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明艺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通过质疑、朗读、揣摩词句、大胆想象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去大胆实践、探究,在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实践能力;语文素养
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一线的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培养出新时期的接班人,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一直以来,课堂中总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实践少,从而导致了学生终日处在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任务中,导致了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品读这一新课程理念,可以看出教学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以下是我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引导质疑,疑中解惑
俗话说:“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会有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训练思维、品味语言的好途径。”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途径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比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巧用矛盾来激趣,当学生读到小女孩美丽的外貌:“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引导学生质疑:小女孩那样可怜,这儿为什么要写她这么美丽呢?又如《小抄写员》一课,教学“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这一句时,引导学生质疑人物的心理:为什么受到了责备,心里却很欢喜呢?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主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上进行质疑,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引导朗读,读中悟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语文课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策略。朗读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文学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并使心灵契合,进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三、引导揣摩,加深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章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讨论、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品赏那些关键字词的表现力和蕴含的情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黄果树瀑布》一课,笔者是这样让学生感悟作者听到瀑布声的感受的:
师:作者为了逼真地表现出自己听到瀑布声响的感觉,运用了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请从课文中将它们依次找出来,并在下面画上横线。
生:读、找,画出“飘”“涌”“盖”等动词。
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心体会这四个动词所表示的含义。
生:声音这种东西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用了这个“飘”字后,让人觉得声音能看得见,也摸得到了。
生:“飘”字让我想到了声音好像彩带一般从远处飘来,又从我的眼前轻轻地飘过,很轻,很柔,很软。
师:进行小结,是的,一个“飘”让我们感觉瀑布的声音不仅有形而且还有情呢。“涌”字告诉我们些什么?
生:“涌”字写出了“我们”与瀑布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生:由“涌”字可见,瀑布之水滔滔不绝,源源不断。
师:总之,这个“涌”字,写出了我们靠近瀑布了,写出了瀑布水的——
生:流量大!水流速度快!水势凶猛!
师:也写出了瀑布泻落下来时的声音——
生:特别大声,非常响亮。
生:声音特别厚重,给人一种雄浑磅礴的感觉。
师:如果将这个“涌”换成“流”字,感觉怎样?
生:不行,那就不是瀑布了,而是河流了,或者是小溪。
师:为什么?
生:因为“流”字显得水量小,速度太慢了,
学生通过读、找动词自主感悟语言文字的神奇,学生对文中所用的动词的解读是多元的,是鲜活、深刻的。学生在品味中体会到作者将瀑布的声响通过文字逼真地再现于读者的眼前,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精妙。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在揣摩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引导想象,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更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
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想象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谁来接着编下去,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思想、营养和美的享受,而且能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加深对课文内蕴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强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2]王淼彬.《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兴宁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