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道德内容研究*

2016-02-04 12:16高新满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高新满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四川 泸州 646005

新型社区道德内容研究*

高新满*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四川泸州646005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历史里程中,新型社区道德的内容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必将赋予新的内容。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宪法宣誓制度以及宪法纪念日的设立,凸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全面以法治国的新理念,“尊宪守法,爱社爱家”自然成为当下新型社区道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在新型社区的建设中也应得到传承与弘扬,“文明诚信、自强不息”也就自然融入了新型社区的道德建设之中;社区道德建设要实现“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就应该注重家风家训传承,重塑“敬老爱幼、邻里和谐”的家庭美德;新型社区道德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也应当成为其重要内容。此四方面内容不可偏废、相辅相成,重在行动。

关键词:新型社区;“尊宪守法”;爱社爱家;社区环境

社区,其基本涵义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①,这种共同体一般具有相同的生活习俗、甚至共同价值取向,成员关系相对密切、能够守望相助。社区道德则是指在一定社区生活中所呈现出的社区个体成员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及其所遵守的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道德规范等。社区道德属于社区成员的思想意识范畴,从根本上说,它对社区的形成发展甚至对社区成员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思想道德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但毋庸置疑,良好的社区道德对于保护社区环境、爱护社区公物、和谐社区关系以至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新型社区是相对于传统的农村村落而言的、在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大量涌现的居民社区,其道德内容也与传统农村道德内容有所区别、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当下关于新型社区道德的研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华夏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研究新型社区道德问题的重要目的之一。

几千年来,家国同构的儒家伦理道德为主流意识的传统社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伦理道德,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修齐治平,精忠报国,以家国利益为核心的礼、义、廉、耻、忠、孝、信,存天理、灭人欲等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这些传统道德观念在华人的生命底蕴和生活之中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在现代文明冲击相对较小的农村传统社会里,表现仍旧较为普遍,而在现代文明冲击激烈的新型社区中,传统的伦理道德与社会进步、个性解放、多元文明互融共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文明的多元化导致了道德内容的多元化,而我们要建设的新型社区道德,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凸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支撑的,一系列既立足于本国文化传统、又借鉴西方文明,既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又融入现实社会需求的新型社区道德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课题组在调研调查过程中,收集汇总了地跨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七省市的一些社区的文明公约、小区文明规范、文明守则等道德规范要求的内容,归纳出社区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主要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汇总这些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新型社区道德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尊宪守法”,“爱社爱家”;文明诚信,自强不息;敬老爱幼,邻里和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

一、“尊宪守法”,“爱社爱家”

现代社会的新型社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逐步走上了法治的道路,尊重宪法、遵守法律规范,应当是新型社区道德规范的首要内容。“宪法”一词,源自拉丁语constitution,本为“组织”、“确立”之义。古罗马帝国时期,用“宪法”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其他法律文件。现代社会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公民应当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尊重宪法实施。1982年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正式实施;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定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宪法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尊严,是我们建设新型社区道德的首要内容,也是社区道德建设最起码的要求。新型社区公共生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规范既离不开道德的约束,也不能离开法律的强制约束。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普通法律又是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自觉守法和尊重宪法,相辅相成,是当前建设新型社区道德规范的重要前提。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中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公共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爱社区,是从身边做起、爱国爱民的具体表现,是我们社会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之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这说明,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之后,自然就上升到了安全、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因而,人人都需要一个安宁稳定的居住环境,安宁稳定的居住环境从社区道德的建设中来,为此,需要加强新型社区的“爱社爱家”的道德建设。具体做法:第一,教育引导。每当周末和节假日,社区成员大多都回到社区的情况下,社区管理组织要抓住时机,灵活机动地开展社区成员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比如乒乓球比赛、健身操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公约等相关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激发起社区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爱社爱家”的道德意识水平。第二,表扬奖励。对社区成员中的好人好事,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爱社爱家”的良好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既要有精神上的表扬,又要有物质上的奖励,以求更加广泛地鼓励社区成员“爱社爱家”,提升新型社区道德意识水平。第三,民主参与。多渠道动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活动。对社区成员内的退休养老、社保事务、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管理事务、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安全问题、水电维修问题都可以在专业服务的基础上,引导社区成员民主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责任心、更好地凝聚全社区的力量,提升新型社区道德水平,建设美好社区的精神家园。

