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小燕
摘 要:新课改实施已经有好几年了,急需教师彻底转变教学思想,而转变的最好方式就是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并把学到的新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反思,积极创新,有所突破。虽然语文教学在课改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存在。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观念;新课改;课堂评价
一、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会设计很多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融入大量的课文知识,让学生自主找到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谈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原因,这些原因是不是合理,似乎都是语文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教师都要极力表扬和肯定。甚至教师还要跟着学生不合理的观点进行教学,进入盲目讨论的误区,字词的掌握和理解、句子的体会、文章创作手法等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这些都在课堂上渐渐隐退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病句连篇,弄不清什么是表达方式、文章结构、写作顺利。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很难提高。
二、语文教改感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在哪一个环节用这种学习方式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新课改提倡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这里的平等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要平等,更不是指这两者的知识水平是平等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更为广泛的相关知识。要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去体会语文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學效果。多数教师都觉得,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应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在学习中,如果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那么他们多种感官的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所以,语文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三、课堂教学注意事项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探究不但是学生的探究,也需要教师努力挖掘和探究教材。要深度去挖掘教材的内涵,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不能在没有读懂课文的情况下,就进行课堂拓展。教师要认识到知识的拓展不是见异思迁,要适时适度地向课文延伸。很多时候,把将要拓展的课外知识布置为课外作业去完成,收获颇多。不管设计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应避免教学活动形式化、公式化,具有作秀之嫌。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进行点拨和启发,对文章做出最后的拓展,才能让学生深入去探究。
四、课堂教学建议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把预习、复习巩固、课堂达标都纳入教学中。教师指导,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究和实践,导和拨都要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重、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但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还能让教师聚焦于教材,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2)课堂讨论环节要把握好。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经常会问:“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哪些地位是你最感动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提出的问题都挺好,但是这些环节在设计的时候缺乏目的性,没有考虑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想得到什么,这些问题是针对写作手法还是教学内容,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和思考精彩的原因。如果提问没有目的性,回答也随意,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所以,教师的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生的讨论也要适时适度,及时调控。(3)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语气来读?这样读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再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情感。(4)避免课堂教学存在误区。语文课堂不能笼统概括,不能把语文课变成警句摘读,任意让学生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随意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及时调控和引导。
五、改革课堂评价方式和考试制度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说起教师,我们马上就想到了德高望重和权威。因此,学生从心里都会害怕教师,疏远教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加强沟通,放下师道尊严的态度。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直接用对和错误来果断评判,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学生的解答偏离中心,教师要正确引导,不能用尖锐的语言去评判学生。
对于考核学生方面,要用多种形式去衡量学生,以往的评价主要以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这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水平,要从多角度考核学生,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要变革多年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中勇于创新和实践,探索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