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描画黑白灰色块的再认识

2016-01-28 19:09宁建国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画面构成基础

宁建国

摘 要:在素描画面中,黑、白、灰色块是画面组织的基础,是画面最稳定的视觉因素。所有物体的呈现和它们之间的形成关系,都是通过黑白灰色块的归纳、对比来完成的。而线条、形体、质感等实际上都是这种黑白灰色块的不同外在形式。可以说,画面上的黑白灰形状的产生,既来自物象的意识,又有画家由此产生的主观抽象形式思维的归纳,它是具象与抽象双重造型形式在画面上的重叠,是画面组织最重要的基础层面。

关键词:黑白灰色块;构成;画面;基础

黑白灰色块关系与明暗关系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一般意义的明暗关系都带有对自然的第一观感的倾向,它往往是指物体在自然光线下由于物体本身结构曲折起伏形成的明暗关系,而画面黑白灰色块虽然有自然光线的作用,由于强调了色块的形状性,而更带有画者个人对明暗形状的审美概括。正是由于这种形状的概括才能打破物与物之间的界线,进入对画面形式的再创造,使画面不仅有自然客观物体的外表描述,更有画面内部结构的克服力。在具象与写实的作品中,这种黑白灰色块往往隐藏在细节的背后,起到归纳客观物体明暗之间的过渡区域的作用,增强体积厚度与空间深度的客观真实,以及更多强调画面形成的平面性,画面中的黑白灰色块分割的形状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从画面的组织结构讲,这种黑白灰色块关系强调的是画面线条形状的色块关系与色度对比,有了这种认识,抛开物象表面的细节来分析画面,就会发现画面形式结构是由一些形状下的诸如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不规则的不用色度对比的色块组成的。细节的加强或减弱,一切物体的写实与变形都是在黑白灰色块基础上有序发生的。

画面的黑白灰色块一直受到艺术家们的极大关注,我们通过对大师杰作的分析就会发现,就画面的组织形式而言,他们首先是处理、掌握、调整画面黑白灰色块构成形式的顶级高手。黑白灰色块在他们手中犹如一串被整体对这根银线串起来的美丽的珍珠,在人类理性智慧的陽光照耀上空烁着迷人的光彩。

不管是古希腊的陶瓶绘画,还是中世纪拜占庭的玻璃镶嵌画、壁画,最能抓住观者视线的是画面对比强烈的黑白灰关系的简洁明快。进入绘画的幼稚阶段,在乔托的壁画中就有着理性的光辉,在他的壁画《哀悼基督》中,画中人物的刻画是幼稚而简朴的,但对人物外形的处理是明确的,他已理解色块外形的整体力量。在远中近景的处理上,仅用三组大色块就明确区别了近景的人物与中景的海岸、海洋及更远的天空的关系。在他之后,从见多识广的天才画家乌切罗的作品《圣罗马诺必战役》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那大片均匀的色彩块面所透露出的画家对黑白灰各种形状与明暗对比的独特理解和组织才能,不管是细节的归纳,还是整体色块的明暗对比,都是呈现出美妙而又对比响亮幻觉效果。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掌握了精确的明暗透视法,学会了明暗的渐晕法,形体的边线变化丰富,但是,仍发生着内在层次对比的组织作用。

在以后的富凯、普桑的作品中,他们更加充分地利用这种黑白灰色块形状结构的道理,色块的组织构成更具理性的秩序,特别是普桑的作品中,色块分割对比更加变化多端,使人物组合更加光彩夺目,跌宕起伏,更富有内在的秩序结构之美。

进入现代,布拉克、克图索以及莱热、诺尔德、契里柯等人从画面组织角度对黑白灰色块形状赋予了更独立的审美价值。他们在画面上很大的成功,就是充分调动了对画面黑白灰色块的形式美术,逐步摆脱了非绘画因素的影响,摆脱了表面细节对画面色块形式结构的羁绊,从而转为根据画面需要改变自然结构形态,压缩自然的透视空间,向着纯艺术的形式迈进。通过或写实或变形的手法,借用平面黑白灰色块的存在,表达了各自对绘画形式的理解。并借此推进形成各自的语言形式、艺术风格的进程,即使是在蒙德里安的纯平面化、纯构成作品中,我们仍能感受到这种色块形式的分割背后,由黑白灰色块形状分割所构成的色度所带来的节律美和纯视觉空间意韵。黑白灰色块在这些大师的手中犹如魔术师手中的道具,变化无穷,给人无尽的纯正美的享受。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但从其达到的终极目标讲,素描意义远不仅在于描摹一个或再现一个物体,更重要的是在画面上首先处理好每个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黑白灰色块构成关系,这才是一幅画的基础和本质。细节的演变是在此基础上铺衍来的。这需要在再现的同时,首先找到其内在的互相的黑白灰色块构成关系。就画面讲,这是最为重要和最关键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写实描绘的本质传授中要十分重视和对学生加强引导的课题。如此才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开阔的眼界和整体,合理地把握画面的能力。

