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2016-01-29 15:13黄银华作者单位110031沈阳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增强垂体瘤磁共振成像

黄银华作者单位:110031 沈阳,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



垂体腺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黄银华
作者单位:110031 沈阳,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垂体腺瘤的磁共振(MRI)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病人的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垂体大腺瘤24例、微腺瘤21例。大腺瘤直径>1 cm,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整;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微腺瘤直径≤1 cm,位于鞍内,局部隆起,蝶鞍不大,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 MRI检查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对临床疑似病例行MRI增强检查是诊断垂体腺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垂体瘤;诊断;增强;影像学;磁共振成像

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3位。垂体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40岁多见,女性稍多于男性。随着CT和磁共振(MRI)检查的普及,垂体腺瘤特别是微腺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已有越居颅内肿瘤第1位的趋势[1]。为此,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病人的MRI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2015年到我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病人45例,男16例、女29例;年龄16~53岁,平均35岁。激素分泌异常表现17例,包括闭经、溢乳、不育;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12例;内分泌代谢紊乱表现16例,包括性腺功能障碍2例、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Signa 1.5T或3.0T MRI扫描机,对病人鞍区进行常规矢状位和冠状位SET1WI扫描,参数设定如下:重复时间2 550~2 675 ms,回波时间21.0 ms;层厚3.0 mm,间距0~0.1 mm。平扫结束后,以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钆(Gd-DTPA)作为造影剂行增强扫描,剂量0.5 mmol/kg。

2 结果

垂体大腺瘤24例、微腺瘤21例。大腺瘤直径>1 cm,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整;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呈“束腰征”5例、“雪人征”8例;突破鞍隔向上生长13例、向下破坏鞍底突入蝶窦3例、侵及海绵窦8例;发生囊变、坏死3例。微腺瘤直径≤1 cm,位于鞍内,局部隆起,蝶鞍不大,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对视觉系统及垂体内分泌功能影响轻微。

3 讨论

垂体前叶分泌6种激素,分别为泌乳素、生长激素、黄体化激素、卵泡刺激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2]。垂体腺瘤起源垂体前叶,是鞍区常见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MRI在显示瘤体及其侵袭范围上有一定的优势,能分辨瘤体与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的解剖关系;冠状位可以显示视交叉上移和肿瘤侵袭海绵窦征象;矢状位可显示大脑前动脉、视交叉移位及肿瘤是否向后方生长,增强后瘤体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微腺瘤以垂体不对称膨隆及垂体柄移位为主,增强扫描强化较正常垂体低,从而有于助诊断[3]。MRI可以对垂体腺瘤进行多序列观察,T1WI为稍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增强瘤体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

3.1 垂体大腺瘤的MRI表现 本组病例大部分呈类圆形,或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部分呈束腰征、雪人征,边缘光滑,可向鞍上、鞍旁或鞍下延伸。T1WI稍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病变可包绕推压双侧颈内动脉,同时使视交叉受压移位,瘤体内部可囊变、坏死,大的肿瘤常引起双侧脑室积水。增强后瘤体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5]。

3.2 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 垂体局限性异常信号,T1WI较正常垂体信号略低,T2WI分界不明显,垂体上缘局限性膨隆,垂体柄移位鞍底向下呈浅弧样凹陷。动态增强早期正常垂体强化明显,瘤体不强化或强化轻微。

3.3 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 颅咽管瘤:好发于儿童,常为囊性或囊实性,多有囊壁钙化,且以鞍上病变为主,几乎不侵及鞍底。鞍结节脑膜瘤:为鞍上脑膜肿瘤,可向鞍内生长,类似垂体瘤,邻近硬膜强化。下丘脑错构瘤:是一种少见先天性疾病,由正常神经组织构成。常位于下丘脑的乳头体、灰结节;临床有性早熟、发笑、癫痫等表现;影像学检查见下丘脑乳头体和灰结节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综上所述,MRI检查对垂体腺瘤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对临床疑似病例行MRI增强检查是诊断垂体腺瘤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昆哲,林邦邦,肖德勇,等.垂体腺瘤患者垂体后叶的MRI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4):490-494.

[2] 位振清,王任直,姚勇,等.磁共振成像、术中探查和病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0):1019-1022.

[3] 奚之玉,王守森,赵清爽,等.垂体腺瘤患者鞍隔的MRI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8):807-811.

[4] 王振宇,徐文坚.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27.

[5] 蓝燚锋,卢烈静,梁碧玲,等.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3):19-23.

临床经验荟萃

收稿日期:(2015-09-09)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2-0074-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2.038

【中图分类号】R736.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增强垂体瘤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