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珏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论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对民族特色的展现
李希珏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王志信的民俗声乐作品在我国声乐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创作了数百首民族声乐作品,并且民族特色鲜明。同时,他还为民族声乐作品创作钢琴伴奏,增加了民族声乐的艺术价值。由于王志信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学术界对他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很多声乐作品的民族性受到学者的重视,很多学者对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民族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题材的民族特色、和声的民族特色、织体的民族特色及前奏、间奏及尾奏的民族特色。
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民族特色;体现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有着重要地位。他的民族声乐作品常常被用在民族声乐大赛中。王志信还为他的民族声乐作品创作钢琴伴奏,极大地提高了他的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性。由于他的声乐伴奏主要服务与他的声乐作品。所以,王志信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研究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对民族特色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加强我们对王志信声乐作品及其钢琴伴奏的了解,而且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汲取民间故事为创作元素
王志信很多声乐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同时,其民族声乐的创作素材都来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而民间故事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叙事方法丰富了声乐创作的途径。同时,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出来的声乐作品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以地方民歌为创作基础
王志信声乐作品吸取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声乐作品中,使人们在欣赏声乐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民族音乐的特色。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地方民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对民族音乐元素的把握,精通民族音乐文化。以地方民歌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民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
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和声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使用民族风格和弦、采用民族风格低音音阶和声方法、使用民族特色附加音上。这些民族性和声方法的运用突出了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民族特色。
(一)使用民族风格的和弦
中国的钢琴伴奏普遍遵循五声调式的和弦。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也遵循了五声调式的和弦。他的钢琴伴奏在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都运用了五声性手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他的钢琴伴奏使用了徵和弦到羽和弦的进行,加强了钢琴伴奏与歌曲民族化旋律的融合,增强了钢琴伴奏的民族特色。另外,他的钢琴伴奏还使用减七和弦来营造歌曲的戏剧性,鲜明地体现出了钢琴伴奏的民族特色。
(二)采用民族风格低音音阶和声方法
王志信在钢琴伴奏中巧妙地运用带有民族风格的低音音阶和声方法,使伴奏的左右手相互配合,以达到推动式效果。在低音的级进中,注重低音旋律的五声性,增强了低音线条的流畅性,加强了音阶之间的连贯流畅。民族化和声手法的运用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使用带有民族特色的附加音
首先,王志信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使用了五级和弦三音替换成上方二度音,佳音和弦的频繁使用及换音和弦的应用增强了钢琴伴奏的五声性特色。例如,《桃花红杏花白》这一声乐作品的前奏就运用了五级和弦三音替换成上方二度音,并将和弦的织体与波音和弦的织体进行了快速分解,鲜明地体现了钢琴伴奏的民族特色;其次,王志信声乐作品的钢琴
伴奏使用了七和弦加六音,更加突出了钢琴伴奏的民族特色。
(一)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三声部伴奏织体
三声部钢琴伴奏织体在王志信的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中大量运用。三声部钢琴伴奏织体具有强烈的音响。并且,它以左手的八度为低音部,以民族风格的和弦柱式为中上部。并且,右手的高音部用柱式和弦或者八度来弹奏,增强了三声部钢琴伴奏体制的音响,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三声部钢琴伴奏织体具有强烈的音响,王志信常常将其用在声乐作品的高潮或前奏部分。
(二)伴奏织体模仿民间乐器
钢琴伴奏通常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或者模仿乐器的声音。由于我国的乐器具有独特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王志信在钢琴伴奏中模仿音乐乐器会使钢琴伴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色彩。王志信通过对民族音乐乐器的模仿,来创造不同的艺术效果,充分表现了其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民族特色。例如,在《昭君出塞》这一声乐作品的前奏中,王志信在钢琴伴奏中运用震音织体模仿琵琶的扫弦音色,营造出了昭君在荒凉的大漠上,独自骑在马背上,怀抱琵琶离开长安的情境,增强了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伴奏织体借鉴戏曲元素
首先, 在王志信的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中,很多装饰音都模仿了我国戏曲中的润腔。润腔是指用吟唱的方式来装饰原本朴素的曲调,增加华丽多彩、悦耳动听的效果。王志信的声乐作品中,有很多地方使用了中国戏曲中的润腔,以达到旋律委婉动人的效果。例如,在《孟姜女》的钢琴演奏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间奏,王志信在八度弹奏旋律时加入了装饰音,采用了中国戏曲的润腔手法;其次,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中的休止符模仿了中国戏曲的顿腔。如果长时间演唱节奏相同的曲调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因此,要对长时间的节奏相同的曲调进行加工处理,在曲调中加入适当的呼吸口和停顿,形成顿腔。王志信在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中巧妙地运用休止符,达到了中国戏曲顿腔的艺术效果,是对中国戏曲顿腔手法的模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再次,王志信在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中的紧打慢唱织体是对我国戏曲中摇板的模仿。摇板采用紧打慢唱的方式,使板与唱腔形成鲜明对比,又具有统一的美学特征。王志信在模仿摇板,使用紧打慢唱织体时,常常用十六分音符和震音来模仿摇板、实现情绪激动的演奏效果,增强感情塑造的戏剧性。王志信常常将紧打慢唱织体放在声乐作品的高潮部分,增强声乐作品情绪的激烈化效果,突出地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最后,王志信在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中使用的字密腔短织体是对我国戏曲中跺板的模仿。跺板在曲词上插入并列短语,具有字密腔短的特点,能够起到紧张氛围、表现情绪的作用。王志信在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中采用字密腔短织体也具有紧张气氛、表现情绪的艺术效果,是对我国戏曲中跺板的模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前奏的民族特色
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演奏的前奏通过速度、节拍、调式、情绪等因素,将听众带入音乐演奏中。同时,王志信声乐作品的钢琴演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通过风格性和弦来讲述民族历史故事,并且在民族乐器的演奏中描绘民族山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间奏的民族特色
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演奏的间奏在声乐作品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加强歌曲在调式、速度及节奏上的自然衔接。并且,王志信的声乐作品钢琴演奏间奏在场景的塑造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间奏对之后的民族化旋律进行了提示,体现了浓郁的民族色彩。
(三)尾奏的民族特色
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演奏的尾奏与前奏相互照应,对歌曲的重要因素进行再现。王志信的声乐作品钢琴演奏尾奏篇幅较短,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常用使用五声性分解和弦尾奏进行轻描淡写,给听众以结束感。同时,他也采用形象化织体来做强劲收尾。他将尾奏的运用与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主题相结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艺术事业的发展,艺术作品中的民族特色研究成为艺术界的重要研究内容。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王志信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创作者,他所创作的声乐作品被广泛运用于声乐大赛中,对我国声乐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王志信为他的声乐作品创作钢琴伴奏,提高了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由于王志信的声乐作品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其声乐作品钢琴伴奏也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王志信民族声乐钢琴伴奏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题材、和声、织体、前奏、间奏、尾奏这几个方面。分析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对民族特色的体现不仅有利于我们加强对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了解,而且对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张少飞.简单有效的和声手法 民族风格的共同追求——从四首中国当代作品看属二和弦在终止式中的运用[J].音乐研究,2007(4).
[2]刘湘.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王志信的三首民歌改编曲主要音乐特征剖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3).
[3]冯子勤.从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看现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点[J].歌海,2007(5).
J6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