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心率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2016-01-25 03:21刘丽英王艳秀齐艳红刘秀荣刘星梁洁刘卫华曹正新
河北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刘丽英 王艳秀 齐艳红 刘秀荣 刘星 梁洁 刘卫华 曹正新

静息心率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刘丽英王艳秀齐艳红刘秀荣刘星梁洁刘卫华曹正新

【摘要】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06年—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资料完整为5 153例,其中女性2 043例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至2011年度体检时RH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RHR<64次/min,64次/min≤RHR<70次/min,70次/min≤RHR<77次/min、RHR≥77次/min共4组,分别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HR对baPWV的影响。结果2 043例女性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2±10)岁,平均baPWV为1 488.9 cm/s; 4组平均baPWV分别为1 405、1 440、1 492和1 637 cm/s; baPWV≥1 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40.2%、40.5%、53.1%和64.1%。影响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RHR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组baPWV≥1 400 cm/s的风险均增加,其OR值分别为1.48(95% CI 1.05~2.08)、2.44(95% CI 1.71~3.48)和2.41(95% CI 1.67~3.48)。结论RHR是中老年女性ba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静息心率;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 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16-2513-04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6.039

收稿日期:(2015-01-13)

作者单位: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刘丽英、刘秀荣、刘星、梁洁、刘卫华、曹正新),心内三科(王艳秀、齐艳红)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是指脉搏波在一定的时间内沿动脉壁传导的距离,是早期诊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手段[1]。RHR增快可以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2]。欧美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群中PWV随着RHR的加快而增加[3]。而国内鲜有RHR与PWV的关系的研究报道,尤其对于中老年女性这一处于绝经期前后的特殊人群上述两者关系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为此,我们依据开滦研究(注册号ChiCTR-TNC-11001489)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9312-008-004)的资料,分析了RHR与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WV,baPWV)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十一家医院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共有101 510例职工参加了本次健康查体,其中女性20 400例。2009年12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卒中临床实验和研究中心人员,在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职工中按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所得的40岁以上全国人口性别和年龄的比例[4],根据每两岁一个年龄段按比例分层随机抽取开滦集团职工作为研究人群,并于2010 至2011年对研究人群进行了第三次体检。

1.2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①性别不限;②种族不限;③年龄≥40岁;④认知能力无缺陷,可以完成问卷者;⑤同意参加本研究者。

1.2.2排除标准:①身体严重残疾不能接受检查者;②既往有脑卒中(不包括腔隙性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的患者;③不同意参加本研究者。

1.3流行病学调查、人体测量指标流行病学调查及人体测量指标见本课题组已发表文献[5]。其中RHR测定方法为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min后,平卧位测十二导联心电图,选择Ⅱ导联连续描记5个RR间期,以平均RR间期计算RHR;血压测量方法为:受试者测量血压前30min内禁止吸烟或饮茶、咖啡,背靠静坐15min。采用经校正的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连续测量3次,每次测量间隔1~2min,取均值。吸烟定义为近一年平均每天至少吸一支烟;经常锻炼定义为每周锻炼≥3次,每次持续时间至少30min。

1.4生化指标测定于体检当日上午7∶00~9∶00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ml,分离并提取血清,用于生化指标

检测。生化测定指标包括: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统一用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生化指标,由同一组专业检验师操作。

1.5 baPWV测定采用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BP-203RPEⅢ网络化动脉硬化检测装置采集baPWV数值,通过网络连接,直接读取数据。检查室室温保持在22~25℃,测量前嘱受试者不吸烟,休息5min以上,录入受试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嘱其穿薄衣,检测开始时受试者保持安静,去枕平卧,双手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将四肢血压袖带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带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2~3 cm,下肢袖带气囊标志位于下肢内侧,袖带下缘距内踝1~2 cm,心音采集装置放于受检者心前区,左右腕部夹好心电采集装置,对每位受试者重复测量两次,取第2次数据为最后结果。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医学/科学报告(1993年)的判断标准,baPWV<1 400 cm/s为周围动脉硬度正常; baPWV≥1 400 cm/s为周围动脉硬化[6]。本研究取左、右两侧baPWV中的较大值进行分析。

