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音乐论文写作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2016-02-04 10:55胡倩倩
黄河之声 2016年21期
关键词:章节讲授选题

胡倩倩

(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对分课堂在音乐论文写作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胡倩倩

(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针对当前论文写作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去,增强了学生课后学习的自主性及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更多教师在不同的课型上进一步探索。

音乐论文;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运用

一、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选题问题

由于音乐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很多学生从未进行过文字性学术研究,毕业论文几乎是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唯一一次进行学术创作和研究的机会,因此很多学生对音乐论文的概念几乎为零,每每面对选题环节就不知所云。尤其是每年毕业生进行选题初审的时候,学生的反应都是困惑不堪。由于平时课程以技能技巧课居多,理论知识积攒不够,对音乐业内在理论研究近几年的趋势和成果就更加没有涉猎,因此在选题方面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选题空泛、选题过大、选题没有研究价值、选题视野局限存在大量雷同等问题。

笔者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和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学生较为常用的几个选题方向是:《浅析古筝的基础教学法》、《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以XX作品为例》《浅议歌唱时气息的作用》《论音乐学与美学之间的关系》《钢琴演奏时如何进行放松训练》等为选题。这些选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选题的研究对象涵盖学科范围过大,本科的学生没有研究的能力;还有一些选题方向重复率过高,中国知网或者其他论文检索网络相类似的期刊、学术论文、会议报告铺天盖地到处都是。

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选题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选择的论文题目仅仅是考虑到后期撰写时是否有资料可以提供给自己完成毕业论文要求的字数任务。

(二)撰写问题

学生普遍把毕业论文当成了长篇作文去完成,撰写时往往忽略学术的严谨性、论文的逻辑性和研究成果阐述的条理性。

学生在撰写论文时仅仅是一味的陈述一件事情或者一种观点,对他人的研究成果也是大段的摘抄,直接复制粘贴,由于不是从一篇文章上摘抄下来的,又不对摘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一篇论文看上去就像一件由各种材质各种颜色的碎布缝在一起的衣服,文章也就没有任何逻辑和贯通可言。

(三)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问题

由于学生从未进行过学术论文的撰写练习,一篇合格的本科学位论文应该包含哪些部分,各个部分的格式规范是什么,对此大部分学生毫无意识。有些学生对于摘要、关键词有什么样的作用;注释和参考文献有什么区别都不清楚。在论文撰写的后期,论文指导教师不仅要帮学生修改论文内容,甚至还要帮助学生修改论文的格式和排版,加重了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四)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与学生实践脱节

论文的核心问题是写什么、如何写、怎么去写,重在写的过程,论文写作的课程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但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却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讲授课程,许多学校讲其设置为选修课,课堂也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课堂讲授也多为老师一人讲解学术论文应该如何去撰写,课程结业时有些学校要求学生上交一份学习心得体会,或者有些学校只根据学生出勤率和平时课堂表现给出最后的结业成绩。

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容易让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而教师辛苦备课、机械讲授却换来学生轻视的学习态度,恶性循环导致教学没有针对性,课堂中师生互动减少,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进行实际撰写时仍旧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脱节。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

(一)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什么

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又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 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二)对分课堂模式的实践运用

笔者担任的《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开课时间为大四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共12周,每周2个学时,共24学时。主要教材为《音乐论文写作精讲》,教材分为5个章节,由于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提纲涉及到搜集整理、撰写、论点论据的逻辑关联,因此在第二章选题和第四章提纲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

(三)在选题章节的教学运用

传统课堂模式中选题章节的讲授通常会告诉学生如何做好选题的来源,如何诠释选题的意义和依据,除此之外较少教授学生如何操作,如何避免选题空泛、选题过大的问题,而学生仅仅通过课件展示、教师讲授或者通过范文分析进行学习,理论的掌握不一定代表在实际操作时就能够很好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等到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时,学生依旧会出现很多此前常见的几种问题。因此对分课堂的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的模式引入能够很好地解决讲授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本章节的第一周为理论讲授,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明白选题的深远意义及开题报告撰写的规范。由于选题必须是通过大量资料搜集整理之后,根据学生自己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选择,因此在讲授时只能讲授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讨论和实践才能知道学生对选题章节教学目标的实际掌握情况。

