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衡能力训练在舞蹈旋转动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6-01-16 02:31王伟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旋转平衡训练

非平衡能力训练在舞蹈旋转动作教学中的应用

王伟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沈阳110818)

摘要:为解决舞者旋转时失去重心从而导致动作的失败这一问题,围绕人体核心动态平衡能力,对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舞蹈专业学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不稳定状态支撑面平衡训练,以此来提升舞者核心平衡能力,并对能够反映测试者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不稳定; 平衡; 训练; 舞蹈; 旋转

中国古典舞的掖腿转、跨腿转、扫堂探海转;芭蕾舞的四位转、挥鞭转等不同的旋转技巧形成不同舞蹈肢体动作形态,旋转应用于舞蹈动作之中。支撑面的大小、重心的高低、稳定角的大小等因素是舞蹈旋转动作平衡能力的基础。人体姿势的平衡依赖于中枢系统对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信息的协调和对运动效应器的控制,配合视觉与前庭信息感受器感知运动器官的位置变化与姿势的维持[1]。通过提高舞者在不稳定状态下的抗倾倒能力的本体感觉训练,提升舞者对平衡重心的自我调整能力,形成一定的视觉与前庭信息感知能力,训练本体感受器的应用能力,提高旋转技巧在舞蹈肢体动作形态中的广泛应用。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 旋转动作。旋转是舞蹈教学的重要技术动作,任何舞种的教学都离不开旋转,它是技艺的重要表现手段。那么什么是旋转动作呢?冯百跃教授认为,是指围绕身体垂直纵轴,由舞者单脚或双脚站立的旋转运动,旋转在舞蹈教学与训练中,具有高份额的技术含量[2]。谢兵认为,人体围绕一个点或轴进行的圆周运动为旋转运动。舞姿、动力和重心轴是构成舞蹈旋转技巧的三大要素[3]。修立婷认为,芭蕾舞的旋转技巧大部分是在直立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古典舞的旋转技巧不仅是在直立中旋转,更多的是以不同的舞姿、不同的幅度进行的旋转技巧[4]。赵志连认为,想要完成高质量的中国古典舞旋转,体现出鲜明的风格特性,需要在控制能力、柔韧性、重心、协调能力、速度及呼吸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5]。

(2) 平衡能力。平衡能力是一项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是维持人体姿势的能力,特别是在较小支承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6]。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能力是指维持人体重心与姿势相对静止的静态姿势能力;动态平衡能力指在运动的状态下,对人体重心和姿势的调整与控制能力[7]。

(3) 不稳定状态平衡训练。不稳定状态平衡训练能够打乱人体最基本的平衡环境,刺激人体中枢神经对平衡的控制能力,激发身体维持平衡稳定的大小肌肉群与核心肌群,从而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水平,将运动对身体平衡的干扰降到最小化。李世明等研制了一种不稳定平衡旋转训练仪,以帮助艺术体操运动员提高完成转体动作的能力,这是平衡训练在艺术体操中的具体应用[8]。这些训练方法都是采用一个不稳定状态支撑面器械进行平衡训练的,这一训练方法在体育界都得到了证实。像瑞士球训练、平衡软踏、平衡气垫训练、泡沫半轴平衡训练等都是提高平衡能力训练的有效方法,这些支撑面不稳定特性的训练器械称之为不稳定支撑面器械。运用不稳定支撑面器械平衡训练有利于发展运动器官的功能和前庭器官的机能,改善中枢神经对肌肉组织的调控能力,保证舞者旋转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提高高度不稳定状态下的运动能力,对改善其平衡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就舞蹈而言,平衡能力是舞者完成旋转控制动作稳定的根本保证之一,较强的平衡能力是舞者发挥旋转动作训练水平、完成技术动作的必要保障。利用平衡软踏、平衡软垫、泡沫半轴等不稳定支撑面的核心平衡训练,对维持姿势稳定性训练、反应能力训练、维持身体平衡运动技巧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的介入是将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理论在舞蹈训练中的实践应用。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选取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舞蹈专业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不稳定状态支撑面器械的平衡能力训练。

