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抒情幻想曲》的艺术特征

2016-02-03 08:37齐子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齐子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浅谈古筝《抒情幻想曲》的艺术特征

齐子津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抒情幻想曲》是一首极具特色的现代古筝独奏曲,出自于我国杰出的作曲家教育家徐晓琳女士。本文根据徐晓林女士的创作背景来分析作者怎样将思乡之情和景象在乐曲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演奏技巧;创作手法;传统筝乐;情感表达

徐晓林女士出生于1943年,1966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作曲专业。1983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至今,现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理论教授。据作者的描述,《抒情幻想曲》的创作是在一个小雨纷纷的傍晚,她看着窗外的雨水淅淅沥沥地从天上洒落下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提起笔写下了这首乐曲。这是一部直抒胸臆的作品,它同时也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多自由抒发的空间。

这首乐曲与传统筝乐作品和现代筝乐作品相比都有匠心独运之处。传统的筝乐作品节奏比较单一,一般都采用规整对称性的节奏来贯穿全曲。然而随着古筝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单一的节奏已经不能满足作曲家的多元化需求,在现代筝乐作品中出现了多种拍子交替。在《抒情幻想曲》中有很多旋律没有小节线全是散音,其旋律的完整性全靠演奏者把握,这正是这首作品的独特之处。乐曲发展十分自由,给予演奏者极大的二次创作空间。这首乐曲更多的是以情感带动音符向下进行,减少了节拍对情感表达的束缚。该乐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六连音、三连音作为伴奏音型,这种节奏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乐曲的演奏难度,但有利于烘托气氛。

《抒情幻想曲》不仅体现出传统演奏技法的精华,也更多地运用了新颖的现代古筝演奏技法。传统演奏技法中右手以弹奏为主,左手以按音为主,这种单一性导致了演奏者左右手技法水平的不平衡。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相对单一的演奏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创新事物的追求。左手由原来的按音技巧也加入了右手的弹奏技巧,甚至和右手达到了平衡的技法水平。因此,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古筝借鉴了竖琴和钢琴的琶音,形成了新的演奏技巧,这些技巧在筝曲中的运用越来越多。该乐曲的引子开头第一乐句尾音运用了四个八度大跨度的八音琶音,第二乐句左右手同时进行演奏多音弹奏技法,乐句最后运用两个琶音收尾。这种现代演奏技法大大丰富了乐曲的和声效果,扩大了乐曲的表现力。

徐晓林女士写下《抒情幻想曲》是为了表达自己因窗外的雨景而产生的思乡之情,所以整首作品也是围绕着“景”和“情”进行创作。

乐曲的引子在整个乐曲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抒情幻想曲》的引子节奏相当自由,几乎没有小节线。引子第一乐句开头以强的力度来演奏低音而随后紧接着是高音泛音,高音与低音、强音与弱音,以这种鲜明的对比手法来描写景象。第二乐句左右手运用小撮演奏技巧从弱到强的音量变化。乐句前半部分左右手一起由低音小撮向高音进行,后半部分,左手又与右手相反走向低音,使乐曲音响效果更加宽广辽阔。引子最后部分以大调音快速弹奏,中间用轮指串联起来引出曲子主题。整段引子主要描述傍晚一望无际的雨天中还有零零星星雨水敲打屋檐的景象,作者正是在这种情景中触景生情。

《抒情幻想曲》的柔板是由主题、变奏一和变奏二乐段三个乐段组成。乐曲主题的出现,左手伴奏音型以后半拍进入的节奏规律与右手主旋律的节奏出现交替和重叠。第一乐段比较朦胧婉约,节奏十分舒缓。第二乐段丰富了主题,将主题后半部分的单音弹奏变成小撮弹奏,力度相对第一乐段有所加强,速度有所加快。第三乐段较前两个乐段比起来内容更加丰富,将乐曲推向第一个小高潮。第三乐段再次对主题进行强调,比第二乐段表现得更加强烈、急促。整个柔板用一个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表现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作者的思乡之情。

《抒情幻想曲》的中板是乐曲的亮点。乐段前半部分左手以六连音节奏型做伴奏,右手运用摇指和轮指相互交替演奏主旋律,丰富乐段的多样性。乐段后半部分,左右手相互交替,左手演奏主旋律,右手以六连音节奏型做伴奏,保持了乐段的连续性。

《抒情幻想曲》的慢板是主题的派生,需要用更加细腻的演奏技巧来表现。这一乐段运用传统的演奏技巧,左手的吟揉点颤演奏技巧更增韵味。与主题乐段相同的是,这个乐段也分为三个部分发展主题,每一个层次同样也要运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来进行演奏。作者再次对主题进行反复的强调,将乐曲推向慢板的高潮部分,透露出作者内心强烈的思念情感夹杂着些许无奈。

这首乐曲的快段以左手弹奏该乐段的主旋律和右手弹奏快速的三连音伴奏音型相结合。乐段开始,第一乐句主旋律先用单音演奏进行吟唱,第二乐句则采用小撮技法演奏,丰富了主旋律的和声效果。右手作为快速的伴奏声部,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主旋律的效果。在演奏过程右手声部声音较弱但颗粒性要强,同时也要保持演奏的流畅性。左手主旋律主要在低音区和高音区交替演奏,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了音乐的表现力。最后一个乐句左手以十六分音符烘托,旋律由低音区走向高音区将整个乐段推向乐曲的高潮部分。这一乐段将主旋律的音值拖长,放慢了主旋律的速度,伴奏引用听觉效果上有催促感的三连音节奏型,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在讲述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忧伤,展现出更加浓烈和复杂的情感。

《抒情幻想曲》的尾声部分通过扫弦将乐曲推向最顶峰,每一个乐句都要求由弱到强、由慢渐快,以强音收尾的处理方式演奏。最后再首尾呼应,这样的收尾方式仿佛是回到了最初的景象,一切都恢复到了最初状态。

整首乐曲仿佛是在叙述一个故事,第一段描写傍晚的雨景;第二段诉说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第三段讲述了情景交融;第四段再次诉说作者内心的情感;第五段将作者的感情再次强调;第六段将先前的情感叙述渐渐过渡到景象的描述,一切恢复了平静。写景、抒情交替出现,绘出一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灵动画面。

《抒情幻想曲》独特之美就在于它的兼柔秉纳。它不仅吸收了很多现代音乐文化元素,更加将中国筝文化传统的精髓融入到曲目中,以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也给予演奏者充足的发挥空间。我们应该让这样的乐曲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作者简介:齐子津(1994—),女,河南省开封市人,硕士,研究方向:古筝演奏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