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
摘 要: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来源,如何去阅读课本,是提高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初中;课本;阅读;历史教学
阅读就是读书,有人把它称之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尤其是在21世纪,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只有那些学会了学习的人才会生存和发展!而学习的最重要途径就是阅读。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其他能力,如比较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都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没有阅读能力就好像鸟儿失去了翅膀,不能在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我们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初中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他们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阅读的范围却相当狭窄,他们的阅读范围仅存在于课本,课本就是他们掌握知识的最好捷径。即使是这样,他们往往也是抛开课本背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他一概不看。如此这样,又怎能学好历史?
历史阅读,它要求全面、仔细。要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又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表一点浅见。
一、阅读课文目录,形成历史知识框架结构
以新课标为指导的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进行编排的,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可是,学生大都不注意看目录,一旦拿到新的历史课本,只是好奇地翻看课本图画、人物图片,或是趣味性的小故事,对此,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目录是全书的总纲,它为全书构成一个知识框架,犹如一张城市平面图,使人一目了然,尽知全城的布局和轮廓。因此,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本册课本的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还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二、阅读单元导言,把握背景线索
单元导言是本单元专题主要线索。导言的语言高度概括浓缩,概括性、综合性很强,读它便于从宏观上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三、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正文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课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一定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务必做到根据总纲提炼要点,依据子目,分段划层,推敲词语,圈点批划,分析史实,得出结论,并且在基础上认识每一课在整个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课本在正文内还插排有用楷体写的小字,小字内容虽说不作要求,但它却是对大字的补充,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易于学生理解,因此,正文阅读要求把这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阅读。
四、阅读历史地图和图画,形成空间观,培育历史感
新编的历史课本可以说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课本内印有地图200多幅,图画1000余幅。阅读历史地图,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古人治史,就非常推崇“左图右史”,也就是说,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学习该课时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便可以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而阅读历史图画,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富。
五、阅读文献资料,拓展历史思维
现行历史课本有文献资料200余则,其作用在于说明历史的真实性,为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提供素材。阅读时,与课文内容印证,以此来评论,论证历史观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阅读大事年表,使历史知识系统、完整
历史是一门时间性最强的学科,读大事年表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时间观。通过读大事年表来把握历史阶段,历史时间的划分,梳理重大历史事件的纵横关系。阅读时,可以把年代与正文结合起来读,即一边读大事年表,一边考虑每一件大事在哪一课目中学过,大致内容是什么。总复习时把中国历史年表与世界历史年表结合起来读,让学生编一个中外历史大事综合年表,以便对中外历史进行对比,了解中国历史在世界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这样會使掌握的历史知识就更系统、更完整。
关于历史的阅读方法有很多,以上只是要求历史阅读要全面,要到位。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