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夏季香菇袋料覆土地栽技术规程

2016-01-27 02:14:48李术臣王伟男张建琴
中国食用菌 2016年5期
关键词:菌棒出菇覆土

李术臣,王伟男,张建琴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0;2.阜平县农业局,河北 阜平 073200)

山区夏季香菇袋料覆土地栽技术规程

李术臣1,王伟男2,张建琴2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0;2.阜平县农业局,河北 阜平 073200)

河北省太行山区夏季香菇袋料覆土栽培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的香菇栽培模式。详尽总结了该项技术的操作规程,突出了山区特色。着重叙述了棚室、畦床建设,以及菌棒入棚后的管理技术,均具有较好地可操作性。

夏季;香菇;袋料;覆土栽培;技术规程

香菇袋料覆土地栽模式,与常规架式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棚室建设投资少,技术易掌握,管理简便,单棒产量高,优质菇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1]。

过去北方袋料栽培香菇大都是冬季制棒接种,春季发菌转色,经过艰难地越夏管理,秋冬季进入出菇阶段,习惯上称这种栽培模式为顺季栽培。此种栽培模式夏季没有鲜品香菇上市,而且菌棒越夏管理十分困难,极易出现高温烂棒,造成极大地经济损失。为了填补市场空白,提高菇农的经济效益,许多地方都在探索适合当地田间的夏季地栽香菇技术[2-5],我们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在河北省易县、阜平县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山区的地理条件研究出适合本地区的高温夏季香菇袋料覆土地栽模式,使出菇期在5月~11月。此栽培模式既不用风机水帘降温也不用水雾机降温,只是科学利用自然条件,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填补了顺季香菇的淡季,解决了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季节不产香菇鲜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香菇出口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了菇农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现将该项技术总结报道如下。有关制棒、接种、发菌、转色及病虫害防治等与顺季菇相同部分不予赘述。

1 栽培季节安排与品种选择

11月~翌年3月为装袋接种阶段,1月~4月为发菌培养阶段,5月~11月为出菇管理阶段。

选用适应性好、耐高温出菇的高温型、中高温型香菇品种是香菇夏季栽培的关键,因反季节地栽香菇,出菇阶段要经过高温炎热的夏季,所以北方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优质、高产的耐高温型品种,夏季菇品种的推广,一定要先进行2年~ 3年小范围的试验试种,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进行了多品种对比,品比结果表明,中高温型品种紫荆60地栽表现良好。试验表明紫荆60适合在太行山区的易县、涞水县、涞源县、阜平县高海拔区域进行夏季袋料覆土地栽。

2 场地的选择及土壤条件

出菇棚应建在山区海拔高、地势平坦的区域,高海拔夏季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香菇生长;另外山区沟壑纵横,选择夏季菇的生产场地时要咨询当地的群众,选择在夏季的风道区域。在风道处,夏季的夜晚大部分时候能够出现凉风,有利于菇棚降温。这是山区独有的特点,在香菇生产中应该充分利用。夏季是多雨季节,菇棚要远离河道和低洼的积水区域。

香菇生长虽然对土壤条件没有要求,但是夏季生产菇棚大多采用喷水降温措施,为了避免菇棚内积水,要选择沙壤土质或细沙地块。必要时可以采用客土的办法做畦。做畦用的土壤要精细,无石子和枯枝烂叶。

3 菇棚与畦床建造

菇棚朝向:根据山区特点,菇棚要顺风向建设,没有东南西北的固定要求,有利于通风降温即可。

棚室结构:大规模园区生产采用双层弓棚结构,外层为遮阳网棚,内棚为薄膜保湿棚。外层棚高3.5 m,遮阳网的遮光度为90°,达到“二分阳八分阴”的效果。内棚高3 m,宽度为6 m~8 m。内棚钢管骨架要牢固,内棚配备卷帘机和棉被。棚长30 m~60 m即可,夏季生产,菇棚不宜过长,过长的菇棚不利于快速降温。棚外要修建排水沟,这样既能保湿又能防止雨水灌入菇棚造成损失。另外,为了增加遮阳效果,有条件的园区可以在生产棚周边栽种速生遮阳林。

