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刊中的新疆教育关注

2016-01-21 06:20贺朝霞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国报刊新疆

贺朝霞



民国报刊中的新疆教育关注

贺朝霞

摘要民国报刊关注的新疆教育重点:介绍新疆教育之困难,以引起各方重视解决;重视新疆学生到内地学习交流,提高新疆青少年的求学机会;记录抗战时期新疆各族学子的爱国情怀。这些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文化事业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重视近代新疆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重视现代新疆教育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民国报刊新疆教育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上至中央政府首脑,中至各级官员,下至在野教育研究学者,社会各界从来没有忽略过新疆教育的发展。①民国时期,现代报纸期刊事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各界人士纷纷在报刊撰文,既介绍新疆现代教育的发展情形,也探讨新疆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笔者梳理了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地的馆藏资料发现,在1913~1948年间,有66种报刊中刊载了有关新疆教育的文章,共计119篇。

一、刊载涉及新疆教育文章的民国报刊概况

(一)报刊种类繁多,办刊地点遍布全国各地。

民国时期记载、论述新疆教育的66种报刊有政府公报,如《政府公报》、《监察院公报》;有教育类专业报刊,如《教育杂志》、《教育通讯》、《新教育》;有边疆类专业报刊,如《边政公论》、《边事研究》、《蒙藏旬刊》;有艺术类专业报刊,如《图画时报》(刊)、《东方画刊》,等等。

从西部边陲到东南沿海,这66种报刊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区。如西北地区的《新新疆月刊》、《新西北月刊》、《陕西教育周刊》,西南地区的《四川旬报》,东北地区的《吉林教育公报》,华中地区的《湖南教育》,华北地区的《国立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华东地区的《山东教育行政周报》、《江苏教育行政月报》,东南沿海的《福建教育行政月刊》,等等。在这些报刊中刊登新疆教育文章位居前列的主要有以下六种(见表1)。

表1刊登新疆教育文章位居前列的民国报刊一览表

刊物名称办刊地点刊文数量(篇)刊文举例《教育通讯》汉口11《新疆学院概况》、《新疆教育厅译印国定本教科书》《政府公报》北京7《令新疆教育厅从速订定义务教育办法》《安徽教育行政周刊》合肥5《令知新疆学生适用蒙藏学生章程》《教育杂志》上海4《新疆教育局饬办汉语学校》、《新疆办理教育之困难》《山东教育行政周报》济南4《为奉教育部令优待新疆西康学生得适用待遇蒙藏学生章程办理转饬遵照由》《福建教育行政月刊》福州4《新疆省长咨教育部据教育厅呈称教育困难宜另订办法请核复文》

(二)涉及新疆教育文章的形式多样、内容多元。

民国报刊中119篇涉及新疆教育的文章,包括多种体裁的多元内容,有新闻资讯,有文件法令,有专题论文,还有统计表格和图片(见表2)。

表2 民国报刊中涉及新疆教育文章类型一览表

民国报刊中关于新疆教育的新闻资讯数量最多,表明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新疆教育事业的最新发展。如1933~1936年间,《蒙藏旬刊》《时事月报》等分别报道了《决定整顿新疆教育》(1933年)《中央政校推广边疆教育》(1935年)等。这些新闻资讯呈现了从调查、了解新疆教育概况,到发展新疆教育举措的阶段性特点。在民国报刊中刊登的文件法令,最多的是各地教育厅发给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令知新疆学生得适用待遇蒙藏学生章程办理》,这是促进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专题论文则更多的探讨了新疆教育的特殊性及应对措施,如《边事研究》在1936年刊载了宫碧澄的《新疆过去教育情况与改进计划》、曾问吾的《新疆教育概况》;《新新疆》在1943年第1期、第4期分别刊登了程东白的《十年来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金琳的《新疆学生对国家民族应有的几点认识》。

二、民国报刊关注的新疆教育重点

(一)介绍新疆办理教育之困难,以引起各方重视解决。

新疆地处祖国边疆,是多民族地区,办理教育的条件与内地省市有着较大差距。民国时期的不少报刊都记叙了新疆办理教育的困难,如1915年,《教育杂志》、《四川旬报》均在“记事”栏目中刊登了《新疆办理教育之困难》:“现在全省开支学费每岁不过四五万两,不足以资挹注,而人民之担负已重,此限于财力而与学之困难者一也”;“省之大,非惟少合格之学生亦并少合格之教员,此限于人才而与学之困难者二也”;“至(新疆)各属地方多系沙漠戈壁,每隔百数十里而后有一村落,前清时或于本城或于适中村庄内设立学堂,令相距学堂甚远之学生入校肄业,宿膳均多不便,百姓视学堂如桎梏相幸逃避,此碍于交通而与学之困难者三也。”两文还同时提到,由于新疆是多民族地区,“语言隔阂,现虽设汉语学堂二十余校而收效尤属有限,有此原因,故新疆教育较之内省实觉事倍而功半。”1934年,《开发西北》《外部周刊》《时事月报》均在“国内时事”栏目刊登了《教育部派员考察新疆教育经过》,特别指出“新疆省人民复杂……语言不统一……以后想使新疆的人民知识提高,普及教育,语言也必须沟通。”