二、文明诚信,自强不息

文明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并使之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而逐步积淀起来的各种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乃至思想意识的总称,是人类社会逐渐走向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包涵有“文明”和“诚信”的内容,并分别属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诉求。我们在建设新型社区的伦理道德内容中,则主要侧重于个人层面的价值诉求。“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走向未来的重要民族品格,也应该成为新型社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因而也要融铸于社区道德内容的建设之中。

我国新型社区“文明诚信”的道德建设任务形势严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②这无疑促进了我国新型社区的迅速发展,而新型社区的居民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期,外出打工、或者个体经营等,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能够在新型社区安家。他们当中也包括一些人来自旧城改造或者属于拆迁居民,享受了政府安置政策,也成为新型社区的成员。他们当中也包括一些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就近购房户等。这样以来,新型社区居民的来源复杂,受教育水平不同,尤其包含的来自农村基层的居民,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过去生存居住环境中形成的各种习惯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文明诚信”社区道德建设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过程,从而带来了新型社区道德建设任务严峻性和艰巨性。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认清我国新型社区居民的来源构成,采取“爱社爱家”的相应措施,经过社区组织领导以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文明诚信”社区道德建设是能够取得重大进步的。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品格应该成为新型社区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生不息、不屈不挠,形成了包括自强不息在内的可贵的民族品格,从而保障了我们华夏文明在几千年历史演进的过程中继往开来、巍然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③当下,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依然要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品格,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建设新型社区伦理道德。

三、敬老爱幼,邻里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新型社区的基本单位,新型社区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应当是弘扬家庭美德。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主要内容。这些家庭道德规范的内容重在调节家庭内部成员的行为关系,而具体到家庭外部,作为社区成员应该遵守的新型社区伦理道德的要求,就突出表现为敬老爱幼、邻里和谐。

家庭生活中做到“敬老、爱老”并不困难,因为老年人为了家庭存在与发展贡献了自己大部分的心血,包括对晚辈的无私奉献、关心呵护,到他们年老之时,感恩的晚辈自然就会尊敬他们、孝敬他们。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再把家庭中的这种关爱推广到社会,就如《礼记·礼运》篇里所记载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就要求我们把“敬老、爱老”的家庭美德提升到新型社区的伦理道德建设之中。敬老、爱老既包括保证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宽裕,做到衣食无忧,并且要保障身体健康、有病治疗的充分实现,也要保障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享受晚年有尊严的天伦之乐。我们的调查发现,以山东省为例的一些北方省份的社区中,老年人晚年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精神生活单调而没有相应物质保证,老年人自杀率明显高于以四川省为例的南方省份。就全国范围来看,“敬老、爱老”社区伦理道德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父母生命和血脉的延续。关心、呵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家庭美德的要求,也是新型社区的道德要求。全社会、所有社区都应该自觉形成关心下一代的良好道德风尚。成熟的社区应该有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空间和娱乐场所,因为孩子们天性喜欢玩耍和游戏,在玩耍和游戏中逐渐形成其健全人格。所以,新型社区的硬件施设建设要科学规划并建立健全维修机制,以满足社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另外,社区的文化软环境建设也要加强,逐渐形成互帮互扶、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区新风尚,避免因个别家长的疏忽或暂时性缺少人手照顾而造成的婴幼儿的坠楼、火灾、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邻里和谐,是指社区邻居之间、社区内部以及社区与社区之间居民之间和谐共处、互相帮助、守望相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使得社区已逐渐取代过去的以农村生产队、自然村为单位的农村村落、企事业单位家属院以及国家职能部门的职工家属院等。邻里关系已成为新时期新阶段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这种新型社会关系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关系的最终能否形成,因而邻里和谐在社区道德建设中就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邻里关系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表现。我国自古就有邻里相望、相守、互助、互谅的历史传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依然需要邻里之间和谐相处,构筑新型社区关系的社会基础。

