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感染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研究

2016-01-25 08:50王粤李筱瑜宋旭霞李冬梅张敏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内科山东青岛266011
中外医疗 2015年29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脑梗死

王粤,李筱瑜,宋旭霞,李冬梅,张敏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内科,山东青岛 266011

近期感染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研究

王粤,李筱瑜,宋旭霞,李冬梅,张敏
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内科,山东青岛266011

[摘要]目的总结感染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方法该研究活动中的实验组整群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58例;对照组同期随机选择住院的149例非脑梗死病人,分别统计两组病人感染率、感染部位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结果研究表明,卒中危险因素中,实验组23.26%吸烟,1.16%高血压,11.24%高脂血,13.57%冠心病,29.07%糖尿病,6.20%短暂性脑缺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近期感染已成为急性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脑梗死;期前感染;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为了探讨感染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者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58例视作病例组,再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病人149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旨在研究探讨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病率、改善预后的重要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该研究整群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该院住院接受诊治的25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03例,年龄35~95岁,平均年龄71岁。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脑梗死病史≥6月)病人149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60例,年龄36~97岁,平均年龄70.7岁。由于两组病人在各项临床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所以值得对比。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以及既往危险因素,即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等。(2)详细记录各组此次发病前一个星期之内出现的感染史,再结合其感染情况进行诊断。(3)对于合并感染的病例,均予以经胸部CT,尿液分析或细菌培养进行证实。

1.2.2根据超声学特征将脑梗死病人颈部斑块分为强回声斑块和低回声或不规则回声斑块。稳定斑块标准为:颈动脉斑块呈强回声,且表面光滑者。符合以下标准之一者为不稳定斑块:呈低回声和不规则回声暗区;表面不光滑,有火山口样龛影;偏心指数(斑块厚度/对侧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2;斑块内有血流信号(提示斑块溃疡或斑块内出血)。溃疡斑:为混合性回声斑块,表面不平滑,有“壁龛”样影像。

1.3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该组研究数据,通过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两组病患卒中危险因素的水平对比

两组病患在卒中危险因素的水平之间对比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卒中危险因素的水平对比

2.2两组病患感染率对比

实验组中病前一个月内感染率超过对照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两组病患在第二星期至第四星期内感染率之间的对照则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感染率对比[n(%)]

2.3两组病患病前一个星期内病原体情况以及感染种类

两组间感染病原体的对照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患病前一个星期内病原体情况以及感染种类[n(%)]

3 讨论

临床研究人员发现近期感染以及慢性、感染性的疾病都属于卒中的诱发因素或者是危险性因素,且任何致病性微生物都会在短期内提升卒中风险[3]。与此同时,呼吸道发生感染、泌尿系统发生感染的病例,三天之内出现首次卒中症状的风险非常高,且风险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降低。

在该次研究活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病患病前一个月内机体感染率达到15.50%,对照组感染率是8.05%,比较极其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症状通常在病前一个星期内出现,表明感染早期出现急性脑梗死等病症的危险性非常高,而近期感染也成为急性脑梗死病患的一种独立性危险因素[4]。

当急性感染症状出现之后,通常会呈现出高凝状态,不但会激活凝血途径,还会抑制抗凝血相关途径,因此还可能成为感染后卒中的诱发机制。肿瘤坏死因子以及IL-6等促炎性细胞因子都会使血管内皮逐渐变为促凝细胞层,并对血管内皮的组织因子、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因子的抑制剂表达造成一定抑制作用,使组织纤维的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因子表达受到抑制,纤溶的活性也会因此而降低[5]。同时,经由抗凝血因子蛋白-血栓对蛋白进行调节之后,在促炎因子直接作用下,表达会显著降低,因此不但会对血管的内皮细胞造成作用,对于促炎因子、CRP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都会产生影响。

炎症反应阶段中,蛋白S、C4b结合蛋白的蛋白浓度会升高,使蛋白S系统、抗凝血蛋白C被破坏,而且感染还会激活血小板。动脉粥样硬化属于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病理基础,其病理、生理过程中,感染可能会全程参与[6-7]。在该组对象中,较之对照组,实验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桂雄[7]等人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脉粥样硬化斑块通常呈现出易损斑块、破裂等情况,斑块内还有许多炎性细胞,在微生物病原体作用下,血管壁细胞会受到感染,内皮功能呈现出紊乱状。同时,平滑肌细胞出现增生的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的形成速率也会随之加快,以至于加大卒中风险[8]。由此可见,近期感染已成为急性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冯骏,秦皓,刘丽华,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和血糖水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9):1536-1538.

[2]云宗金,周颖,王幼萌,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水平的关系研究[J].安徽医学, 2012(3):298-299.

[3]路文革,张建平,孟凡超,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相关性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4(5):351-354.

[4]孙志华,李兰,康志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RNA表达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8):918-919.

[5]杨素静,宋晴,郝秋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XC趋化因子16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2014,9(11):1599-1601.

[6] Liu Huanhu, Ling-yan, Eppinger S. sourcing by design. Nature of carotid plaqu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plasma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type half skin amino acid levels[J]. Journal of doctor visits(semimonthly),2013(12):47-48.

[7]白舒霞,董梦久.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IL-1在近期感染中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 23-24.

[8]檀朝明.近期感染与急性脑梗死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83.

Correlation Between Recent Infe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rotid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Yue, LI Xiao-yu, SONG Xu-xia, LI Dong-mei, ZHANG M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266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relation between infection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 nature of carotid plaques. Methods In this study, 25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October 2010 and December 2012 were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other 149 patients withou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randomly. The infection rate, infection location, and the nature of carotid plaque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in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smoking accounted for 23.26%, hypertension for 1.16%, hyperlipidemia for 11.24%,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or 13.57%, diabetes for 29.07% and transient ischemic for 6.20%,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Recent infe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Pre-infecti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Risk factors

收稿日期:(2015-07-10)

[作者简介]王粤(1970.5-),山东青岛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10(b)-0069-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猜你喜欢
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前列地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