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静
(青岛市立医院本部胸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0)
全程化追踪式护理模式对门诊膀胱灌注患者的影响
赵静静
(青岛市立医院本部胸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研究全程化追踪式的护理模式对行膀胱灌注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行膀胱灌注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取全程化的追踪式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指导。结果 试验组膀胱肿瘤复发率、灌注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灌注的患者实施全程化追踪式的护理模式,能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膀胱灌注;全程化追踪式护理模式;治疗效果
膀胱肿瘤已成为外科高复发率的肿瘤病种之一,其中75%肿瘤类型为浅表型肿瘤[1],而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也已成为积极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膀胱灌注是将药物稀释后注入膀胱,使药物长时间、高浓度、直接作用与膀胱内壁,防止肿瘤的复发、种植。为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从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对部分膀胱灌注患者采取全程化追踪式健康教育,降低了膀胱肿瘤的复发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报道如下。
1.1 对象:选择2011年4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行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158例。入组条件:初发且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患者,术后复查膀胱镜膀胱内壁光滑,均无肿瘤残留。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6 ±10)岁。其中男性122例,女性36例;单发111例,多发47例;合并高血压17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膀胱灌注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试验组:①膀胱灌注开始前30 min集中播放健康教育视频。②随机提问以了解患者的掌握情况,并对有疑问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③发放沟通本和联系卡。④制定电话回访本,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灌注的药物、灌注日期。
1.2.2 对照组:灌注治疗前后采取常规教育模式。
1.3 评价指标
1.3.1 膀胱肿瘤复发:经尿道膀胱镜检查结果提示未复发或复发。
1.3.2 灌注并发症:依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介绍膀胱灌注的常见并发症有化疗性膀胱炎、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全身流感样症状[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膀胱肿瘤复发例数及复发率比较:对照组79例患者中,肿瘤复发25例,总复发率31.64%,其中半年、1年和2年复发率分别为6.33%、24.05%和31.64%;试验组79例患者中,肿瘤复发9例,总复发率11.39%,其中半年、1年和2年复发率分别为5.06%、8.86%和11.39%;半年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及2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灌注并发症比较:对照组79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人数1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46%;试验组79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人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实施全程化追踪式护理模式能够降低连续灌注治疗一年以上的膀胱肿瘤的复发率。通过全程化追踪式护理模式,坚持灌注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肿瘤复发率明显下降。全程化追踪式的健康教育,告知使患者在灌注前4 h禁饮以减轻尿液对药物的稀释[3],使药液充分发挥作用。灌注后卧位依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取不同的方法。应用盐酸吡柔比星的患者依次取平卧、俯卧位、左右侧卧位各15 min;应用丝裂霉素的患者要求依次取平卧、俯卧位、左右侧卧位各15 min,共卧床2 h,以便药液与膀胱内壁黏膜广泛接触充分发挥药效。在沟通本上注明此次及下次灌注的日期,并于灌注前1 d电话确认患者来院行灌注治疗时间。告知患者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检查,并在沟通本记录检查结果以及下次行膀胱镜检的日期。发放医患联系卡,注明科室咨询电话及咨询时间,鼓励患者及时的反馈灌注的相关信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和指导。本研究显示,行灌注治疗半年内,实施全程化追踪式健康教育的膀胱肿瘤患者肿瘤复发率未能降低。肿瘤易残留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后尿道等黏膜下层缺失的部位,致术中切除的深度和范围不足,所以短时间容易内复发[4]。因此,短期内的灌注治疗等局部疗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2 实施全程化追踪式护理模式能够降低灌注并发症发生率。全程化追踪式的健康教育中运用电话回访形式,动态关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转归。灌注后2 d电话回访,试验组1例患者发生膀胱刺激症状,告知患者每日饮水不少于3000 mL,起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作用,并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不憋尿。该患者在回访后第3日症状消失。告知患者于吡柔比星灌注后0.5 h、丝裂霉素灌注后2 h及时小便,排出药液,每日饮水不少于3000 mL/d,加速了尿液的生成,促进药液的排出和代谢,降低膀胱内诱癌物质的浓度[5],防止膀胱黏膜剥脱的发生[6],减少化疗性膀胱炎的发生。试验组2例患者出现化疗性膀胱炎的症状,指导患者来院就诊,进行血尿生化检验后收入院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膀胱灌注属于侵入性操作,而尿道和膀胱内壁属于黏膜结构,易损伤而导致血尿。试验组1例患者发生血尿,向其详细解释血尿发生的原因,鼓励多饮水,于回访次日症状消失。本研究表明全程化追踪式护理模式,降低了膀胱灌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舒适。
全程化追踪式护理模式是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个性化的护理模式是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护理新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患者的各方面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切实地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其目的是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同时也是患者坚持膀胱灌注的有效保证[7],对疾病的预防、患者的康复和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1] 张翠玉.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方法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2008,4(5):2.
[2] 那彦群,叶章群,黄健,等.膀胱癌的治疗诊断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
[3] 江秀凤.优质护理对膀胱癌患者术后灌注化疗药物的临床分析[J].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5):98.
[4] 岳相辉,曾浦清.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风险多因素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2):100-103.
[5] 张杰敏,迂超英,刘美华,等.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28.
[6] 何秀梅,韦娟.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3,9(1):64-65.
[7] 刘健,梁玉兰,黄佩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8):840.
R473.6
B
1671-8194(2016)36-02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