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文 胡思韵 李丹丹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徐杨文胡思韵李丹丹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西部地区成为战略实施的“前线区域”。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将成为重要支撑,因此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亟须重新定位。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西部地方高校应注重提升高校软硬件建设水平、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引进优秀师资,并构建对流式的动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并倡导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推动亚欧各国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造福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国人民。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阐明中国愿与东盟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牵动中国、亚欧的“一带一路”战略展开了宏伟画面。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经国务院授权圈定了新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及重庆1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含2个核心(新疆、福建)、7个高地(西宁、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而这大多都属于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和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20个省(市、自治区)拥有7.2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38%;拥有地方普通高校1 15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0.81%,其中,本科高校481所,高职高专院校669所。*王康:《关于尽快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建议》,2015-12-01,http://edu.people.com.cn/GB/11115060.html。中西部地区已然成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最直接的“前线区域”,而教育发展是经贸发展、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这就决定了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一、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定位的必要性
传统的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实质上是高等教育区域化问题。所谓高等教育区域化,是指高等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服务,使之成为区域的文化科学中心。*芮国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江苏高教》2006年第6期,第34-36页。从传统意义上讲,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等方面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地方特征的智力和人才支持,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地方高校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重点目标。由此,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应用性特征。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西部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从战略实施的区域性思维来看,互联互通要求中西部地方高校不仅要关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要着眼于跨省域、跨国界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的实际和战略实施需要,打破地方性思维,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战略实施大系统;从人才培养方向来看,仅仅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不够的,应就战略相关的理论性问题展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搭建能切实指导区域内战略实施所必需的综合性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不仅要应对高校扩招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协调其他战略参与方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简言之,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中西部地方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思维、人才培养方向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新的定位。
二、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机遇
(一)巨大的人才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和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覆盖40多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0亿,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孙志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8月11日,第006版。该战略的实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沿线国家的各种资源得以迅速流转,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刺激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激活市场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开拓人才需求新领域,扩大了人才需求量。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既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关,也与劳动力市场及其供求机制有关。*马廷奇:《人才培养模式、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第34-39页。“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促使贸易、翻译、物流、金融、基建及旅游等方面就业岗位的大量增加,这给高校人才培养,尤其是中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
(二)互联互通的需求
“一带一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和科学交流的重要载体,将推动中国与战略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社会、文化和科技方面更广泛、更频繁、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而这要求周边国家和地区搭建互联互通体系。“一带一路”中的互联互通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欧晓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三位一体”互联互通的基础》,2015-12-01,http://www.drc.gov.cn/xsyzcfx/20141128/1-1243-2885207.htm。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规章的协商制定以及人员交流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足量的人才充当主体。不仅要求相应的实践人才,也需要为互联互通提供智力支持的专业性人才。概言之,优秀的人才是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力量,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将潜在地决定能否为互联互通提供强大的人才基础。
(三)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2015年10月17日,为推动沿线大学在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八国,我国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大学,韩国釜庆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等47所高校,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张玉洁:《47所中外高校共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2015-10-17,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510/t20151017_640048.html。这表明,尽管沿线各国和区域之间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面难免存在诸多差异,实力也各有大小,但为了共同发展的目标,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努力打造一个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开放包容的国际交流生态。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区域格局,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也要求形成“多元、多样、多层次”的智库生态,以趋同于开放、包容的国际环境,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唯有如此,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才能实现润色战略蓝图、紧密契合区域发展的目标。
(四)战略重要关联区域的推动