契斯恰可夫的素描体现在基础教学阶段,仍有可取之处。他强调调子的重要作用,强调画面的作用,强调所有物体必须融合在一个对比和谐的黑白灰色块空间。这对培养低年级学生一开始就建立起很强的整体比较、分析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在检查学生基础阶段的整体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时,有一个相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检查尺寸,而不是将整体意识放在一个空洞的玄说之中。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契斯恰柯夫的素描体系也一样,实际上,我们从现在所看到的苏俄当代美术作品中,以及以梅尔尼柯夫的作品为代表的俄国基础训练的作品中,仍能捕捉到在契斯恰柯夫的基础、训练体系精神潜质影响下的感觉,其丰富的色调,清晰的黑白灰构成的形式,仍然具有夺目的光彩。只有对调子的处理更加简洁,更加注重色块在画面中的构成力量,才可以说是发展了这种体系的有益成分,使之更适应现代造型艺术的要求。

俄国的基础训练之所以能发展,并保持鲜明的特色,得益于对基础训练的重视和对过去体验与有益成分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构成画面形式的进一步研究,对黑白灰色块这一视觉因素在造型艺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的准确认识。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把有些作品集中排列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有的画面很“弱”。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对画面黑白灰色块的归纳和色块之间对比的提炼上,大的色块关系不明确,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形式和细节的堆砌,缺乏对画面由表及里的具有建筑结构色块组合秩序的洞察。

赏析大师的作品,给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哪个局部精彩与否,而是画面关系的明确,使你为之眼亮的是画面的布局,确切的是色块的布局,用素描的眼光来看黑白灰色块的搭配。这是个大意识。涉及局部人物或道具是否需要写实,体积感或充分些,或弱些,或变形,那是根据画面的本质意义讲,仅注重个体色块布局的研究分析,是不全面的。所以我们应首先建议大画面观的意识,摆脱物象表面的羁绊,探究隐藏于物象背后的黑白灰色块关系,增强画面黑白灰色块的组织机构意识,然后再进行有目的的个体研究,这才是现代素描教学的正确思路。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学会简化。真正的简化是建立在认真欣赏与分析的基础上的,同时要学会用表面化的意识去分析,以便取得对典型形状的明确清晰的概念;抛开表面细节,去研读隐藏在物象细节后的黑白灰色块关系;打破物与物、自然光线与固有色之间的界限,将空间背景的形状也作为造型因素来对待,分析把握这种综合性质的黑白灰色块所构成的各种表面形状;按照对象所提供的黑白灰关系,涂上正确的调子,并形成色调对比度。每个色块强调形状的清晰和调子的确切,这时,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幅抽象的相互作用的画面造型的构成图像,可更有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画面的基本形态所构成的有意味形式排列秩序之美。这种形式分析,有助于打破单一定向的模拟自然的造型意识,而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准确”,重视画面的本质意义。

对这种分析法,不得不提到现代素描教学的拓荒者伊顿(瑞士人1888-1967),他在《造型与形式构成》一书中进行科学总结,以及他辅导学生如何从自然中、从大师们的作品中,分析找到这种色块抽象构成的视觉因素及造型范例,至今仍是我们开展这方面课程的十分珍贵的遗产,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并发扬光大。

通过这种分析练习,学生会在画前更加注重物象在画面上的反映,十分自觉认真地画出画面确切的黑白灰的构成关系。学生在深入细节时,也会更加自覺地随时注意将细节归属到各个基础色块中去,认识到细节的深入更要服从色块之间、物体之间的前味,而不是一幅完全照搬自然表面的翻版。当学生踏在这个坚实的形式分析的画面上,会使素描画面不仅有细节的血肉,更有抽象的色块构成。

综上所述,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线正在消失,一个二者之间对话的“边缘地带”正在迅速形成。因此在基础教学中,加强对黑白灰色块的认识与利用,对学生形成画面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深远意义,也会使我们的基础教学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使我们的基础教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岭.黑白灰: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07.

[2]仇永波,马也.素描研究[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08.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画面构成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专题报道
试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形式语言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