畦床建设:首先沿棚的长向将棚一分为二,两侧做畦床,畦面要平整,畦高20 cm,中间建设宽50 cm的作业道,作业道兼具水渠功能,即水渠的底部低于两侧畦床面20 cm,棚内排灌渠道与棚外排水渠联通。在畦床上方安装微型喷淋设施,以利保湿降温。

4 菌棒入棚覆土与温湿度计的安放

4月底~5月上旬,选择晴好天气,将完成转色培养的菌棒移入生产棚,用锋利刀片划开菌袋薄膜将其剥离,平排于畦面,菌袋间隔2 cm~3 cm,用覆土把菌袋缝隙和两端填满塞严,菌袋表面3 cm不覆土,留其长菇。覆土要选择保湿性能好、不易板结、无污染的沙壤土,过筛去掉碎石杂物,在烈日下暴晒2 d方可使用。

地温计入土深度要与菌棒入土深度一致,棚内温湿度计的悬挂高度在菌棒上方10 cm~20 cm处。不可以过高,夏季棚内高度不同温度相差很大,只有地面以上10 cm~20 cm处的温度和湿度影响香菇的生长。

5 出菇管理

菌棒覆土后喷重水1次,之后每天喷水3次。因天气日渐炎热,而此时夜间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因此要掌握中午喷水时间略长于早晚2次以利降温,并使棚内湿度保持在85%左右。经4 d~5 d的干湿交替和温差刺激进行催菇,菌棒即可长出菇蕾;为使菌棒多产优质菇,又不消耗过多养分,须及时疏蕾。随着幼菇的生长,要逐渐减少喷水次数,缩短喷水时间,并根据情况定时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促进幼菇健壮生长;当香菇长至七分、八分熟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注意清理残存于菌棒上的菇脚,以免引起菌棒腐烂。对因转色太深、菌皮过厚或过硬,放大气太早,表面瘤状物过多的菌棒,可采取人工催菇措施,选择接近傍晚时间,用塑料板或木板轻拍菌棒表面,拍打力度以菌棒充分震动而不变形为度,拍打后再延用正常的出菇管理措施,直至菇蕾长出。排畦后的菌棒表面不长菇,而从底部长菇,同时也直接影响相邻菌棒出现同样状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菌棒底部覆土不实,使新鲜空气进入。解决的方法是取出菌棒,清除底部长出的香菇后放回原位,把菌棒之间和两端的缝隙用覆土填满,填不满的间隙用水冲实后再次填土即可。

第1潮菇采收完毕后,停止喷水,进行1周左右的休菌。待菌棒含水量降低,表面菌皮变硬,采摘头潮菇留下的伤口恢复至红棕色,再喷重水1次,重复上面的出菇管理措施,即可进入第2潮菇的生产。

第2潮菇生长已经进入6月、7月份,气温和低温都不适于香菇生长,这时进入夏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上午10点开始将内棚的棉被放下4/5,内棚薄膜四周要掀起,四周通风降温,棚室内和棚室外的排灌渠内要放满水。下午17点后将棉被卷起,利用山区夜晚的凉风降低棚室温度,若有山泉水,此阶段可以利用流动的山泉水降温,同时要定时查看地温计和地表以上10 cm~20 cm处的温度和湿度,这两处的温湿度决定香菇的生长。下午14点左右查看温度,10 cm~20 cm处的气温控制在30℃以下,地温控制在25℃左右,高温型香菇能够正常生长。

[1]王金生,蔡丽静,史会普.夏季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39-40.

[2]徐德邡,陶莉,郭飞.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7):967,1059.

[3]王文志,刘志军,刘连强,等.林地香菇覆土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07(3):15-17.

[4]吴学谦,陈士瑜.香菇生产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10-323.

[5]陈红.陇东地区香菇周年栽培种引种试验[J].食用菌,2008(3):24-26.

S646.1

A

1003-8310(2016)05-0091-02

10.13629/j.cnki.53-1054.2016.05.024

李术臣(1963-),男,本科,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研究。E-mail:lishuchen001@163.com

2016-07-15

猜你喜欢
菌棒出菇覆土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食用菌(2020年2期)2020-12-22 22:19:42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今日农业(2018年5期)2018-03-24 05:53:12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21
百病傻
农业知识(2017年9期)2017-04-10 07:07:58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