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及其对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

2016-01-16 02:33张凡迪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及其对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

张凡迪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辽宁沈阳110041)

摘要:问卷调查近1500名青少年学生,探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及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良好,积极心理资本水平中等,且两者间有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其积极心理资本水平。提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少年积极心理资本培育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心理资本;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4-13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BSH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八桂学者专项经费资助;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4QN070)。

作者简介:吴素梅(1966-)女,广西昭平人,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4-0552-05

一、 问题的提出

积极心理资本,简称心理资本是贮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它是历史性地突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顾客资本”的思维提出的前瞻性概念,是对古老资源的再认知。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必须考虑到它是源于实践、基于研究的真知灼见,非常关键的一个特征是:心理资本是可以干预和改变的。如果是特质类的个体特征,这些积极的心理特质具有一定的伸展性,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应该是在人的早期去开发。以往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工作场所中可开发的状态类个体特征,主张采用高度聚集的微干预来开发状态类的个体特征。关于心理资本培育在以往的研究中非常欠缺,而就稳定性与持久性而言,早期的心理资本培育价值更高。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正是积极品质及其他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发展与初步稳定的关键时期,该时期是稳定的心理资本培育的最佳投资阶段。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动荡时期,心理资本正是他们调动自身积极心理力量以应对各种心理困惑和现实问题的重要心理资源。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的培育,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帮助发展健全完善人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个体的身心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发展都需要有价值观的指引,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概括,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提供了明确指引,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核心。青少年关系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引导与心理资本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化工作。如何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适时培育引导是实践中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纸质问卷进行调查,样本由青少年学生组成,即对应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在校学生。在辽宁、广东、河南等省市采取方便随机抽样方法分层抽取青少年学生1500人,收回有效问卷14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60%。其中初中生(对应青少年早期阶段)406人,有效百分比为28.31%;高中生(对应青少年中期阶段)311人,有效百分比为21.69%;大学生(对应青少年晚期阶段)717人,有效百分比为50%。男女分别为683人和751人,有效百分比分别为47.63%和52.37%。同时在抽取时考虑到学校类型(重点与非重点)、学生年级及专业等变量。

2. 研究工具

(1)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采用余林等人编制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由75个项目构成,五级计分。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多维描述,包括五个分量表:政治价值观(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个因子)、社会价值观(含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3个因子)、发展价值观(含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3个因子)、国家价值观(含热爱祖国、和平统一、民族振兴3个因子)、荣辱观(含辛勤劳动、团结互助、崇尚科学、诚信守法、艰苦奋斗5个因子)。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中国传统价值观问卷。采用张进辅、张昭苑编制的《中国传统价值观问卷》,共计70个题目,5级计分,包含了理想观、人才观、成就观、人性观、伦理观、知识观、生活观、婚恋观、人际观、义利观、公私观、荣辱观、苦乐观、生死观、尊卑观、贫富观、善恶观、成败观等广泛内容。经检验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67,效度系数为0.53。

第三,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2]。采用张阔等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共计26个条目,每题为7级计分,并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效能(7个条目)、韧性(7个条目)、乐观(6个条目)和希望(6个条目),为Likert七点量表。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0,总量表效标效度为0.67。

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中国传统价值观问卷》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问卷, 数据借助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在所有的统计分析中,控制了被试的性别、家庭来源(城市、农村)和家庭收入水平(按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等研究变量。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核心价值观总体情况及不同层面情况

青少年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4.036)接受程度良好,在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均如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上,男性青少年与女性青少年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男性青少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上显著低于女性青少年(t=5.112,p<0.001),在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上结果一致,均是女性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较男性青少年更积极明确。

不同家庭来源的青少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上有显著差异,农村青少年的价值观接受程度显著高于城市青少年(t=2.337,p<0.05),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结果一致。不同家庭来源的青少年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四个维度上无显著的差异。

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青少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5.115,p<0.01),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结果均一致,且差异主要表现在家庭高收入组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低于中低收入组青少年。

2. 传统价值观的总体情况及不同方面情况

青少年对中华传统价值观总体的接受程度中等(M=3.50),其中对“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小不忍则乱大谋”等较积极的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较积极(M=3.92),而对较消极的“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等接受程度相对程度较含糊(M=3.08,为不确定)。

青少年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青少年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显著高于女性(t=2.674,p<0.01)。积极传统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女性高于男性,消极价值观的接受程度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不同家庭来源的青少年在中华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青少年在中华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3. 心理资本的总体情况及不同维度情况

青少年积极心理资本总体水平较积极(M=4.82),其中希望维度得分最高,韧性维度得分最低。

在积极心理资本水平上,男性青少年心理资本水平显著低于女性青少年(t=2.741,p<0.01),在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三个维度上结果也是如此,只有心理韧性维度上无显著差异,说明女性青少年心理资本水平高于男性青少年。不同家庭来源的青少年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四个维度上无显著的差异。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青少年在心理资本总分及四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4. 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对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根据问卷数据结果计算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与心理资本的相关结果如表1。

表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与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结果

注:*p<0.05,**p<0.01,***p<0.001

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总体与三个层面)与积极心理资本水平(总体与四个维度)均有显著的相关。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相关。根据数据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与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的关系,结果如表2。

表2 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相关结果

注:*p<0.05,**p<0.01,***p<0.001.

青少年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接受程度有显著的相关(r=0.138,p<0.01),与各分量表中只有在个体层面(荣辱观)相关不显著。其中积极的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的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则呈显著的负相关。

(3) 中华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对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考察青少年中华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与其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结果如表3。

表3 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与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结果

注:*p<0.05,**p<0.01,***p<0.001.

