中,作者提出这是一个沉降的过程,也是目录学的一个不断完善与合理化的过程。”[6]

对《搜神记》的影响进行深层和广度的探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对《搜神记》研究的又一亮点。上世纪对《搜神记》的影响在广度上探索不够的情况在本世纪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深度挖掘的同时更突出其影响的广度。首先是对其他领域内的影响探究,有学者从一些脍炙人口的例子如:《窦娥冤》,《天仙配》中分析其中包含的有关《搜神记》的因素,从而解析《搜神记》对后世戏曲方面的影响。[7]这是对于本书影响的一个延展。其次是采用国外的视角与材料探究《搜神记》对于国外同类作品的影响,这在一些学者的文章中有典型体现,在魏续坤的文章中,作者在对《搜神记》故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三王墓》,《紫玉》等在朝鲜志怪小说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朝鲜古代小说从题材、主题、人物刻画等等方面受到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8]以国外视角对《搜神记》进行影响研究,是近年来对《搜神记》研究的一个创新点。

二十一世纪以来,对《搜神记》的研究影响大体上是积极的,一方面:这些研究弥补了前些年来对其研究的不足之处,一些方向还是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对后人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另一方面:这些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对于“神道”的道德研究,与当下全社会正在积极进行的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相暗合。

但对于《搜神记》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比如在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的交叉运用上。《搜神记》中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很深的复杂性和一定的代表性,是对于魏晋时期复杂的思想以及社会环境的一个真实的反映,其荒诞不经的行为和语言往往蕴含着更多的历史意味,而近年来对于其故事中人物心理的深度剖析尚处于薄弱的状态,而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也许对我们窥探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淑鹏.20世纪《搜神记》研究综述[J].晋中学院学报,2010.5.

[2]袁丁.从《搜神记》中的谶纬灾异看干宝的历史意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3.

[3]马得禹.<搜神记>与中国古代巫方文化[D].兰州大学,2006.

[4]孔毅.论《搜神记》中的鬼神与“神道”[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5]付昌玲.真实与虚拟的双重交织——论干宝<搜神记>的编纂心态[J].当代文坛,2014.3.

[6]倪广龙.《搜神记》从史部杂传转入子部小说的原因探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0.6.

[7]王永宽.干宝《搜神记》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8]魏续坤.古代朝鲜志怪小说对《搜神记》的借鉴与发展[D].延边大学大学,2012.

*作者简介:唐思语(1995-),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2-0163-01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构成的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