1.6统计学分析体检数据均由各医院终端录入,通过网络上传至开滦医院计算机室,形成oracle数据库。2010至2011年数据资料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卒中临床实验和研究中心的人员双录入,并由开滦医院心血管试验组核实,建立EpiData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性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采用Welch法;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HR和baPWV的关系,P<0.05(双侧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在参加2006至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中按上述抽样标准共抽取5 852例作为研究对象,完成第三次健康体检且符合入院标准的5 440例研究对象中女性共2 183例,其中93例baPWV资料不完整,47例RHR资料缺失,3例汞柱式血压计测量SBP资料不详,用BP-203RPEⅢ网络化动脉硬化检测装置采集的右上肢SBP数值替代,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为2 043例。在纳入统计分析的2 043例研究对象中,2010至2011年度体检时研究对象的年龄40.0~88.3岁,平均(52±10)岁,平均baPWV为1 488.9 cm/s,平均RHR为71.3次/min。

2.2 RHR四分位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根据2010至2011年度体检时RHR水平,按照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第一分位组RHR≤64次/min,第二分位组64次/min<RHR≤70次/min、第三分位组70次/min<RHR≤77次/min、第四分位组RHR>77次/min。四组平均baPWV分别为1 405、1 440、1 492和1 637 cm/s。baPWV≥1 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40.2%、40.5%、53.1%和64.1%。年龄、SBP、DBP、RHR、BMI、baPWV、TG、FBG和hsCRP水平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

表1 四分位组人群的一般情况x±s

表1 四分位组人群的一般情况x±s

注: SBP:收缩压; RHR:静息心率; BMI:体质指数; baPWV: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TG:甘油三酯;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BG:空腹血糖; hsCRP:高敏C反应蛋白;以M(Q1~Q3)表示;与第一分位组比较,*P<0.05;与第二分位组比较,#P<0.05;与第三分位组比较,△P<0.05

组别  年龄(岁) SBP(mm Hg)DBP(mm Hg)RHR(次/min)BMI(kg/m2)baPWV(cm/s)≥1 400 cm/s(%) TG* HDL-C(mmol/L)baPWV LDL-C(mmol/L)(mmol/L) hsCRP*  经常锻炼(%)FBG第一分位组(n =528)  52±10  123±19  78±10  59.8±3.8  24.55±3.26  1404.69±290.86  212(40.2)  1.24(0.85~1.73)  1.68±0.43  2.55±0.73  5.22±1.00  0.88(0.50~1.79)191(36.2)第二分位组(n =529)  52±9  123±18  79±10  67.5±1.7*  24.55±3.09  1439.68±327.70  238(40.5)  1.22(0.87~1.83)  1.70±0.63  2.66±0.74*  5.32±1.22  0.90(0.54~2.00)156(29.5)第三分位组(n =518)  52±10  126±20  80±10*#  73.7±1.9*#  24.80±3.64  1491.55±328.80ab  275(53.1)  1.31(0.93~1.98)  1.67±0.43  2.61±0.76  5.58±1.56* #  1.01(0.60~2.26)161(31.1)第四分位组(n =468)  53±11* #△ 133±21* #△ 83±11* #△ 85.8±8.0* #△ 25.14±3.56* #  1636.63±428.29* #△ 300(64.1)  1.35(1.00~2.01)  1.68±0.45  2.64±0.77  5.64±1.45* #  1.20(0.70~2.78)144(30.8)F(χ2)值 3.78 24.48 25.41 2937.07 3.31 42.67 64.98  20.940.33 1.93 11.76  30.47 8.9 P值  <0.001  <0.001  <0.001<0.001 0.019  <0.001  <0.001  <0.001 0.803 0.123  <0.001  <0.001 0.179

2.3影响baPWV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一以连续baPWV作为因变量,静息心率作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静息心率对baPWV的影响,结果显示静息心率每增加1次/分,baPWV增加8.86 cm/s(P <0.01);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之上校正了年龄,结果显示静息心率每增加1次/min,baPWV增加7.68 cm/s(P<0.01);模型三是在模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了SBP、BMI、FBG、HDL-C、LDL-C、TG、hsCRP和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结果显示静息心率每增加1次/min,baPWV增加5.07 cm/s(P<0.01)。见表2。

2.4影响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一是以baPWV作为因变量(baPWV<1 400 cm/s赋值为0,baPWV≥1 400 cm/s赋值为1),以RHR四分位分组作为自变量,以RHR第一分位组为对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HR与baPWV的关系。结果显示第三和第四分位组baPWV≥1400cm/s的风险增加,其OR值依次为1.69(95% CI 1.32~2.16)和

