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华
摘 要:厌学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中小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研究表明,厌学情绪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十分严重,在农村普通中学更普遍。因此,寻找改变这部分学生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有针对性的对策,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变“厌学”为“乐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厌学;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学习动机
一、现象
据调查,现在很多中学生厌学情绪明显,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听课不专心,无法认真完成作业,时常怕考试,甚至在行为上与老师和家长对着干,冷漠对待老师的要求和家长的希望,消极应付老师,应付家长。
二、成因
从学生角度来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努力之后成绩仍然不能提高,导致学习缺乏信心,进而厌学;部分学生主要是为了家长为老师而学,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学,因此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较重;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缺乏成就感,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差,无法完成学习要求,产生自卑心理,进而丧失学习兴趣,需借助外力促其学习;另外,学习负担过重,使部分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三、矫正措施
1.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帮助学生设计合理稳妥有效的学习计划,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局部目标到整体目标一步步地前进,一点点地品尝学习的成功,建立学习信心,建立人生的信心。改變单一的目标要求,不再用传统的考分评价,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目标,进行纵向评价,使每个人的参照对象是他自己,以学生在学习中有没有进步作为评价的标尺,淡化横向的学生之间的比较,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2.学好新课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它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呈现阶梯式,由浅入深,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坚持进行分层教学与小组活动。
3.扩大赏识面,增强学生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就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是提高学生进取心的不竭动力。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自认为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在每一项学校活动中,鼓励每一个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能获得认同感与喜悦感,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
4.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安全感的班级学习氛围。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在班级和学校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愉快,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机会,如郊游、运动会、劳动实践等,培养班级凝聚力和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5.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定期交流,老师适当地进行辅导和咨询。
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每一种厌学情绪的出现也并非偶然。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用尊重与爱护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