将选课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内成员按选题的各个环节进行任务分配,选题的各个环节是在章节讲授的第一周已经告知学生,各环节任务完成以后进行小组内汇总以书面的开题报告形式上交作业,各小组推荐一人在章节教学的第二周进行选题陈述。学生在课下一周进行选题的实践过程就是对上周教学内容的内化吸收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依托,使实践更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感。学生在课下进行协同合作,本身也是一个学习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本章节的第二周为讨论环节,教学内容依旧围绕论文选题的学习为核心,笔者先对上周所讲知识点进行总结,课堂的其他时间交由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为各小组推荐的同学进行选题陈述,陈述的展示形式不限,可以选择PPT文稿展示,可以选择板书展示,也可选择进行Word文档展示。所有听课学生作为评审综合评定。笔者再带领学生依据上周所讲的理论要点对所有小组逐个进行打分和点评。在讨论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尤为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相比传统课堂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的程度大幅提升。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选题作业的准备当中,在进行讨论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又加上小组和小组之间存在对比和竞争,笔者在进行点评时学生的反馈态度相较传统课堂积极很多。

(四)选题章节的教学反馈

选课学生共108人,在选题章节学生分组情况为:按学号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11组,最后一组为8人其余小组均为10人。笔者在选题章节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学生对课堂氛围的反馈;第二学生对课后小组讨论反馈;第三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认可度反馈。

在课堂氛围的反馈较为一致,10组学生对课堂气氛全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不枯燥,能够集中精神进行学习和讨论。

在课后下组讨论情况的情反馈为:有一组学生反映课后讨论(内化吸收过程中)小组成员始终无法到齐,六组学生反映课下能够主动自主学习,小组成员组织讨论活动积极。小组组织1-2次讨论活动的比例为54.5%,小组组织3次讨论活动的比例为36.3%,小组组织活动仅为1次的比例为9%。

在对新教学模式认可度的反馈中有近30%的学生无法适应新的模式,主要体现在这30%的学生认为课堂就应该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不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中“主演”的角色别削弱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质量。

综合看学生的反馈,首先值得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学生对课堂氛围的高度认可,并且有近六成的学生能够在课后主动的进行讨论和学习,学习的氛围和热情比传统课堂有大幅度提升。虽然有近三成的学生反映无法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但凡是都有一个慢慢适应慢慢发展的过程,随着对分课堂与论文写作课程相互结合、不断深入,学生会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五)在论文提纲章节的教学运用

传统课堂中对于论文提纲的讲授侧重点往往在于告诉学生论点和论据的概念以及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撰写时能够做到科学系统的撰写顺序,以及能够把握论文章节的逻辑合理性。单纯讲解论点是什么、论据又是什么、论点如何提出、论据如何支撑论证、论证的方法有哪些等等这些过于抽象又不具体的理论概念时,学生往往无法明白教学的内容,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而实际撰写时论文的提纲更加重要,好的开头是需要更好的过程才能够锦上添花的,因此在讲授论文提纲章节时笔者依旧采用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将论证这一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文字论证实践。

与选题章节的教学安排相同,章节教学的第一周进行理论讲授,将提纲所涉及到的写作理论、逻辑理论、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论文框架结构的安排等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实例分析,并在课时的后半部分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撰写简略提纲和详细提纲,以及两种提纲的利弊和用法,使学生能够明确论文提纲包含哪些理论知识点以及如何运用提纲。

依旧采用之前的分组方式,仍旧延续此前各小组上交的论文开题报告内容,根据各组所选的论文题目,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组内讨论,撰写一份简略提纲。各小组自行分配任务,推荐两名同学进行PPT文稿展示(不得推荐此前进行开题陈述的同学)一名同学操作PPT文稿,另外一名同学进行提纲陈述。由于提纲的内容较多,此章节的对分课堂讨论环节采用两周学生进行,顺序由各组抽签决定。

在每组学生进行提纲陈述时,听课同学可在陈述完毕之后提出自己的异议和建议,不再由笔者一人进行点评。在最初的讨论过中,听课学生并不太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生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活跃,笔者在听到有学生小声讨论时便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并帮助发言学生整理思路完善发言内容,这也是对分课堂中容易出现的课堂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情绪,不要点名或指定某位学生进行发言讨论,而是需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启迪学生的思路,通过诱导使学生逐渐参与到教学环节。

(六)论文提纲章节的教学反馈

与选题章节的课后反馈有所不同,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有所提升,小组内部的讨论次数明显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相对选题章节也有所提升,甚至有些小组在课后主动联系笔者要单独辅导提纲陈述或者修改PPT文稿,只是此前采用对分课堂模式从未出现过的现象。

通过两次使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很多,最重要的是学生对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内化吸收以及讨论环节的巩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而这也是本门课程的最终目标,同时也完全符合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 2014,05:5-10.

[2] 李虻,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李虻.音乐论文的选题方向和价值取向[J].音乐探索,2005,01.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15-jsjyzd-026)

猜你喜欢
章节讲授选题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