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章
摘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历史探究活动。这样更能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问题 历史教学 浓厚兴趣 主动探究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3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推动着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求知,是学习探索的动力、发现的基石。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历史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次要从属与被动接收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与自主构建。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生动,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得到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用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认知的内在动力。要想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就必须要着眼于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与保护,让学生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参与与机械接收,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来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以往的历史教学采用机械而枯燥的历史史实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自然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采用提问艺术,通过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强烈的好奇与关注,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如在学习《繁荣的宋元文化》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结合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入手来巧妙地设计如下问题:(1)这首词的作者、词名是什么?(2)词中的周郎是谁?在历史上周郎和赤壁有关的史称什么?(3)这位词人对词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贡献?(4)与这位词人词风一样的还有哪位词人?这样几个问题就可以巧妙地结合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主动而积极地思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让学生在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文化,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用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学科记录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人与事,许多教师与学生都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就是记与背,这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还会让学生对历史学科彻底失去兴趣。而要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真正发挥历史学科启智明理的功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而主动的思考与思维活动,达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运用问题教学法,结合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思维,自主地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机械记忆,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构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历史史实。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直观地理解这些史实,我并没有直接来进行教材的枯燥讲解,而是让学生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天子是谁?(2)“草船借箭、火烧连营”出自哪场战役?(3)赤壁之战是孙权与刘备联合作战打败曹操,进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说明了什么?(4)许多人认为曹操是奸雄,你是否赞成对曹操的评价,说一说你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前两个问题学生可以没有悬念地回答,而对于后两个问题,学生颇有争议。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思维与探究空间。学生结合自己平时通过观看影视剧、阅读小说等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与见解,在学生之间展开一场激烈而充分的讨论,这样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不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能够联系特定的历史环境与背景,加入自身的深入理解。
三、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教师巧妙的提问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独立而主动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不再是人云亦云,拿到教材就是机械地记忆史实,而是能够学会自主地思考,能够联系特定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来思考,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将学生从教材中摆脱出来 ,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可以深刻地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来思考。在平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教材持有批判意识与质疑精神,不迷信教材与教师,而是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独创性。
四、用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不是知识的机械记忆与运用者,而是能够真正地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历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的历史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而被动地学习历史史实,而是要让学生在历史认知活动中来增强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而问题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主动探究,可以让学生将知识与运用、学习与思考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所得到的不仅仅是相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度。让学生可以学会探究,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提高问题本身的价值性与问题呈现的多样性,不要只是问一些关于时间、地点、人物的简单型题目,而是要基于学生的现实基础与认知水平来提出更多的关于原因、影响、地位等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发挥问题激趣、启思、导行的功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让整个课堂更有活力,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冯.浅谈初中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5(16).
[2]周茵.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
[3]徐燕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0(12).
[4]张冬芳.浅谈如何创设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情境[J].中学生导航:教学研究,2013(43).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