表2 影响baPWV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2.66(95% CI 2.06~3.44);模型2为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了年龄,结果显示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组baPWV≥1400cm/s的风险均增加,其OR值依次为1.49(95% CI 1.10~2.02)、2.59(95% CI 1.91~3.52)和3.84(95% CI 2.78~5.30);模型3为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了SBP、BMI、FBG、HDL-C、LDL-C、TG、hsCRP和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结果显示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组baPWV≥1400cm/s的风险仍增加,其0R值依次为1.48(95% CI 1.05~2.08)、2.44(95% CI 1.71~3.48)和2.41(95% CI 1.67~3.48)。见表3。

表3 影响中老年女性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研究显示: RHR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7,8]。PWV是反应动脉僵硬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分层、评估预后中有重要的意义。国外有研究发现RHR与PWV呈正相关[3,9,10],本文对我国中老年女性人群的RHR与baPWV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我们研究发现,随着RHR增快,中老年女性人群baPWV水平呈上升趋势;并且baPWV≥1 400 cm/s的检出率亦呈上升的趋势。RHR第一至第四分位组平均baPWV分别为1 405、1 440、1 492和1 637 cm/s; baPWV≥1 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40.2%、40.5%、53.1%和64.1%。本研究还发现随着RHR增快,年龄、SBP、BMI、TG、FBG和hsCRP等也增加,校正这些因素后,与RHR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第三、第四分位组baPWV水平增加,其OR值分别为1.48(95% CI 1.05~2.08)、2.44(95% CI 1.71~3.48)和2.41(95% CI 1.67~3.48)。国外有类似研究发现PWV随心率加快而增加,心率每增加10次/min,PWV平均增加(1.36±2.9)m/s[3]。以上均说明心率增快与中老年女性baPWV水平增加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发现,年龄、SBP、LDL-C、FBG和hsCRP等也是baPWV水平增加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19(95% CI 1.14~1.18)、1.05(95% CI 1.06~1.08)、1.21(95% CI 1.09~1.35)、1.33(95% CI 1.13~1.58)和1.07(95% CI 1.02~1.12)。

RHR增快与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在研究中。可能的机制为:(1)心率增快使得心脏舒张期缩短,平均动脉压升高,血管壁承受压力增大,导致动脉硬化;(2)随着心率增快,血管处于高张力状态的时间延长,动脉壁弹性纤维断裂,最终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3)心率增快,血流搏动性增大,容易损伤血管内皮,造成动脉硬化。而心率加快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一个可靠指标[11]。RHR增快可能为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及早阻断交感活性,或许可以有效地防止动脉硬化的进展。

虽然我们的研究证实了RHR加快与中老年女性人群baPWV增加存在显著关联,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样本量较大、队列相对固定,可反映不同RHR水平与baPWV的关系,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有一定意义。但是样本量的估算是以脑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并非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因而样本量的估计可能存在偏差。

参考文献

1 Boutouyrie P,Tropeano AK,Asmar R,et al.Aorticstiffness is an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rimary coronary events in hypertensivepatients: a longitudinal study.Hypertension,2002,39:10-15.

2 Whelton SP,Blankstein R,Al-MallahmH,et al.Association of resting heart rate with carotid and aortic arterial stiffness: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Hypertension,2013,62:477-484.

3 Lantelme P,Mestre C,Lievrem,et al.Heart rate: an important confounder of pulse wave velocity assessment.Hypertension,2002,39: 1083-1087.

4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主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74-76.

5姚涛,王张锋,李丽,等.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846-849.

6郑晓明,刘红敏,陈冀,等.中老年人群健康行为和因素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1157-1162.

7 Fox K,Borer JS,Camm AJ,et al.Resting heart rat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Am Coll Cardiol,2007,50:823-830.

8 Palatini P,Julius S.Elevated heart rate: amajor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Clin Exp Hypertens,2004,26:637-644.

9 Sa Cunha R,Pannier B,Benetos 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heart rate and high arterial rigidity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subjects.J Hypertens,1997,15: 1423-1430.

10 Haesler E,Lyon X,Pruvot E,et al.Confounding effects of heart rate on pulse wave velocity in paced patients with a low degree of atherosclerosis.J Hypertens,2004,22:1317-1322.

11 TochikuboO,Mizushima S,Watanabe J,et al.Base heart rate during sleeping in hypertensive and normotensive subjects.J Hypertens,2001,19:10-1137.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