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歌剧魅影》对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的启示

2016-07-30 06:05龚馨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北方音乐 2016年10期

龚馨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初探《歌剧魅影》对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的启示

龚馨烨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摘要】近年来,中国原创音乐剧在探索中稳步向前发展。作为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的《歌剧魅影》有其独特的音乐美学,广受世人好评。本文试赏析《歌剧魅影》的价值内涵并探析其对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歌剧魅影》;价值内涵;中国原创音乐剧

音乐剧作为剧场艺术表演形式,它的内容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是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体裁形式。由于中西方存在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差异,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西方音乐剧的发展和创作模式,但是可以借鉴西方的音乐剧产业化与作品经久不衰的成功经验。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的成功之处恰恰能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韦伯的《歌剧魅影》自1986年在伦敦首演以来,在全球一百多个城市有超过七千万人观赏过,获得包括劳伦斯·奥利弗奖、托尼奖等50多项音乐剧大奖,可见这部音乐剧的魅力之大。本文从故事情节及音乐情感出发,借助对该剧中一些经典唱段谱例的具体分析,全面探索其价值内涵,并借鉴其成功经验,为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中国原创音乐剧之梦打下坚实基础。

一、《歌剧魅影》的价值内涵

(一)人文性

《歌剧魅影》凄美曲折的故事情节呈现着人文性,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该剧蕴涵了两个极端的世界,一明一暗……严格来说,《歌剧魅影》代表了爱情的自由和选择。”魅影代表着“黑暗”。他由于外貌丑陋而落得亲生父母的抛弃与社会的歧视,导致他渴望自由与爱的内心是扭曲的。但很大程度上难道不是周边环境与各界的干扰酿成的吗?而在整个故事里,大多数“正常人”也暴露出自私的一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爱”的斗争。相比之下,女主角克莉斯汀代表了“光明”。她为了拉乌尔而与自己的音乐教父抗争,甚至为了达到最终的和平而选择牺牲自己,吻着内心极度扭曲的魅影。她同情魅影的遭遇,她的奉献与忍让正是代表着当下所推崇的真善美人格。最终,魅影勇敢地把自己对克莉斯汀的爱进一步升华,选择成全自己的爱人。很大程度上,音乐剧《歌剧魅影》用影音手段制造了一种新颖的视觉体验与冲击,隐射出现实社会中人性丑恶的部分,批判了人们粗俗界定下的“真善美”,呼吁大众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人性的诠释富有深刻的意义。

(二)艺术性

1.标新立异的主题设计——《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这是整部音乐剧的主题曲,唱段开头作为整部音乐剧故事的引子,以4/4拍、ABB曲式结构呈现。管风琴在此起到很大作用,它展示了一种强大的和弦音响效果,配乐连续的八分音符进行方式,营造出一种紧张的视听氛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乐曲开头的四个乐句,“呈现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每一乐句都为小调调式。不同寻常的是,这段旋律除第三乐句起首外,其他乐句首尾音都是属音。将每一乐句分为两部分,则前三个乐句的前半部分都相同。” 突出了主题的旋律动机,并丰富了旋律的调式感与和声感,让人耳目一新。特殊配器组合的使用,如欧洲中世纪很风靡的管风琴、现代乐器架子鼓,再加入多管编制的弦乐团,使整体配乐堪称是古典与流行、民谣与摇滚的完美结合。

2.丰富多变的和声色彩——《The Music of the Night》

这首唱段紧接着克莉斯汀和魅影对唱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后出现,整体调性在bD大调与E大调之间多次转换,曲式结构组成的再现式乐段,其中前两个乐段为重复乐段,第三乐段为单乐段。以魅影独唱的形式,表达他对克莉斯汀的爱以及对自我心态的袒露与剖析,并希望通过音乐引导克莉斯汀进入自己的世界,永远独自拥有她。 第三乐段是该唱段的华彩段,魅影多用气声唱法进行演唱,使声音更加低沉而富有亲切感。旋律线条缓和流畅,管弦乐器代替魅影奏出歌唱声部的旋律,再由他接唱最后一句,“助我共谱这夜之乐章”,以一个连续12拍的长音,配合从bD-bE-F-G的和弦连续上行进行并平稳收尾,赋予该乐曲更多的神秘感与对爱情的憧憬之感,表达魅影希望克莉斯汀用心感受黑夜之美的心情,同时也将演员与观众的情感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二、《歌剧魅影》对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的启示

(一)深厚的艺术造诣

《歌剧魅影》之所以如此经典,要得益于巧妙的故事情节和唯美动人的音乐的完美结合。单单凭借剧场氛围的烘托或大牌演员的表演是无法让《歌剧魅影》深受大众喜爱,其深刻的价值内涵契合普通大众的思维定势和情趣追求才是保证《歌剧魅影》经久不衰的关键。一次采访中,韦伯表示当初阅读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后,就被书中充斥着悲剧气息的爱情故事吸引,并且他发现书中惊悚恐怖的气氛将会迎合观众追求刺激的胃口。正是出于对故事情节设计巧妙的考虑,他才决定和卡麦隆·麦金托什将其改变成音乐剧。而国内有些音乐人对音乐剧的认识其实是有偏差的,他们往往只注重“音乐”而淡化故事情节。但音乐剧是以故事情节为骨架,通过歌舞等表演形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所以故事铺垫不好,很难获得成功。引人入胜的音乐也是一部音乐剧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音乐剧的观赏性乃至整体艺术价值。出身于音乐世家的韦伯,从小受到音乐熏陶,7岁就已开始独立作曲。凭借自己的艺术天赋以及对音乐的狂热,韦伯创作出了众多经典的乐曲,多次获得过格莱美奖和奥斯卡、金球奖的最佳原创歌曲奖。《歌剧魅影》的配乐方面,韦伯采用了轻音乐及摇滚乐,同时大胆引进电声乐器并通过节奏变换,强化了人物性格的塑造,使观众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主题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气势磅礴、扣人心弦,其艺术魅力我们前文已经分析过。这首有着摇滚风格的唱段一开始便以强烈的音效进入,直接将观众带入神秘、诡异的故事剧情中。剧中的插曲也都是音乐剧中经典作品,如前文分析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唱段。总之,这些音乐之美不仅体现在乐曲本身,还推动人物情节发展,使观众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被故事所吸引。

