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2016-01-30 00:28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老年糖尿病护理干预

王 琳(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7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王 琳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对策,并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n=38)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优于入院时评分(P <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取基础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舒适度,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分析;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多尿、多食、多饮、体质量下降、乏力等,严重者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1]。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患者常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笔者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7例,均为2型糖尿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23±3.14)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94±1.12)年;体质量指数23~30,平均(26.23±1.0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26例,中学者8例,大专及以上者4例。对照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36±3.1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2±1.21)年;体质量指数23~29,平均(26.31±1.0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25例,中学者9例,大专及以上者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情绪状态。两组患者入院后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如遵医嘱口服降糖药、合理应用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同时,引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并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包括用药指导、运动护理等。

1.2.2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健康状况等,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根据临床反馈情况适当调整,具体如下:①结合患者的文化层次,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每位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发病诱因、常见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自我监测等方法,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回答,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使每位患者在出院前都能熟悉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监测、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健康教育、用药治疗等。②因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欠佳,加上糖尿病需终身治疗,周期较长,老年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紧张、孤独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作为医师和患者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患者沟通时语气应温和,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在日常护理中可采取放松治疗等方法,引导患者在安静环境中,取坐位或卧位,深呼吸3次,5~7秒/次。紧握患者右手,持续5 s,之后放松,重复1次,2次/天。③护理人员可采用团体情感支持法,将全部糖尿病患者集中起来,减轻不良情绪,促进身体康复;指导患者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增加患者的家庭重视感;采用反复解释等方法,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心理状态的不足,进而纠正错误的心理及其行为;引导患者从不同角度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利于减轻患者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应激反应,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同时,对于心存侥幸和否认心理的患者,应对其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糖尿病,消除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④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定期监测患者血糖、血压等指标,定期复查心电图、眼底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应用胰岛素,强调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稳定患者的病情发展。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39例,入院时和出院前的SDS评分分别为(54.34± 12.13)、(50.28±11.41),入院时和出院前的SAS评分分别为(53.26±13.24)、(49.38±12.23);观察组38例,入院时和出院前的SDS评分分别为(53.46±12.02)、(43.26±9.63),入院时和出院前的SAS评分分别为(53.78±14.64)、(43.58±10.41)。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即护理前)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即护理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优于入院时的评分(P<0.05);组间比较可得,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

3 讨 论

因糖尿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且难治愈,加之老年患者体质较差、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缺乏科学的保健知识,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鉴于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当患者确诊后,其心理均有一定变化,常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生活特点及心理特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7-02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老年糖尿病护理干预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护理延伸服务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