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经济贡献分析

2016-01-27 01:53李思衡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辽宁省

李 晖, 李思衡

(1.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2.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经济贡献分析

李晖1, 李思衡2

(1.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110041; 2.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辽宁 大连116023)

摘要:根据税务部门采集的最新装备制造企业数据,分析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运行情况和辽宁省经济结构转型的现状,揭示了辽宁省经济运行和发展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 装备制造业; 经济贡献

一、 辽宁装备制造业经济贡献分析

根据企业年度税收调查数据资料及统计年鉴数据,对2012—2013年度涵盖35 518户调查企业、19 429户工业企业、18 237户制造企业、7 909户装备制造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本文。

为进一步合理判断某项分析指标的经济贡献可比程度情况,构造以下三个指标:经济贡献系数、资产产出系数和收益贡献系数。其中:经济贡献系数=企业增加值占比/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其经济含义是考察分析指标的相对销售收入中含有相对增加值的程度系数,其值大于1表明贡献较大。资产产出系数=企业总产值占比/企业资产总额占比,其经济含义是考察分析指标的相对占有的社会资源中含有相对产出的程度系数,其值大于1表明贡献较大。收益贡献系数=企业利润总额占比/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其经济含义是考察分析指标的相对销售收入中含有相对利润的程度系数,其值大于1表明贡献较大。

1. 行业经济贡献

2013年,辽宁省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即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冶金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5%、17.1%、16.4%和20.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最高。税收调查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部分财务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调查的工业企业比重均为最高(见表1),凸显辽宁装备制造业在整个工业领域的领军和支柱作用。

表1 四大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占比情况表 %

注: 数据来源于2013年税收调查报表系统。

以上税收调查中四大支柱产业三项指标情况是:装备制造业经济贡献系数接近1,资产产出系数和收益贡献系数两项指标均高于1,整体对经济贡献程度较高;而石化和冶金产业除了资产产出系数大于1外,增加值和利润的相对贡献较低;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相对贡献最高,而产值和利润贡献偏低[1]。

2. 内部经济贡献

从装备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情况看,汽车制造业多项指标比重较高,如利润总额超过一半,增加值、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等三项指标占比接近四成。综合排名第二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但该行业盈利能力不高,体现在其利润总额占比仅为5%,排在8个行业的第5位。各项指标占比最低的是仪器仪表行业,各项指标占比均未达到3%。综合三项经济贡献系数情况看,汽车和仪器仪表两个行业贡献较高,通用设备则贡献度最小(见表2、表3)。

表2 各行业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情况表 %

注: 数据来源于2013年税收调查报表系统。

表3 2013年各行业经济贡献系数情况表

注: 数据来源于2013年税收调查报表系统。

3. 地区经济贡献

2013年, 大连和沈阳地区由于经济总量较大, 调查的装备制造企业户数多集中这两个地区, 合计占比70.7%, 其中大连市调查户数超过全省一半。 从主要财务指标占比情况看, 沈阳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企业增加值和企业总产值占比均为全省最高, 占比均超过45%。 大连地区资产规模和职工人数占比居首位。 其他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相对于两市差距较大, 其中鞍山、营口和丹东等三个地区各项指标占比相对高一些, 盘锦、阜新和本溪等三个地区占比最小(见表4)。

表4 2013年省内各市装备制造企业部分指标占全省比重情况表 %

注: 数据来源于2013年税收调查报表系统。

从2013年各市装备制造企业经济贡献系数情况看,沈阳市三项指标均高于1,较好的地区有丹东、锦州、鞍山和大连等4个地区,朝阳、盘锦和阜新综合贡献程度最小(见表5)。

表5 2013年各市装备制造业经济贡献系数情况表

注: 数据来源于2013年税收调查报表系统。

二、 辽宁装备制造业税收贡献分析

税收贡献率是指企业各项税收总额与其平均资产的比例关系。这一指标反映企业占用社会资源对税收的贡献情况,是分析企业效益与税收关系的一项重要指标[1]。具体公式如下:

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税种繁杂,部分税种减免、扣除项目较多,部分企业产品涉及多项税种和重复征税等因素,不同行业企业、不同货物劳务税收贡献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以下的企业税收贡献率仅分析企业的国内增值税贡献情况,因为国内增值税适用全部工业企业,且税收占比最高,税基为企业的增加值。其公式为:

