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风琴《天女散花》谈中国手风琴艺术

2016-02-04 07:17李敬莲
黄河之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手风琴

李敬莲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从手风琴《天女散花》谈中国手风琴艺术

李敬莲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手风琴自从20世纪走进我国音乐界,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手风琴的音乐创作经历了从初期到发展最终走向多元化历程。李遇秋是我国著名的手风琴音乐家,在我国的手风琴发展和突破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结合李遇秋老师的手风琴独奏曲《天女散花》进行分析,对中国手风琴艺术进行浅析。

关键词:手风琴;《天女散花》;创作手法

手风琴发源于欧洲,具有“小型交响乐团”之称,在表演乐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84年李遇秋创作《惠山泥人印象》其中的第二首手风琴独曲《天女散花》受到一致好评成为我国手风琴历史中的经典之一。这部作品饱含了李遇秋的创作特色,极大程度的彰显我国手风琴艺术的特色,成为手风琴爱好者瞩目的经典之作。

一、手风琴在中国

手风琴从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后,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无人问津的阶段。随着俄罗斯友人的涌入,手风琴的发展有了新的进展,俄罗斯教员进入与苏联接壤的东北地区,将其精湛的演奏技术和创作方法带给手风琴爱好者,拉开中国手风琴发展的序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先对稳定,国民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伴随着时代等大环境的变化,手风琴在革命宣传的歌曲创作和宣传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成为歌曲伴奏的主力军。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度,手风琴创业事业也迅速发展,通过各位音乐前辈的努力,逐步建立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个性化的创作之路。中国手风琴伴随着中国的文化背景、历史环境建立属于自己的风格。手风琴在中国经历了初期,发展期和多元化时期的过程后,建立了自己的音乐体系。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本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主性。

二、手风琴作家李遇秋与中国手风琴艺术

李遇秋是国家一级作曲家,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深泽县,1950日在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体系中学习,经过七年的学习,到战友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红军不怕远征难》《惠山泥人印象》《促织幻想曲》等等都是李遇秋的代表之作,这些作品为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手风琴民族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之外,李遇秋在钢琴及室内乐等音乐作品方面也取得较大的突破。李遇秋的音乐作品个性鲜明,民族气韵浓厚,时代气息鲜明,巧妙运用东西方音乐的结合,在音乐界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天女散花》的艺术成就和创作手法

(一)《天女散花》的艺术成就。《天女散花》是李遇秋创作作品中的重要代表,是其手风琴创作的高峰。1984年李遇秋参观惠山泥人厂后,创作了手风琴系列组曲《惠山泥人印象》共包括独奏曲四首,《天女散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首,在众多手风琴爱好者中广泛流传和演奏。1987年,演奏者张国平凭借《天女散花》在国际手风琴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拉开了中国手风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帷幕。迄今为止,很多手风琴演奏者和爱好者会在各地的音乐会上演奏该著名曲目,该曲目也成为手风琴演奏和教学的重要曲目之一。

(二)《天女散花》创作手法。《天女散花》的创作来源于民间传说,寄托了古代人民对于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该曲通过一个古老的民俗故事,结合地方戏曲的特点,塑造出一位美丽,端庄的仙女形象。该曲在创作手法和技巧上都具有一定的突破,并加入现代音乐元素,为听众带来一曲别样的听觉盛宴。本节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对《天女散花》的创作手法和特色以及中国手风琴艺术特色进行浅析。

1.曲式结构。《天女散花》在曲式结构上利用新颖的混合自由曲式,简单活泼。该乐曲是2/4拍,融合多个不同结构的乐段,紧密结合主题情感,利用分层的手法展现中国音乐的渐变特色,使得整个乐曲富有弹性。在节奏方面该曲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慢-快-慢的布局方式,并加入与京剧相仿的有板无眼的四一拍,利用这种新型的节奏音型和节拍结构丰富了音乐的旋律线条,描绘出仙女的美丽勇敢的艺术形象。

2.音乐分析。引子:乐曲一开始模仿琵琶的轮指奏法,结合手风琴自身的特色和循序渐进的节奏律动,渲染了静谧,飘逸的意境,为整个故事的叙述拉开序幕。A段,旋律主要采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调,旋律从最初的婉转悠长逐步向连续,明朗过度,构成了以G宫调为主的明亮曲调。颤音的加入使整个段落更加欢快,为听众建立起仙女的美丽善良形象。B段,在这段音乐的节奏中,十六分节奏音型占据重要位置,使得整个音乐旋律更加明朗欢快,增强旋律的内在激情。与此同时,本段落充分利用手风琴双手演奏的特性,模仿琵琶的演奏特点,更增添了整个曲子的民族特色。C段是一个二句类的,开放性的乐段,结构完整,跌宕起伏,D段的音乐充满生气,模仿琵琶的扫弦构造紧张的氛围,之后氛围又松弛下来,尾声部分有恢复到开端的安静和祥和,伴随着颤动和泛音,结束全曲,引人回味。整个曲子中的连接部分也十分出色,从B到C的连接,利用速度的变化,将音乐的陈述进行展开,勾勒出仙女起舞的画面,C段到D的连接利用和弦,结构,旋律,音量的变化渲染跌宕起伏的特性,将整个曲子推向高潮,犹如仙女们上下飞舞将鲜花和雨露撒向人间。

3.和声特色。这首作品主要采用民族化的和声手法,来讲述“天女散花”这个著名的民间故事。本曲采用的民族性调式建立在无声性E语调上,并加入偏音,构造我国民族音乐七声调式的特点。其次,作曲家运用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并加入附加音和弦构成具有民族化的和弦材料。

四、结语

手风琴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受到广泛的欢迎,并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手风琴音乐体系。本文结合《天女散花》对中国手风琴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手风琴的发展和李遇秋的创作进行合理的讨论,为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手风琴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琦.李遇秋手风琴曲《天女散花》赏析[J].艺术教育,2007.

[2] 孙光宇.《天女散花》的作品分析及演奏技法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李敬莲(1978-),山东龙口人,山东财经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手风琴,钢琴,合唱与指挥。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手风琴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试论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