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基于西北五省产业结构趋同视角

2016-01-21 06:19赵菲菲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五省区位商省份

赵菲菲 敬 莉



“一带一路”战略下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基于西北五省产业结构趋同视角

赵菲菲敬莉

摘要产业结构趋同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而且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并延伸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结构趋同具有合意性与非合意性的特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会推进西北五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产业链的合理分工与布局,产业结构趋同的非合意性逐步凸显。新疆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如何紧抓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与构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大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经济的科学跨越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立足新疆,利用产业结构差异度指数与区位商对新疆与西北其余四省的产业结构趋同情况进行分析,并解释了新疆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以及是否具有合意性,对新疆如何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解决目前存在的产业趋同问题,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推进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北五省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差异度指数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西北各省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如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等产业问题。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前,各省份各自为政,产业问题只在省份内部显现。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随之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5年,《“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出台,“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一带一路”的构建应当是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带面的过程,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西北五省必然会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省份内部的产业问题也会日益凸显。由于西北省份资源禀赋具有相似性等特点,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未来将严重阻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在国家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如何解决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成为制约其核心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二) 相关研究及综述。

1.产业结构趋同的内涵与类型。

国内对产业结构趋同内涵研究最早的学者是塞风、朱明春(1990),他们认为所谓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指各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中,所表现出的某种共同的倾向。①夏兴国、李红斌(1998)认为,产业结构趋同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察,从质的角度讲产业结构趋同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产业或产品脱离了市场需要,在低技术水平上进行过分不经济的重复布局、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经济现象。②李帧(2012)提出,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分工深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产业经济现象,它一般表现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内产业结构、产业类型、产业定位和产业数量比例等方面的变化趋于一致。③

虽然学术界对产业结构趋同的概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产业结构趋同是一种动态的现象。

2.产业结构趋同产生的原因。

国内对产业结构趋同原因的分析具有多角度性,且不同区域间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的产生。但引起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总体可以归结为制度与非制度因素两种。此外,一些学者还从产业结构趋同的合意性和非合意性角度分析产业结构趋同产生的原因。

3.产业结构趋同的测度方法。

目前对产业结构趋同的测度多采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79年提出的结构相似系数法,具体测度公式为:

(1)

其中,Sij是i区域与j区域的结构相似系数,Xik是i区域k产业占整体产业的比重,Xjk是j区域k产业占整体产业的比重。Sij的值处于0到1之间,值越大,两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相似性越高。但该方法较宏观,单独使用会导致评价结果不合理。

1981年联合国专家提出了用结构差异度指数法来衡量国家间产业结构差异度,其公式为

(2)

其中Dij代表结构差异度指数,其余与公式(1)意义相同,但该值越大代表两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度越大。

此外,对产业结构趋同的测度还有克鲁格曼的结构差异度指数法、改进的克鲁格曼指数、区位商法、结构重合度指数法等。

国内学者对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除集中于对产业结构的内涵、产生原因以及测度方法等方面之外,还有对其分类以及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了探讨。但我国学者对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多集中于我国整体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趋同,对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研究方法与实证测算

(一)测度方法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立足于新疆选取联合国专家提出的结构差异度指数法,并结合区位商来衡量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度。由于区域间统计口径的差异,因此本文根据西北五省统计年鉴中的各行业的相关数据,对测度行业的数据根据与其对比区域的差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二)实证测度。

1.测度数据整理。

通过对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和青海五省的2013年统计年鉴进行整理,汇总了五个省份2012年各行业总产值。

2.结构差异度指数法。

根据公式(2)以及五个省份2012年各行业总产值的数据,分别计算新疆-甘肃、新疆-陕西、新疆-青海、新疆-宁夏的结构差异度指数,具体结果如表2。

3.产业区位商。

区位商,或称为地方专业化指数,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LQij为j区域i产业的区位商,qij为j区域i产业的产值,qi为产业i的全国总产值,q为全国的所有产业总产值,该值大于1说明j区域i产业部门的集中度大于全国水平,是j区域的专业化部门和产品输出部门,该值越大表明j区域i产业在全国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则产业的同构性越低。

利用数据对西北五省的区位商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表中加粗数字是指区位商大于1.5,说明该产业在区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倾斜数字是指区位商大于1但小于1.5说明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三)测度结果分析。

1.由表2新疆与其余西北四省的结构差异度指数可以发现新疆与其余四省的结构差异度指数均小于0.5,最高的为新疆-青海为0.42,最低的为新疆-甘肃为0.26,这说明新疆与其余四省的产业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表1西北五省各行业区位商