中西部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中迅速壮大,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资源、交流的局限,部分中西部地方高校仅仅着眼于地方性问题,忽视对外交流。中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关联区域,战略的实施要求关联区域的高等教育改变长期偏向地方型、内向型的发展节奏。这不仅给地方高校带来了对外交流乃至走向国际化的新平台,更成为中西部地方高校突破区域思维、实现快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三、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软硬件建设相对落后,妨碍战略融入
硬件主要指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基础设施中社会性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各类基础设施。*闫林君、马维珍:《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模式研究与探讨》,《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第9期,第279-281页。高校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其教学水平。中西部地方高校基础薄弱,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相关的教学设施、新媒体设施、实验室配置等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软件主要指高校专业设置状况,它是一项涉及人才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诸多内容的战略性基础工程。*郑继兵、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江苏高教》2013年第1期,第45-47页。中西部地方高校专业设置通常处于被动状态,存在专业设置全而不精、生源配置不均衡、前瞻性不足、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成为制约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障碍。
(二)对学生思想教育不足,难以应对战略需要
马克思·韦伯认为,当今教育如同社会生活一样,专业化是不可避免的,专业教育取代了人本主义,而“智识完整”应是大学讲堂提升的唯一目标。*安东尼·吉登斯:《政治学、社会学与社会理论:经典理论与当代思潮的碰撞》,何雪松、赵方杜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7页。我国高校教学长期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教学上,少数实验课和活动课也是服务于专业教学,造成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够强大,成绩优异却分不清善恶真伪;爱国主义精神强化不足,部分留学人才“留而不归”,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少数学生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时意识形态识别能力弱,出现了偏激思想等。“一带一路”战略涵盖数十个国家和区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意识形态,都存在诸多差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接触的信息趋于多元、朦胧和难以甄别,加深了大学生的思想困惑。
(三)师资力量薄弱,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后劲
中西部地方高校教师尤其学术能力较强的教师的流失较为普遍,政府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始终成效不佳。师资力量薄弱势必会影响中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绊脚石。
(四)人才培养模式略显封闭
“一带一路”是一项牵动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多个主体的大战略。当前,中西部地方高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一带一路”的到来,促使其人才培养理念变得更为宽广。从服务战略角度看,当前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较为封闭的,亟须打开思路、重新定位。
四、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策略
中西部地方高校应以现存问题为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把握战略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一)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
高校需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专业设置两方面着力提升高校软硬件建设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大力支持中西部高校建设。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地方政府在高校基础设施上均给予较大扶持。中西部地方高校需要提高相关实验室、信息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备,在科技化、数字化、便捷化程度上提升级别;设立战略建设人才培养相关部门,及时补充急需人才培养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在专业设置方面,服务社会需要和学术研究,保持动态、发展的灵活状态。战略实施期间,对外贸易升级,跨境电商、知识产品交易和电子物流等新型人才需求增加。无论是贸易增加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金融都是其背后的有力支撑,因而跨境金融人才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在“一带一路”大格局下,职业类别日趋多元化,专业设置应着眼于回应战略需求,在贸易、投资、基建及金融等关键性领域优化专业设置。
(二)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在应对“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过程中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时,处于战略“前线”的中西部地方高校应重点关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凝聚爱国情怀;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人才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吸引优秀人才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引进优秀师资,改进教学模式
中西部地方高校长期以来面临着优秀教师流失的窘境,导致高校发展迟滞、优秀生源缺失。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进程中,中西部地方高校首先要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减少教师流失: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创造更加公平的考评环境;协同培养,促进交流。通过与沿线国家或区域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外部教师资源,并使本校教师在交流中有所提高。其次,改进教学模式,结合数字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途径,引进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最后,针对战略相关重点专业方向,积极探索留学生、交流生培养模式,吸收、运用国际先进教学资源,缓解中西部地方高校的教学压力,有的放矢地培养出更适合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需要的人才。
(四)构建对流式动态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各主体处在一个动态的系统构造中。系统的力量不是各主体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分工协作、充分互动,更系统地发挥作用。系统内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呈现为对流式动态运作模式。要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问题,需要处理好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建构对流式互动培养模式,激发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首先,搭建高校—政府互联机制,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整体规划相契合,服务整体发展需要。其次,搭建高校—企业互动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再次,搭建高校—跨境高校合作机制,创造高校跨境合作机会,吸纳国际人才培养资源。最后,搭建学生—单位互通机制,实现大学生高校学习与单位实践的直接对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也能使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大幅度提升。
(责任编辑毛红霞)
Reflection on Talent Cultivation in Regional Univers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under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XU Yangwen, HU Siyun & LI Dandan
(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500,China)
Abstract:After the proposal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become the frontier area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Talent 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al universities not only faces many opportunities but also some problems. To integrate into the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al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educational awareness, recruit quality teachers, optimize teaching mode and build a dynamic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Key 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al universities; talent cultivation
收稿日期:2015-12-07
作者简介:徐杨文,男,安徽东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
DOI:10.3969/j.issn.1671-2714.2016.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