在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新疆教育经费有所增加。1936年,《西北导报》刊文《新疆教育费:中央每年津贴八万,本年度起增加一万》:“查新疆省地处偏僻,地方文化尚较内地落后,兹以近年来,中央对于边疆教育予以极大注意,而对于该省亦津贴边疆每年教育费四万,义务教育费四万,借以鼓励,又从本年度增加一万。”1937年,《江汉思潮月刊》刊发的《各省市中学与师范学生岁占经费之比较——新疆每一中学生占千余元 云南学生则仅占四十一元》中,可以看出教育部划拨给新疆的教育经费远远超过其他省份(见表3)。

表31937年各省市中学与师范学生每年占经费比较表

省份每一中学生每年占经费(元)师范生每年占经费(元)新疆1082806云南4126贵州4475陕西74117甘肃74261安徽12669福建118128湖北111285广东110103山东9190上海15384………………

(二)重视新疆学生到内地学习交流,提高新疆青少年的求学机会。

民国时期的报刊还比较关注新疆学生到内地学习的信息。1930年,《河南教育周刊》刊登了《新疆女学生在平入学可受免费待遇》;1935年,《西北公论》刊登了《新疆缠回学生赴京求学》,《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刊登了《黄慕松慰新疆学生》,《外部周刊》刊发了图片《来京求学南疆学生合影》;1940年,《江西地方教育》《学生之友》均刊登了《新疆学生到渝受训》的资讯,同年的《绿旗月刊》也以《叶楚伧等欢迎新疆学生》为体报道了该事。

通过这些文章可知,当时赴内地求学的新疆青少年年龄不等,如《西北公论》中的《新疆缠回学生赴京求学》一文记载道:“计招得新生共十六名,十岁者一名,十一岁者二名,十二岁者二名,十三岁者二名,十四岁十六岁十七岁者各两名,十八岁者三名。”新疆学生到内地求学,受到了热情招待。1940年《学生之友》中的《新疆学生到渝受训》报道了新疆学生到重庆求学,沿途受到了高规格的招待:“道经兰州时,朱主席绍良曾予照拂”;在成都,“贺秘书长国光深致嘉勉,并优予招待”;到达重庆后,“借寓中央组织部招待所”,“并由立法委员艾沙率领,分谒朱家骅、陈果夫。”

(三)记录抗战时期新疆各族学子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疆各族青年学生牢记保卫祖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篇章,他们的爱国言行也被光荣的刊载在民国报刊中。

1938年,《全民抗战》刊发了《新疆学生联合总会致中国学联的信》,其中写道:“当这国难严重民族存亡的关头,凡是中华民族的青年有保卫祖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责任,我们新疆虽然远处后方,不能直接和日本法西斯强盗肉搏,但后方的救亡工作都用最大的努力在推动着。……总之,我们想尽了种种方法来教育群众,使他们关心抗战,以担负起巩固国防后方的任务。”新疆学联的抗战宣传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据《战时教育》中的《新疆省文化教育近态》一文记载:“抗战歌曲街头巷尾都可听到,连小孩也会唱打倒日本歌”;1938年底从内地到达新疆,后担任《新疆日报》社副社长的新闻界著名人士萨空了说,有许多新的抗战歌曲,他们在内地没有学会,到了新疆反而学会了。

三、民国报刊中新疆教育关注的现代启示

民国时期的报刊中都有众多的“新疆元素”,充分表明中央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新疆的高度重视,即使在内忧外患、政局动荡的时期,也关注着新疆的稳定与发展。这些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文化事业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重视近代新疆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从民国报刊的相关文章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学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民族国家的基本骨干”,“新疆学生,同时也就是中国学生,所处的地域虽和内地的学生不同,但是我们对国家对民族所负担的责任则是一个——建设国家、复兴民族!”所以,新疆青少年学生“对于我们正在复兴的民族和国家必须有相当的认识,以这种认识来坚定我们的修养,有了好的认识与修养,而后行动上还是要锻炼吃苦耐劳或果敢力行的精神。如此方算与国家与民族有用的好学生、好国民。”②

不少学者还纷纷在报刊撰文,提出了在新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各年龄段的新疆籍学生到内地求学、想方设法增强各族青少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等建议。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并结合当前新疆实际,采取相关措施,为新疆的繁荣稳定、长治久安献策献力。

(二)重视现代新疆教育的宣传工作。

民国时期刊载有关新疆教育文章的报刊种类繁多、遍布全国各地。这些文章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新疆的了解,拉近了兄弟省市各阶层民众和新疆的心理距离。今天,我们也要注重新疆教育的宣传工作,把团结奋进、现代文明的新疆客观真实的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注释:

①赵新华:《清末民国时期国家教育考试视野中的新疆关注》,《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50页。

②金琳:《新疆学生对国家民族应有的几点认识》,《新新疆》,1943年第2期,第12页。

〔责任编辑:郭嘉〕

●文化教育

作者简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疆社科论坛》杂志社编辑,女)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末民国新疆教育文献整理与研究”(13CJYX0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分类号G529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5)06-0104-03

猜你喜欢
民国报刊新疆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新疆多怪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