表2新疆与其他四省结构差异指数

表3   全国及西北五省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表4     西北五省三次产业区位商

2.由表1西北五省的区位商可以发现:五个省份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区位商都大于1,除宁夏外的其余四省份的石油和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区位商都大于1,除新疆外的其余四省份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区位商都大于1,除青海和宁夏外的其余三省份农副食品加工业区位商都大于1,除青海和甘肃外的其余三省份的食品加工业的区位商都大于1,这说明,西北五省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资源型产业,并且五个省份的优势产业具有很大的趋同性。

3.表4中加粗的数字表示区域产业区位商高于1。由表4可见,新疆的三次产业区位商分别为1.74、1.02、0.81,说明新疆第一产业相对全国来讲具有绝对比较优势,新疆的特色农业尤其是棉花、畜牧业的发展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新疆第二产业区位商略高于1,说明新疆第二产业也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主要原因得益于新疆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相对第一、第二产业来讲,新疆的第三产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新疆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区位商为0.99,说明新疆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从西北其余四省份的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的三次产业区位商与新疆相似,而陕西、青海和宁夏的区位商具有相似性。可见,西北五省份在第二产业方面相对全国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西北五省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且都集中于资源依赖型行业。同时,产业结构差异度指数、区位商值都表明新疆与其余四省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同构性特点。

三、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北五省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一)西北五省产业结构趋同的制度性因素。

1.地方政府间的博弈。

我国地区经济的行政区划特征与产业分工及深化是导致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的重要原因。我国建国初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央政府掌控地方经济的发展,导致地方经济发展缺乏市场化导向,使得地方经济具有明显的行政区划特征,导致了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初步形成。

2.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财政制度的逐步改革,地方利益逐步形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利益上的冲突。地方政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地方政府具有追求政绩考核以及地方利益扩张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的推动力。中央政府则会定期制定并发布一定时间段的经济发展规划,并要求地方政府效仿,对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具有一定的影响。新疆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自治区政府在中央的领导下具有较大的自治权。虽然中央政府对全国整体及地方的产业发展做出统一规划,但地方政府为自身利益会推进发展一些纳税能力强、吸纳劳动力人口多的产业,而这些产业一般是一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因此会推进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

3.区域产业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对产业安全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整体的产业安全或某一特殊产业的产业安全问题,对国内某一区域的产业安全问题研究较少。但是从区域个体利益角度讲,地方政府为增强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必然会对区域的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实行保护政策,避免来自区域外产业的威胁。地方产业的完整性是地方产业安全的重要方面。为此,区域之间基于自身资源、区位等优势条件而构建的区域产业体系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雷同现象。

(二)西北五省产业结构趋同的非制度性因素。

西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区域,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的储量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2013年,西部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82%左右,其中新疆、陕西是主要产区,而其他西北省份在资源禀赋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多集中于上述所说的资源种类。因此,地区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具有较强依附性,资源禀赋的相似导致了区域间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同。此外,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地方投资的主体。政府优惠政策的提出、信息交流技术及水平的不断提高,优化了企业的投资环境。企业作为逐利群体必然会出现企业投资“扎堆”现象,因而大多数企业都会投资相似的行业,使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区域间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不断凸显。

(三)新疆产业结构趋同的合意性与非合意性分析。

学术界从产业结构趋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将产业结构趋同分为合意性和非合意性两类。合意性是指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是围绕专业化部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倾向,④非合意性趋同则指政府基于区域利益,利用在资源配置中具有主要作用的地位,脱离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背离区域产业分工的要求,片面追求地区产业结构的独立性、完整性。⑤目前,学术界存在着这样的观点:非制度性因素导致的产业结构趋同具有合意性,制度性因素导致的产业结构趋同具有一定的非合意性。虽然这样的想法具有片面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合理因素,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单从某一角度对西北五省份现存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合意性和非合意性分析是不全面的。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分析新疆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具有转折性意义。从现阶段讲,由于我国行政区划的限制,各省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圈,区域间市场合作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省际经济圈之间联系不紧密,产业各成体系,因此在该前提下新疆作为单一经济圈与其他省份经济圈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特征是具有合理性的。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西北五省产业合作不断加强,经济系统一体化程度将日益提高,各省份单一经济圈必然逐步走向整体。在该趋势下西北五省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的非合意性特点更为凸显,严重阻碍了西北五省在“一带一路”构建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新疆要想充分利用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发展机遇,发挥桥头堡、核心区的作用,必然要解决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政策引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协调以及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日益增强等问题日益显现,“调结构、转方式”是当前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我国已进入“三期叠加”时期,要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步伐,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新常态”成为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单要注重速度,还将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新常态发展的重要内容。

