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诊疗体会

2016-01-29 12:25:17房洪波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医院普外科河南濮阳4575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保守治疗

房洪波(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医院普外科,河南 濮阳 45750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诊疗体会

房洪波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医院普外科,河南 濮阳 457500)

【摘要】目的 充分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死,做到正确诊断,合理治疗,防止因诊断治疗不当给此类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的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历资料,治疗方法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等。结果 27例患者除1例自动转入上级医院外余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5 d,至今无复发病例。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早诊断、早治疗,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手术准备,防止因误诊出现肠绞窄现象。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术后早期(2周左右),除因肠麻痹以及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机械因素外,还有因手术操作范围广、创伤重及已有炎症渗出、肠袢相互黏着等因素。这类肠梗阻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动力障碍因素,但无绞窄情况[1],如处理不当,盲目手术治疗,会出现损伤肠管、肠痿、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此前本院就经历过沉痛的教训。近年来通过病例观察查阅文献资料,对本病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结合我院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18例,女9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1.5岁。发病前手术类型为:穿孔或坏疽性阑尾炎引起化脓性腹膜炎阑尾切除术后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单纯缝合修补术后7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后2例,小肠破裂修补术后2例,肠系膜及系膜血管损伤小肠缺血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后1例,肝破裂修补术后2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1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1例,化脓性胆管炎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引流术后1例,宫外孕术后1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肠梗阻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于1周内者15例,发生于1~2周内者9例,发生于2~3周内者2例,发生于3~4周者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一般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既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但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相比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此类患者具有一个较明显的特征,即术后肠功能部分恢复出现排气排便,但一旦进食马上出现梗阻症状,本组患者有25例(92.59%)具有此临床表现。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腹痛相对于机械性肠梗阻而言程度较轻。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胀(100%),有26例患者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96.30%),有18例自觉腹痛(66.67%),但疼痛程度较轻。肠鸣音消失17例(62.96%),肠鸣音减弱10例(37.04%)。无气过水声及金属音。X线透视小肠及结肠不同程度胀气及液体平面。腹部超声提示有12例出现腹腔积液(44.44%)。CT提示不同程度肠壁水肿、增厚、粘连以及肠腔内积气积液和腹内积液现象。

1.3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术前准备,随时准备处理因误诊等原因出现的绞窄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措施包括:①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②全胃肠外营养,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代谢并发症。③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抗生素应用防治感染。⑤糖皮质激素应用。⑥生长抑素应用。⑦中医中药治疗。⑧加强患者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防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2 结 果

在保守治疗期间,1例病情加重,患者及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者均保守治疗治愈。26例患者的治愈时间:在第1周内9例,第2周内11例,第3周内4例,第4周内2例。在治疗期间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呼吸内科协助治疗治愈。本组治愈患者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现象。

3 讨 论

3.1 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指发生于腹部术后早期(一般有2周左右,以2周内发病最多)的肠梗阻,除因肠麻痹、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机械性因素外,腹部手术创伤或腹内炎症导致肠壁水肿、渗出及粘连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腹部手术创伤指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肠管暴露等。腹内炎症多为无菌性炎症,如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他能够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的物质残留。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一般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既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但也有其临床特点。①此类患者多具有一个较明显的特征,即术后肠功能部分恢复出现少量排气排便,但一旦进食马上出现梗阻症状。②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腹胀一般为对称性腹部膨隆,但程度不如机械性肠梗阻严重,无肠型及蠕动波。③腹部触诊有柔韧感,但各部位的柔韧程度不一,最显著的部位是肠管粘连最重的部位。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腹痛较轻甚至无明显腹痛,如有剧烈的腹痛,应警惕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⑤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但听不到气过水声或金属音。⑥X线透视、摄片可见多个液气平面并有肠内积气现象。⑦CT常提示肠壁水肿、增厚、粘连以及肠腔内积液积气、肠管均匀扩张和腹腔内渗出积液等现象。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不困难,但要注意与机械性肠梗阻和继发于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原因造成的麻痹性梗阻相鉴别。

3.2 治疗方法:对患者如盲目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极易损伤肠管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采取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具体方法如下:①禁饮食、胃肠减压,目的是减少胃肠道积留的气体、液体,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壁水肿,促进梗阻恢复。还可以减轻腹内压,改善因膈肌抬高而导致的呼吸与循环障碍。②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我们以为应及早放置静脉导管,积极进行正规的全胃肠外营养,营养支持一直要维持到患者能够正常进食才能逐渐停止。③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剂量为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每8 h一次,一般在1周后逐渐减量停药。④生长抑素应用,病变初期患者消化液分泌量大,大量消化液积留于肠腔内,不但加剧肠壁的水肿和肠腔扩张,而且加重水电解质紊乱,此时应用胃肠减压的同时应给予生长抑素应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⑤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防治感染。⑥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对促进腹内炎症的消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本院多采用中药热奄包外敷和保留灌肠等中医治疗方法。中药热奄包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30 g,芒硝40 g,桃仁20 g,丹皮20 g,大茴香20 g,小茴香20 g,陈皮30 g,元胡30 g,将以上中药饮片与1 kg食盐混装成包,用微波炉加热后热敷腹部,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付中药应用3 d。保留灌肠多采用清消灌肠剂加减:土茯苓15 g,大黄20 g,芒硝20 g,黄芩30 g,黄柏30 g,乳香15 g,没药15 g,黄连15 g,元胡20 g,甘草12 g,每剂煎汤250 mL,保留灌肠每晚1次。待肠鸣音部分恢复、腹胀减轻后可间断关闭胃管,每日自胃管注入四磨汤1次。⑦治疗期间应嘱患者加强活动,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就应坚持每天下床,既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又可以防止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3 治疗效果的判断:经综合治疗,患者肠梗阻症状得到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正常,腹胀消失,查体腹部柔软,进食后梗阻无反复现象,提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由于肠道恢复通畅后,肠道内积聚的肠液大量排出,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在梗阻缓解后排出水样便,是肠梗阻解除的一项重要指标。

3.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由于本病的发生与腹内肠道的损伤与炎症有关,所以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尽可能减少诱发本病的因素。手术过程中要轻柔操作,尽可能减轻组织损伤。避免肠管长时间外露,应用盐水纱布保护肠管,防止浆膜干燥。防止异物及坏死组织存留,手术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尽量消灭肠管粗糙面,使之浆膜化。放置引流管,防止术后腹腔积液。慎重对待术后很早的排气现象,适当延长禁食时间,避免过早进食加重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共存的肠梗阻,很少发生绞窄,此种肠梗阻腹腔粘连严重,肠壁水肿脆弱,手术治疗极易损伤肠管,造成肠瘘,甚至被迫广泛切除肠管,造成短肠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保守治疗是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的特征[J].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1998,18(7):387-388.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2-0068-02

猜你喜欢
保守治疗
经鼻肠梗阻导管与鼻胃管在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65例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清除术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宫外孕中医保守治疗思路探析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8:02:34
微创穿刺术在44例大量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肾动脉夹层并肾梗死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