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丹丹 王婉玲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综述
郝丹丹*王婉玲*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行了较为广泛而又系统的研究。学者们就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现状、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育的基本原则及培育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培育的实证性研究还有待加强,鉴于此,今后应充实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阈,加强实证性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综述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育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目标群体之一。本文将近五年来关于本课题的国内研究做了一个梳理和陈述,以便于掌握当前的研究趋势,以期对后期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目前理论界还处于探讨阶段,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所有价值观念中本质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价值内核,它的成型和系统化必将作为大学生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也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个时代概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指的是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在个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认同后形成的价值观。也有的学者指出所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处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念和看法。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分析与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是进行培育原则、路径研究的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所达成的一致看法是: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总的变化方向与社会价值观念变化一致,但是其出现的偏差也是不容忽视的。
李荣欣、程孝文认为面对大千世界各种文化的冲击,大部分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受到道德困境和价值缺失的煎熬,其表现为价值定位错位、价值评价模糊、价值实现扭曲。有的学者认为因受国内外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了复杂的变化,表现为价值认识的偏差、价值理想的困惑、价值标准的混乱等问题。有的学者从微观的角度指出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分化、错位和失衡的现象,其表现为价值观变化无常、价值取向呈“务实性”和“功利性”、竞争意识增强而责任意识缺失。还有的学者通过调研的方式得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还是较高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其信仰的主流,但是也存在部分大学生道德知行不统一、信仰淡化、个人理想功利化的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情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为什么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中国梦”的角度入手,指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端正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引导大学生促进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才、思想与文化的支持。有的学者以文化多样化为背景对此进行了研究,指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巩固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有的学者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随着社会转型阶段的步入,由此滋生的多元社会思潮动摇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影响了其价值认同、侵蚀了其原有的价值观念,因此必须加快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兴旺与发达。对此,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研究,突出了对其培育的重要性,但很少有学者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研究,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考虑较少。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为了更有效、更科学、更合理的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在培育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培训原则。
徐柏才教授从价值观变迁的角度入手,他认为人的价值观是随着外部环境与自身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也是人不断思考、不断选择的过程,对此他提出在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坚持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价值理想与价值现实、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统一的四大原则。王中丽学者从当代大学生群体所独有的特点:自主选择性、注重实用性、较强可塑性入手,提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结合他们的思想特点与实际需求来展开,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方向性、主体性、渗透性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原则。而有的学者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培育的目标入手,提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符合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目的,也要契合社会发展规律、个体成长规律与教育的普遍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获得青年学生的青睐,见到实效。
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
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必须找到适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和方法。对此,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中国梦”的视角出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切实把其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融入到高校规章制度、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及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去;同时需要扩大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包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养成及校园文化的作用;也可以创新培育的有效载体,其载体包括网络媒体、社团活动、校园之家,以此来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
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的成长特点与规律,对其培育应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对此,有的学者提出了要坚持做到“五个发挥好”即发挥好理论武装、典型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先进社会思潮的五大作用;也有的学者提出了可以通过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改善、师资水平的提高、教育环境的优化等方法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有些学者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进行了探析,李纪岩学者指出推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在宏观上统筹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而有的学者则从微观的角度指出可以通过加强理论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网络新平台,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等教育途径来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在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时,总体思路是围绕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方面来展开,但在研究培育的具体路径的过程中,学者们又各有侧重,显然,这些研究各有所长,但究竟这些路径的实施效果如何,时效性怎么样,却很少有学者进行反馈。
五、总结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很多,但是研究多重复,少创新,学者们的视角也多停留在国内,对国外关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关注很少,缺乏对西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借鉴。
第二,研究视阈。学者们虽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多从社会现实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从学生自身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第三,缺乏实证性研究。学者们多停留于现状、路径的研究,而对于培育的效果如何,时效性怎么样,却很少有学者提及。
对此,笔者认为今后研究可以扩大研究视阈,国内外有益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借鉴;与此同时,要多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研究;再者就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证性研究,提高培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凯.“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2]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李荣新,程孝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灌输的必要性及途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5(6):253-255.
[4]付洪涛.多元社会思潮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71-73.
[5]徐柏才.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主要原则[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0):174-176.
** 作者简介:郝丹丹(1990-),女,山西吕梁人,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婉玲(196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