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红
(福州市第八医院超声科 福建 福州 350013)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发生通过性障碍。此病是小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回肠末端[1]。一般认为,肠管口径不同、肠壁肿瘤、肠蠕动节律失调等因素可能与此病的发生有关。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易出现阵发性腹痛,并伴有呕吐、果酱样血便、面色苍白、下肢屈曲、腹部翻挺等症状[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空气灌肠法和腹外手法复位法对早期肠套叠患儿进行治疗,但对于复位困难和发病超过48小时的患儿,只能为其采用肠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可见,及时对肠套叠患儿做出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直以来,临床上主要采用CT检查法和腹部超声检查法对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为了对比分析用腹部超声检查法和CT检查法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笔者对近期我院收治的60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肠套叠患儿。这60例患儿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标准。
②均经手术探查、直肠指检、空气或钡剂灌肠等综合性检查被确诊患有小儿肠套叠。③均未患有全身性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④均存在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肿块等症状。⑤均在其监护人的陪同下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60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5例,他们的年龄在60天~3岁之间,他们的病程在2小时~5天之间。这些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在进行手术前,我们使用腹部超声检查法和CT检查法对这60例肠套叠患儿的病情进行了诊断。其中,我们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使用的仪器为飞利浦非凡影像彩超仪。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方法是:①让患儿取平卧位。②将彩超仪探头的频率设置在3MHz~12MHz之间。③先用探头对患儿腹部的实质性器官进行常规扫查,以排除其患有其他腹部病变的可能。然后,使用浅表探头对患儿的腹部进行广泛扫查(若患儿腹腔内的气体较多影响成像的效果,可适当地对探头进行加压,以减少气体的干扰)。在进行扫查的过程中,医生须仔细观察患儿肠管的分布、形态、大小、边界及走行区域等情况。在探及腹部包块时,要注意观察包块的大小、位置、长度及内部回声等情况。同时,还要重点观察肠管有无扩张、腹部有无肿块和积液以及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等情况[3]。 我们进行CT检查使用的仪器为飞利浦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检查的方法是:①让患儿取平卧位。②用CT扫描仪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扫描检查。进行CT扫描的范围为从膈顶至腹股沟。扫描的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30~260mAs,层厚为5mm,螺距为1.0mm。③扫描结束后,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这些患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其中,(±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采取t检验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计数资料的分析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进行综合性检查的结果相比,用腹部超声检查法对这6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 96.7%(58/60),用 CT检查法对这6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70.0%(42/60)。用腹部超声检查法对这6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CT检查法对这6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用腹部超声检查法和CT检查法对6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肠套叠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此病患儿常伴有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肠管功能改变,从而导致其全身生理功能紊乱。目前,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盲肠活动度较大、肠壁肿瘤、肠息肉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等因素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3]。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CT检查法对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但该检查方法会对患儿造成放射性损害。因此,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腹部超声检查法因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图像易识别、诊断的准确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中。肠套叠患儿的超声影像主要表现为腹腔内的横切面上有大、中、小3个环形构成的“靶环状”或“同心圆”状包块,其圆心内为强回声团,其圆心外侧为低回声的圆形环(具体表现为“环中环”影像[4])。中环和内环在局部可见较强的回声团,其纵切面显示为对称的多层平行结构,呈高低相间的混合回声(或呈一致性高回声),其远端呈腊肠样结构。在肠套叠患儿发病的早期(套叠时间较短,肠壁尚未发生明显的水肿和充血),其肠壁回声无明显的改变、且肠壁内可观察到正常的彩色血流信号[4](在本次研究中,有43例患儿表现为此声像,经空气或钡剂灌肠造影+加压复位治疗后得以复位)。肠套叠发生的时间若较长,肠壁已经发生充血、水肿,但未发生坏死时,肠壁会出现增厚的现象(回声减低)。此时,“环中环”影像虽仍清晰可见,但肠壁内的血流信号会明显增多,肠壁血流阻力指数亦会有所升高[5](在本次研究中,有17例患儿表现为此声像,其中有9例患儿经空气灌肠+加压复位治疗后得以复位,另外8例患儿因加压压力太高而未能复位成功,故进行了手术治疗)。但是,当肠套叠发生的时间较长,肠壁发生明显的充血、水肿、坏死时,肠壁就会出现明显增厚的现象,进而导致回声明显减弱,“环中环”影像模糊不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8例患儿中,有4例患儿表现为此声像)。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进行综合性检查的结果相比,用腹部超声检查法对这6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CT检查法对这6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用腹部超声检查法对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高。因此,此诊断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1]Navarro O,Daneman A. ( 2004 ) Intussusception part 3: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ose with an identifiable or predisposing cause and those that reduce spontaneou sly.Pediatr Radiol,2014,34: 305-312.
[2]Fraukje W,Jan HA,Herma CH. Ileoileal intus susceptio n in children: ultrasonographic differentiation from ile ocolic intussusception. PediatrRadiol,2012,36: 1177-1181.
[3]Berrebi D,Ferkdadji L,Delagausie P,et al. Adenovirus and intranuclear inclusions in the appendix in children with acute intussusception[J]. Ann Pathol,1997,17(2):89.
[4]Fujii Y,Taniguchi N,Itoh K.Intussusception induced by vil lous tumor of the colon:sonographic findings[J]. J Clin Ultrasound,2012,30(1):48-51.
[5]Wang CL, Chea YW, Boll DT, et al. Effect of gadolinium ch elate contrast agents on 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ing of the liver, spleen, pancreas and kidney at 3 T. Eur J Radiol,2011, 80(2): e1-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