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火
体育教育是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是初中阶段教育的基本任务,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应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态度为核心,以促成学生身心健康为最终目标。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
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才能保证体育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教师应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习兴趣
体育需要包括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其中直接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是参与到其中的过程。当学生产生了这种需要,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在自身的运动实践中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以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间接需要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效果感受到需要。如,課堂上教师适时地进行示范和讲解,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并给学生讲解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和提高自我的体育锻炼能力,在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入或是创造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如依托生活创设情境,以实践体会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等,从学生的心理、爱好着手创设情境,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乐中运动,在乐中掌握技能,在乐中锻炼身体,在乐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四、发挥评价作用,延续学习兴趣
以往一堂体育课结束后,很少有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得学生的积极性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没有得以很好地延续下去。如果能够善用科学的评价,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程度,树立自信心,让体育学习兴趣得以延续下去。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真正感受到快乐,提高学生对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堵玲.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1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