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虽结,意未尽,思不止

2016-01-28 00:33李艳梅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实例方法

李艳梅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结尾更值得去研究与探索。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精妙导入,更应有余味无穷的精彩结尾,从而使整堂课浑然一体,收到“课虽结,意未尽,思不止”的美妙效果。结合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的实例谈了多样的思想品德课的结课艺术,如歌曲收尾、诗歌收尾、图形收尾、实践收尾等,让读者既有理论上的收获,又有实践方面的指引。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结尾;方法;实例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精彩的好课应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一个精彩纷呈的高潮,但也少不了一个“课虽结,意未尽,思不止”的结尾。课堂结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正所谓“编篓编筐,重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收口”和“点睛”便是课堂结尾的神圣使命。作为教师,如果能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匠心独运,巧妙结尾,定会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种常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结课艺术,仅作引玉之砖。

一、歌曲收尾,余音绕梁

音乐是人类的第一语言,人类最深切的情感往往是用音乐来表达的。课堂收尾时,播放一首贴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歌曲,往往能收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鼓舞学生的实践热情的教育效果。

执教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天下父母心》一课时,课本43页小伟的信和45页母亲的账单开启了学生对父母之爱的认知,课堂上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父母之爱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思考。我在此基础上深情地总结道:

我们的欢乐,

是父母脸上甜蜜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父母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的成长,

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这时,周笔畅《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声在不知不觉间轻轻响起。

直达心底的朴实歌词,钻心入肺的至深亲情,《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将父母之爱表达得淋漓尽致、震撼人心,再加上周笔畅深情的演绎,更增添了这首歌的感染力。课虽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声里终止,但歌声却展开了学生思维的翅膀,父母之爱的旋律却久久在学生和教师心中回荡、慢慢地流淌……

二、诗歌收尾,诗情画意

诗歌用高度精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正如詩人谢冕所言:“诗不仅能够把我们的生活感受表达得曲尽其妙,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在精神上创造出一个更为理想的境界……能够理解并欣赏优美的诗歌,无疑将丰富我们的生活,久而久之,它将使我们的趣味变得更加高雅,心灵变得更加美好。”用一首与课堂主题一致的诗作为课堂结尾,往往能收到让人流连忘返的效果。

我在教学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这一课时,是这样结尾的。

当学生认识了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知道了责任来自于社会道德、习俗和法律等方面的要求以后,我和学生一起根据中学生的社会角色,绘制中学生自己的责任图。学生从中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和承担责任的自豪感。于是,我说:

我们的家庭因“责任”而和睦;我们的校园因“责任”而优美;我们的社会因“责任”而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公民都积极承担起与自己社会身份相应的责任,做到在家庭是一位好成员,在单位是一位好职工,在社会是一位好公民。老师这儿有一首小诗,我们一起看一看(轻轻朗读诗歌):

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

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

后来啊,责任又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儿女在里头。

这首以责任为主题的诗,既把我们对身份与责任之间关系的生活感受表达得曲尽其妙,又将理论与现实、课堂与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柔和的音乐声中,在深情的朗读声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责任如此温暖,世界如此美妙!当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和同学们还在这首诗营造的理想境界中流连忘返,回味着,思考着……

一节内容深刻的课,加上一首意味隽永的诗,再加上师生的共同创造,课堂的功效被放大。

三、图形收尾,启迪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你作为教科学基础知识的老师,不应当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当成为青年思想的主宰者。”教师必须以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如果此环节能辅之以简单的图形,不仅能使复杂的知识、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从而顺利归纳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升华学生认识;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提升教育主题。请看:

在执教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时,我用上面一把伞的图形作为课堂结尾。(上课过程中已经把板书内容设计成伞的形状)我边画伞边用形象的语言归纳:

在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我们保驾护航;有家庭、学校、社会、司法这四道防护线组成的保护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感激党和国家的关怀,我们感恩父母和老师的关爱。

“一把伞”的结尾能画龙点睛地概括一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一把伞”的结尾进一步提炼、升华了学生认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四道防线,更需要自身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一把伞”的结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珍惜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健康成长,回报社会。

四、实践收尾,融入社会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也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由此可见,广大教师理应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家庭中、社会上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如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长辈》一课的课堂结尾,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句感恩的话,并把纸剪成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形状,放在父母第二天上班时最容易发现的地方等。

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探究、体验、感悟、内化、践行,从而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引领学生积极实践,融入社会的课堂结尾,有利于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温馨的、有魅力的、可信可行的道德生活课程。

结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尾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勤于思索,巧于构思,敢于创新,一定能演绎出“课虽结,意未尽,思不止”的精彩课堂结尾,从而将课堂推向一个新高度,使整堂课浑然一体。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实例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