青少年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与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四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积极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越高,其积极心理资本的水平越高;而消极传统价值观的接受程度越高,其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越低,突出表现在韧性维度。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对积极心理资本的预测分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为自变量,以积极心理资本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回归方程的F值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F=201.574,p<0.001),社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荣辱观)进入了回归方程,且能显著地正向预测积极心理资本水平。从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2来看,回归模型能解释因变量35%的变异。

表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维度对积极心理

注:*p<0.05,**p<0.01,***p<0.001.

进一步以国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荣辱观)的各个因子为自变量,积极心理资本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热爱祖国、和平统一、民族振兴、政治民主、崇尚科学、诚信守法、艰苦奋斗进入了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F值达到了显著性水平(F=59.575,p<0.001 ),能解释因变量的37%变异。

四、 相关讨论

1. 引导青少年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主流价值观

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分量表各因子得分均达到理论中值3以上,可以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的现状做出的整体推测与分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良好。具体来看,青少年对国家价值观的接受程度高于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高于个人价值观,这既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适应,也反应出当前价值多元化社会背景下青少年的个体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困惑。

从发生学的角度,需要和自我意识是价值观产生的直接和前提条件。主体的需要是构建价值观系统的基石。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和逐渐增长的社会需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确立提供了基础。自我意识是人能够把主客体分开的主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形成首先是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青少年阶段正处于心理自我的发展关键阶段,其丰富的自我认识内容、深刻的自我情绪体验和自觉的自我调控的顺利发展既是实现主我客我整合统一的自我同一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与逐渐形成的基础。

青少年个体在此发展阶段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累积价值观念,当其价值观念被实践证实并得到社会及他人的肯定时,则按照这种观念去指导实践从而对此观念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和沉淀。与此同时社会也通过舆论、学校和家庭教育或法律等手段把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实时灌输,或是校正个体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得个体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有机协调,保持一致,确保社会每位成员的价值观的形成[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在人的头脑中自动生成的,它需要适度的和科学的灌输”[3]。注重青少年的价值观可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亦应与时俱进,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发展与扎根。

2. 生成积极心理资本奠定青少年正向发展基础

青少年积极心理资本发展水平与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相一致。斯奈德强调“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实现目的计划)资本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是积极心理资本的核心成分[4]。按照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青少年阶段正是自我意识确定和自我角色发展的核心阶段。这种心理社会同一感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其理解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积极动力。青少年初期(对应初中阶段)的身心快速发展,使其具有较高的发展动因与能量水平,因此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得分较高;在青少年中期(对应高中阶段),心理发展中的高速发展要求与独立实现计划执行所产生体验的矛盾使此阶段的青少年心理资本水平下降;青少年晚期(对应大学阶段)专业领域技能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使其积极动机状态水平再次高涨,这也与大学生低年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上升的研究结果一致,进入高年级,面对就业的压力,其积极动机水平再次下降,这都与本研究及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较一致。

青少年是稳定心理资本的最佳培育期。关于心理资本的内涵一直有“特质论”与“状态论”的争执。Luthans提出的“类状态”概念,较好地反映了心理资本同时兼具特质性和状态性。前者相对比较稳定,后者可以通过短期干预来开发。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往往关注通过相对简短的培训项目、在职活动,以及高度聚焦的短期“微干预”,提高在职员工的心理资本,而对于稳定持久的积极心理特质,应该在人的早期开发,并在工作选拔中筛选。这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特质的培育无疑其影响更长久,收益更长远。在青少年期依据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调整控制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让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激发其支持性自我反思与自我调节,形成持续正向的自我引导趋向,促进其良性心理稳定基础架构的奠定,无疑具有更佳的投资回报率[5]。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集体积极心理资本培育

(1) 集体心理资本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优化心理资本在个体层面是促进身心和谐,缓解不良情绪和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基础途径,在组织层面是提升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措施,在社会层面是保证国民幸福指数提升的基础和源泉。Walumbwa提出的集体心理资本是指一个群体所共享的心理状态,研究证明集体心理资本在真实领导力、组织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中介效应[6]。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与交往的过程中,一个群体的人们易形成共性的心理特征。钱晓烨等人的实证研究证明我国地区心理资本存在差异,且这种集体心理资本对区域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作用[7]。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个体心理资本与集体心理资本的有效引领。 个体与国家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 价值观是个体、社会和文化共有的,超越情境的,被赋值的观念系统,驱动并指导人们的行为。 个体的心理资本是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而其中起到统筹协调作用的正是指引个体的核心价值观。 集体心理资本的共同心态亦需要有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起到标尺作用, 和谐协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 对青少年积极心理资本具有较强大的引领力。

核心价值观和心理资本均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积极心理资本培育中必须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意国民心理和民族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扎根于青少年的积极心理模式中,真正转化为行动,并发挥价值传递的作用,进而缔造中国集体心理资本。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与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相关结果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程度对积极心理资本的高相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整合力的体现。在青少年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更适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嵌于柔性隐蔽的积极心理资本培育中,以积极的心理模式为手段,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为幸福和谐社会打造坚实基石。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1-32..

[2] 陈婷. “90后”价值观探析[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 罗文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价值引导探究[J]. 管理观察, 2011(2):10-11.

[4] 方必基. 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Luthans F, Youssef C M, Avolio B J. 心理资本[M]. 李超平,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6] 孙晓杰. 从积极心理干预研究探讨主观幸福感的提升途径[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831-834.

[7] 钱晓烨,杨百寅,迟巍. 心理资本与区域创新活动:来自我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4(2):179-192.

【责任编辑孙立】

Acceptance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of Adolesc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ZhangFandi

(Normal School,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One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 adolescent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to probe the level of acceptance of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the status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show: the acceptance of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of adolescent is positive, the status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medium,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adolescent’s acceptance can signally forecast the level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ome suggestions on cultivating adolesc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with socialism core valu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socialism core valu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dolescent

———————————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