四、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社区公物是保障社会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从来源处看,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爱护公物、爱惜社区公共设施,既是社区成员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如何爱护社区公物、提升社区成员的道德水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从娃娃抓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调查组所调研的40个社区中,有标准分类垃圾桶的社区有21个,设施完好、正常使用的有20个社区。说明社区成员对基本公共设施基本能自觉爱护和正确使用。调研中也发现,40社区均设有种类不同的体育健身器材、设施,其中各社区中篮球场的使用情况最好,没有被破坏和占用的情况。羽毛球场地被占用的情况比较普遍,调研过程中,就发现有13个社区的羽毛球场地被拉绳凉衣物、晒干菜、粮食等。但,总体统计看,羽毛球场地的破坏程度也比较低。调研中发现,破坏情况最严重的公物、设施当属乒乓球台、秋千架、健身器材等,40个社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调查访问的结果是,一方面是一些小孩比较顽皮,自己一时用不上设施而争用设施又争不到时,即进行破坏,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是因为社区缺乏专人看护和维修。我们从新型社区道德建设的角度看,应强调对社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爱护社区公物的良好习惯。

社区环境主要是指社区内部及社区周围的自然和社区环境,是社区为本区成员所提供的于本社区生活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空间,这比一般意义上的人类生存与发展之社会环境范围要小得多,而且侧重于社区环境卫生、社区建筑与绿化、社区成员活动与人际交往、社区成员职业生活性质特点等方面。因此,在社区生活中,保护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环境卫生

良好的社区环境卫生,既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有益于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是社区文明进步、新型社区良好面貌的重要体现。新型社区的环境卫生,一般都有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承包给专人负责,定期、定时或不定时打扫卫生。社区居民通过上缴物业管理费用来保障社区环境卫生服务的顺利进行。社区环境卫生状况,与社区居民来源构成、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调查中发现:社区居民入住新型社区不足三年、且以前基本在农村生活、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其环境意识相对较差。乱丢果皮、纸屑、烟头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般情况下,老年社区居民的环卫意识较差,尤其是男性老年人随地吐痰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在楼道、便道中央,大块吐痰,严重破坏了社区环境卫生。对策就是既要关注老年人健康,又要加强教育引导,甚至可以通过相应处罚,来强化他们的环卫意识。

(二)社区建筑与绿化

社区的建筑与绿化也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建筑与绿化状况,往往取决于其地理位置、气候状况、社会习惯等因素。调研中发现,山东、河南、江苏等北方平原地区的社区建筑较为开阔,布局宽松。湖北、重庆、四川等南方地区的社区建筑较为拥挤,布局紧凑。而绿化方面,北方地区绿化面积少、植被品种少、水平差,南方地区则绿化面积相对比较多、而且植被品种多、总体水平高。北方绿化多重种高大树木,南方则重花草灌木等。区域有不同,只要居民习惯、满意即可。存在的问题是绿化方面均时常有破坏现象发生,多源自未成年人嬉戏、玩耍中的破坏,因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社区绿化、爱护花草树木观念。

综上所述,新型社区道德建设的四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其中“尊宪守法”、“爱社爱家”是社区道德建设的首要前提,是社区居民应当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培养良好社区道德不能触碰的底线和红线。文明诚信、自强不息是新型社区道德建设应当传承的文化基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之一,是社区居民安身立命、为人处世之本。敬老爱幼、邻里和谐是以社会基本单位为出发点,把新型社区的道德建设着眼于“返璞归真、固本培元”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则是把新型社区道德建设的内容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把社区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统一起来,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观要求某一侧面。新型社区的道德建设必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撑,从基层社区的层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注释]

①严浩.我国城市社区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2002:28-29.

②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1.

③习近平同志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

[参考文献]

[1]赵霞.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2012.6.

[2]冯娇.南京社区管理中的伦理问题研究,2013.6.

[3]黄雁玲.壮族传统家庭伦理及其现代演变研究,2013.5.

[4]韩巧灵.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道德建设功能及实现,2008.5.

** 作者简介:高新满(1968-),男,山东临沂人,中国哲学博士,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014-03

*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项目批准号:SC14B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