自治区党委明确将“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主线和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从而推进新疆经济的科学跨越发展。

2.新疆产业结构趋同的不良影响。

产业结构趋同最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由于市场分割,各地区形成了自己“小而全”的封闭式经济圈,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但西北五省地理位置毗邻,经济圈间的产业种类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同的状况,受制于市场范围的影响会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等状况,进而引起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同时,非合意性的省份间产业结构趋同会限制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削弱区域间产业的互补性,约束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3.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推动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的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圈内,各省份依据行政区划形成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非合意性会逐步显现,产业结构趋同的负面影响会日益凸显,对新疆未来经济的发展、核心区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挑战。

“一带一路”致力于形成全球第三大贸易轴心。“一带一路”地区覆盖人口数量达到46亿,GDP总量也高达全球总量的1/3,将有60多个国家受益,这将不断加大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一种全新的区域合作方式。⑥合理有效的产业空间布局有助于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模效应与扩散效应。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产业合作,以重要的节点城市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成为提高新疆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⑧新疆必须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条件,避免产业结构趋同的不利影响,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疆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调整新疆产业结构趋同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2015年《“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出台给“一带一路”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被纳入“一带一路”的18个省、市的各级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规划为当地争取发展先机。西北五省都被纳入“一带一路”战略中,新疆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为此,新疆提出努力打造“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新疆三大中心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紧迫性更为突出。从政府角度来讲,目前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集中于制度性因素中的政府行为。政府在地方利益、政绩考核以及税收因素的推动下,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导致了区域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因而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调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根本途径。笔者认为政府方面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改革政府官员考核机制。

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是地方政府大力追求地方经济利益的重要原因,但在现阶段,如何改革新疆存在的经济发展质量问题成为是否能够建成核心区的关注点,因此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纳入当地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中是十分必要的。

2.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合理的规划对新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发展的主体思路具有指引性。目前新疆在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规划。在规划中不仅要注重新疆地区的短期经济效益,更要关注长远利益,同时,要注重协调区域间利益,推动各区域间协调发展。

(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是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充分肯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提出要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与市场经济改革相关联,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一带一路”建设与“自贸区”建设相结合。这对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提出了严峻考验,市场经济的优势应当获得充分发挥。目前,新疆处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中初期阶段,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发展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相对于东部发达省份来说还有所欠缺。为此,新疆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政策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构建新的市场发展机制,打破传统地域界限,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交流。

(三) 完善区域间合作协调机制,健全产业分工体系。

西北五省在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获得迅速发展,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影响导致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市场规模较小,阻碍地区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然要求各地区加大开放力度形成带状经济的一体化。因此,西部地区必须要构建区域间合作协调机制,打破行政规划约束,在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加强区域间的广泛合作、交流,降低行政壁垒的制约,建立一个开放、统一、协调发展的西部发展大市场。新疆与其余西北四省份要基于共同的资源禀赋优势,建立完善的区域分工与合作体系,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努力延伸、拓宽产业链条,推进西北地区整体经济的科学跨越发展。

(四)建立产业结构趋同预警机制。

产业结构趋同预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产业结构趋同预警就是对区域间产业结构的趋同程度进行监测并进行预测,对区域间产业结构过于相似导致的重大的问题提前进行警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该机制的建立可以为当地政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方向性指导。

注释:

①塞风、朱春明:《试论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0年第4期,第43~47页。

②夏兴国、李红斌:《对转轨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理论思考》[J],《经济评论》,1998年第6期,第53~56页。

③李帧:《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制度性诱因与策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第63~70页。

④陈耀:《产业结构趋同的度量及合意与非合意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4期,第37~41页。

⑤李燕华、王俊杰、党辉:《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合意性与非合意性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120~124页。

⑥孙壮志:《“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36~41页。

⑦李雪梅、闫海龙、王伯礼:《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的布局和策略》[J],《开放导报》,2014年第2期,第29~32页。

⑧郭爱君、毛锦凰:《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差异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40~49页。

参考文献:

[1]新疆、甘肃、陕西、青海及宁夏《2013年统计年鉴》.

敬莉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女)

〔责任编辑:刘杉〕

●社科信息

作者简介:( 赵菲菲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女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新疆周边国家经济安全机制比较和整合研究”(14ZDA088);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招标项目“对口支援、产业转移与面向中亚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培育研究”(050112B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分类号F269.4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5)05-0021-07

猜你喜欢
五省区位商省份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五省旅游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广州军区五省(区)军事志工作研讨会在海口举行
蔡锷与《五省边防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