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干预抑郁症的效果评价

2016-03-30 10:41辛春萍作者单位110168沈阳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干预抑郁症效果

辛春萍作者单位:110168 沈阳,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干预抑郁症的效果评价

辛春萍
作者单位:110168 沈阳,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摘要】目的 总结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2012—2014年收治的57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2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心理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抑郁评分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下降和生活质量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情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干预;共情护理;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抑郁症病人不仅自身内心痛苦,影响工作和学习,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病人不良心境得到改善,并恢复其正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多采取封闭式环境,不利于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共情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张护理人员通过病人的倾述,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充分感觉到被关爱,并且主动配合治疗。笔者将共情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2014年我中心收治的抑郁症病人57例,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27~64岁,平均(45.8±16.3)岁;病程3~48个月,平均(24.5±17.4)个月;受教育年限6~19年,平均(11.4±5.8)年;已婚27例、未婚20例、离异10例;农民18例、工人25例、知识分子14例。全部病人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高度自杀倾向者;②酒精及药物滥用者;③双相情感障碍者;④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者。将全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9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积极倾听 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详细倾听病人诉说病情及内心感受。倾听时态度要端正,尽量不打断病人的诉说;倾听时可通过表情、手势等对病人进行鼓励,让病人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倾听过程中,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寻找影响病人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

1.2.2 详细归纳 倾听结束后,对病人诉说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根据倾听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对病人心理状况进行梳理。如果之前记录的内容较为凌乱无法汇总,可再次或多次与病人交谈,交谈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予以暗示,逐渐完善材料。

1.2.3 换位思考 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完毕后,站在病人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体验病人的主观感受,总结导致病人抑郁的原因。

1.2.4 反馈信息 倾听病人过程中,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进行回应,如回应病人时,可应用“你说”“我能理解”等词语,这样能拉近和病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引导病人思考。

1.2.5 共情体验 观察病人的反馈信息,根据病人语言、动作、表情等,加深自身情绪的体验,对病人实施有效心理疏导和有效鼓励。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评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进行评定。HAMD多数项目为5级评分,即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很重(4分);少数项目为3级评分,即无(0分)、轻中度(1分)、重度(2分);以各项得分之和计算总分。总分<8分为无抑郁;总分8~20分为可能抑郁;总分21~35分为肯定抑郁;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1]。

1.3.2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进行评定。QLQC-30包括15个项目,其中5个功能项目、3个症状项目、1个总体健康/生活质量项目、6个单一项目,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生活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评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HAMD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分)

2.2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QLQC-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QLQC-30评分均升高,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QLQC-30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抑郁症属于心境障碍,又称抑郁障碍或抑郁发作,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病人常伴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及自杀观念等,并有其他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异常。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早年生活经历有关,具有易感患病因素的人在一定环境下容易出现抑郁症。抑郁症主要致病原因包括生物学因素、生活事件、环境应激因素等。既往抑郁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三低症状”,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现在主张将抑郁症表现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及躯体症状群三方面[3]。抑郁症传统的治疗及护理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有效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共情护理模式主要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为目的。“共情”不仅为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且还是其实际能力的一种体现[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共情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在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传统护理。综上所述,共情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洪霞,陈圣霞,李遵清,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17-819.

[2] 谢晓颖,蒋荣泉,凌迎春,等.“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22-125.

[3] 姚树桥,杨彦春.医学心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1-142.

[4] 刘松云.抑郁症患者行共情护理的应用探析[J].护理研究,2015,9(14):211-212.

临床经验荟萃

收稿日期:(2015-10-16)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2-0046-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2.023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干预抑郁症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