(二)良好的商业运作

作为城市文化产物的音乐剧,商业化也是其特点之一。《歌剧魅影》的舞台表演之所以风靡全球,除了音乐剧本身的价值内涵外,也归功于优秀的幕后制作团队,比如美国纽约百老汇音乐剧制作团队。百老汇几乎是美国音乐剧的摇篮和代名词。20世纪70年代,一些新生代优秀的作家把摇滚乐以及一些新的概念带进了百老汇,连同许多专业的演员共同创作出许多世界名剧,如《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这历史的洗礼下,从寻找故事底本,到编写音乐剧剧本,再到完成音乐部分;从排练,到首演,再到驻演以及世界巡演,百老汇音乐剧团队拥有过硬的创作班底和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可见,音乐剧不仅限于单纯的演出类型,而是构成了一条严密的产业链,包括内容制作、演出渠道、市场推广以及人才培训等等,每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因此,推广中国原创音乐剧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和经营剧目的演出,并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周密的商业运作来让更多的观众接触到原创音乐剧。虽然作为中国第一所专门从事歌剧研究以及创造和表演的北大歌剧研究院也模仿了此类制作与管理模式,但毕竟其中的音乐剧制作演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侧重于歌剧作品的研究。所以,国内较为稀缺这样配合密切的精良制作团队。

(三)演员优秀的综合素质

音乐剧是一种集戏剧、音乐、舞蹈为一体的舞台剧,因此对演员来说,演、唱、跳缺一不可。作为《歌剧魅影》的全球音乐总监,盖·辛普森就曾表示:“克莱尔·里昂是最无与伦比的一位克莉斯汀扮演者。当年在澳大利亚选角时,良好的声乐训练和从小打下的舞蹈基础,让克莱尔·里昂脱颖而出。”而《歌剧魅影》中经典的魅影扮演者约翰·欧文-琼斯,既出过个人专辑、举办过个人演唱会,又参演过许多影视节目。其他演员也都是具备深厚的歌唱和表演功力,参加过众多音乐剧的演出。正是这些具备优秀综合素质的专业演员才让这部音乐剧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中国目前还缺乏综合素质优秀的音乐剧演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中国艺术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化教学模式,造成专业隔阂,专业界限过于清晰,这不利于培养综合型艺术表演人才和提高综合型表演素质。另外,由于中国音乐剧还处于发展初期,社会影响力不足,因此培养专业音乐剧演员的教育水平还远远不够。

(四)活跃的音乐剧氛围

20世纪中后期是西方音乐剧发展的成熟时期,摇滚乐、社会变迁丰富创作的素材融入音乐剧的创作中,赋予了音乐剧时尚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街头广播中也经常播放许多音乐剧中脍炙人口的歌曲,各种宣传画册铺天盖地,这掀起了人们观看音乐剧作为娱乐消遣方式的热潮。正是在这种活跃的音乐剧氛围下,《歌剧魅影》成功推出。也正是观众们愿意且懂得欣赏,才让这优秀的艺术作品熠熠生辉。而音乐剧在中国仍然是非常小众的音乐形式,观众对其认可度远不如其他文化产业,甚至大多数人对音乐剧很陌生或连一场音乐剧也没听过。中国这种低迷的音乐剧氛围也导致中国音乐剧的市场、艺术回报远不如影视行业甚至话剧。恶性循环,优秀的从业者很难被留住。著名的影视明星孙红雷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专业,如今也辗转于影视圈。笔者身边也有很多音乐剧系的朋友毕业后迫于生活的压力都已改行,少数坚持下来的“追梦者”甚至白天还要兼职,晚上才去排练。可观的是,上海和北京如今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音乐剧剧场——上海文化广场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并已联手多家国内知名音乐剧公司计划推出大量原创音乐剧的演出。同时在业内人士的努力下,人们也开始从各种渠道了解到音乐剧的魅力。最近,《紫石街》创作团队就用时尚的“快闪”方式宣传该剧。

综上所述,像《歌剧魅影》这样优秀的音乐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正是独具匠心的韦伯通过精雕细琢其深刻的价值内涵及艺术魅力,才让它在残酷的竞争中经久不衰,深受观众喜爱。但除了作品本身深厚的艺术造诣外,良好的商业运作、演员优秀的综合素质、活跃的音乐剧氛围也是《歌剧魅影》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而这些成功经验恰恰能为解决中国原创音乐剧目前的困境提供参考。中国音乐剧教父李盾说过,“中国音乐剧现在就像是处于青春期,但中国的原创音乐剧一定会爆发。”正如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1]黄炜.浅析西方音乐剧的形成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4(15).

[2]陈潇彤.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艺术魅力[J].大众文艺,2010(16).

[3]昊敬红,华敏.《歌剧魅影》的魅惑与赏析[J].音乐生活,2009(9).

[4]傅显舟.《歌剧院幽灵》的旋律结构[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3).

[5]马述智.百老汇对中国戏剧艺术市场化的启示[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5(3).

[6]吴惠敏.高等专业院校中音乐剧教学情况探析[J].文艺生活,2014(9).

[7]巢蓉.欧美音乐剧的发展[J].民族音乐,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