2013年装备制造企业增值税贡献率为18.95%,比全部工业企业高1.5个百分点。从所属8个行业情况看,汽车行业贡献率最高,达到23.53%,电气机械、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等3个行业贡献率也超过20%,铁路、船舶和通信设备最低,分别为9.56%和2.96%(见表6)。近年来,全球的船舶制造业始终处于低迷状态,订单大幅下降,同时该行业生产周期较长,一个年度的增值税纳税情况一定程度上与增加值不能完全对应和匹配。通信电子设备贡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该行业产品没有核心技术,附加值较低。

表6 全省装备制造企业所属行业增值税贡献率情况

表7数据显示,从企业规模情况看,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与增值税贡献率呈明显的反向变化趋势,即规模越大,贡献越小。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增值税贡献率为17.83%,500万元以下企业则增加近1倍,达到34.18%。

表7 全省装备制造企业分规模增值税贡献率情况

三、 制约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1. 制约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 区域分工协同较弱,尚未形成整体优势。在外部环境方面,辽宁区域一体化不够整合,尚需加大同东北其他省及省内各市之间协调力度。在核心城市方面,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亟需核心城市的带动,而沈阳、大连一些经济指标总量差距较大,对其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不够。在生产效率方面,辽宁装备制造业没有形成高效的产业链,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尚需进一步强化。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辽宁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尚未形成产业体系,还处于低服务形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 装备制造业传统与新兴发展失衡。辽宁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失衡,通用、专用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产值(66.8%)、税收(77.4%)上占比较大,得益于众多竞争力强的机械制造企业(辽宁生产的机械制造产品占东北地区80%以上)。相比之下,其他行业占比重较低,如电子及通信、仪器仪表等新兴装备制造业。这说明辽宁的新兴装备制造业有待发展。

(3) 地区、行业发展过度集中。沈阳和大连集中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企业[2],2013年,除两市外的其他12个市的税收收入比重只有13.1%。全省装备制造业纳税百强企业中,前10强均来自沈阳和大连。其他12个市只有14户企业入围。此外,8个行业中,只有汽车制造业实现迅猛发展,其他7个行业则增和乏力,说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行业发展极不均衡。

2. 加快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1) 树立改革创新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深刻认识到辽宁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增速放缓期、结构调整的镇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的新阶段,三期叠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是当前老工业基地最显著的阶段性的特征,应以此作为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做出决策和判断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眼点。要把近期要解决的难题和长远要达到的目标更好的结合起来,找到平衡点,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突出的位置。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各项政策举措[3],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建立顺畅的地区间合作联动机制。从宏观和微观多层次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生产要素、整合优势资源、规划布局、协同研发、分工合作,构建区域一体化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

(3) 着力打造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沈阳和大连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土地、政策实施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建议辽宁培育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装备制造业产业层集,并以点带面,辐射和带动整个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4) 提高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实力。装备制造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产业,规模经济、技术创新,是实现收益的重要方式。为此,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产品优势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同时联动装备制造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实力。

(5) 扶持民营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民营资本向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将有利于促进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制造业,强化民营企业与机床、造船、汽车、轴承等重点主机制造厂的配套协作,在加速发展重点企业的同时,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形成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局面。主要措施包括:积极构建与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构成多元化投资主体,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

(6) 拓展并延伸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尽管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但同生产性服务业相比,利润率相差较多。辽宁应将装备制造业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吸纳大批高技能人才,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凤瑞,苗壮. 辽宁装备制造业税收贡献及对比分析[J]. 地方财政研究, 2012(3):53-56.

[2] 李晖,孙立. 经济结构优化与税收可持续增长[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2.

[3] 辽宁省人民政府. 省装备制造业专项规划[Z]. 2005-04-17.

【责任编辑孙立】

——————————

Economic Contribution Analysi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LiHui1,LiSihe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2. School of Accounting,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quipment department of taxation collectio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peration situ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ar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the economic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in Liaoning Province are reveale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Liaoning Provinc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conomic contribution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1-0005-04

作者简介:王俊华(1990-),男,安徽池州人,沈阳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庆杨(1961-),男,辽宁凌源人,沈阳大学教授。

基金项目:沈阳市科技规划研究项目(f13-315-5-39)。

收稿日期:2014-05-09

中图分类号:F 812.42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辽宁省
辽宁省2017年PM2.5浓度预期下降9.1%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机理与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