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靓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郑州 450053
PCR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的价值探讨
张璐靓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郑州450053
【摘要】目的探讨PCR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PCR定量检测方法对脑脊液标本的微量白血病细胞进行检测,同时选择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行相同的检测。观察比较2组检查结果,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CR阳性情况与脑脊液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等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均为PCR阴性,观察组中16例(共26份脑脊液标本)检测为PCR阳性,其中TCRr阳性4例,IgH CDR-Ⅲ阳性16例。先于常规脑脊液检查,同时与脑脊液检测获得阳性结果的分别有5例和9例。临床症状出现前检出、出现临床症状后检出阳性结果的患者分别有11例和3例。其余2例PCR阳性患者无临床症状,且经脑脊液检查无异常。所有PCR阳性患者经治疗后均转阴。结论PCR方法能对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进行较准确的检测,且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PCR检测;中枢神系统白血病;临床价值
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造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PCR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本次参与调查研究的患者均为12岁以下,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中制定的诊断和分型标准[2]。男26例,女11例;年龄4~12岁,平均(7.3±1.4)岁。其中,36例处于疾病的缓解期,8例为治疗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男30例,女14例,年龄4~12岁,平均(7.1±1.5)岁。2组被检测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分别采集被检测者的脑脊液标本,每份4~6 mL,其中处于缓解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每人采集3份脑脊液标本,治疗期患者和健康儿童每人采集1份脑脊液标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和健康儿童分别采集116份和40份脑脊液标本。将脑脊液进行离心分离,获得细胞沉淀物后加入蒸馏水(0.5 mL)混合至均匀,转移到EPP endorf管中,水浴加热15 min,冷却后再次离心,去除细胞碎片,在上清液中加醋酸钠与无水乙醇,二者的剂量分别为上清液的1/10和2倍,置于-20 ℃的冰箱中冷冻>2 h,再次离心,室温下进行干燥,并在TE10中溶解。
以TD-Veq和TD-Jr作为PCR引物扩增TCRr基因,以TD-V和TD-J扩增IgH CDR-Ⅲ基因。将模板DNA加入反应体系中,经高温(95 ℃)变性,加Taq dNA聚合酶以及石蜡封口,不同温度下循环反应(依次选择93 ℃、55 ℃和72 ℃)后。将PCR反应液与溴酚蓝载样液混合、点样,在紫外检测仪上观察。
2结果
观察2组PCR检测结果可见,40例健康儿童检测均为PCR阴性,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16例(共26份脑脊液标本)检测为PCR阳性,其中TCRr阳性4例,IgH CDR-Ⅲ阳性16例。
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CR阳性情况与患儿的脑脊液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等进行对照,可见先于常规脑脊液检查、同时与脑脊液检测获得阳性结果的分别有5例和8例,无阳性表现2例。先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检出、出现临床症状后检出阳性结果的患者分别有11例和3例。其余2例PCR阳性患者无临床症状,且经脑脊液检查无异常。
3讨论
白血病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对患者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取得很大进步,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治疗后生存时间等均显著提高,但复发率仍高达30%~40%[3]。而研究证实微小残留病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的特殊性常成为白血病复发的根源,研究认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一半左右的B细胞,几乎所有的T细胞内均存在TCRr基因重排现象,而4/5的B细胞和1/10 T细胞均存在IgH CDR-Ⅲ基因(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产生的第3互补决定区)重排现象[4],通过PCR引物对其进行体外扩增则可对患者脑脊液中的微量白细胞进行有效检测。
本文健康儿童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而16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阳性,与常规脑脊液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对照后,只有2例不符合,且28.6%的患者检测阳性先于脑脊液,78.6%的患者先于临床症状出现。同时,考虑复发早期脑脊液中的白血病数量少,易漏诊。故PCR检测的敏感性更强。
总之,PCR方法能对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进行较准确的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参考文献
[1]吕晓东,辛亚萍,丁晶,等.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微小残留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关系[J].中医药导报,2014,17(17):59-60.
[2]宋斌,陈雁.脑脊液Cystatin C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2 360-2 361.
[3]徐翀,何妙侠,郑建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及其进展[J].海峡医学,2013,28(4):342.
[4]罗建蓉,贾永前.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监测微量残留性白血病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6,21(2):417-418.
(收稿2015-03-15)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2-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