2. 研究方法

关键词(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平衡能力”“平衡能力训练”“非平衡能力训练”等相关方向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掌握最全面的信息资料并进行深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J718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4-2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青年课题(EIA130411);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4BGD082);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YBA009)。

作者简介:周雪婷(1971-),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4-0543-04

收稿日期:2015-03-11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W2014304);沈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292)。

作者简介:张丽莉(198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讲师,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4-0533-04

(2) 实验法。采用不稳定支撑面器械进行平衡训练。

(3) 访谈法。访谈训练对象并对有关信息及时作好记录。

(4) 比较法。对研究对象训练前后学生在睁眼、闭眼状态下双脚站立、左脚站立、右单脚站立的平衡能力进行测量,对能够反映测试者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5) 数理统计法。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储存在EXCEL数据表中,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三、 实验方案

1. 实验器械

(1) 实验器械名称:平衡软踏、平衡气垫、泡沫半轴(见图1)。

图1 实验器械

(2) 实验设计。采用不稳性状态支撑面进行平衡训练,根据支撑面稳定的难易程度特性进行训练,由易到难的训练为平衡软踏训练、泡沫半轴训练、平衡气垫训练。

2. 实验步骤

(1) 训练周期。整个训练周期为4个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稳定状态平衡能力基础训练。第二阶段为动态不稳定支撑面平衡训练。第三阶段为功能性不稳定支撑面旋转平衡训练。

(2) 训练内容。第一阶段:根据训练前学生平衡测试分析结果,进行不稳定状态平衡能力基础训练。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闭双眼并拢双脚站立于训练器械上,训练视觉在姿势控制中对平衡能力的感知,这项训练代表视觉反馈对姿势控制的影响。训练周期为1个月,每周2次,每次1.5小时。

图2 闭眼双脚不稳定支撑面

第二阶段:根据训练前学生平衡测试分析结果,进行动态不稳定支撑面动态平衡训练。操作方法如图3、图4所示,采用双脚、单脚站立不稳定支撑面进行动态平衡训练,反映本体感觉在姿势控制中的对平衡能力的影响。训练周期为2个月,每周2次,每次1.5小时。

第三阶段:根据训练前学生平衡测试分析结果,进行功能性不稳定支撑面旋转平衡训练。操作方法如图5、图6所示,采用双脚、单脚不稳定支撑旋转功能性平衡训练,训练周期为1个月,且3次/周,2小时/次。

图3 睁眼双脚不稳定支撑面动态平衡训练

图4 睁眼单脚不稳定支撑面动态平衡训练

图5 睁眼双脚不稳定支撑面专项平衡训练

图6 睁眼单脚不稳定支撑面专项平衡训练

四、 结果与分析

1.X/Y轴向距离实施结果分析

表1为实验前后X轴向距离的独立样本t检验,从检验结果中发现在X轴向距离中睁眼左脚与睁眼右脚的平衡能力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睁眼双脚站立、闭眼双脚站立与闭眼左脚站立的平衡能力在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闭眼右脚站立的平衡能力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X轴向距离是代表测试者在左右方向上身体的平衡能力,所测量的值为身体在左右方向上身体倾斜的距离值,距离值越小说明稳定性越好。从均值±标准差的值,可以看出,实验后各项身体姿态的平衡能力都有所提升,说明所做的训练对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均有帮助。由于在睁眼状态下左脚与右脚单脚站立时的平衡能力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说明单脚睁眼状态下的平衡能力提升较快,这与训练手段有一定的关联,在日常训练中,单脚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支撑转体、吸腿站立的训练,都对单脚状态下的平衡能力有所提高。在训练过程中左脚平衡能力的训练频率高于右脚,所以其左脚的平衡能力普遍好于右脚的平衡能力,且在进行不稳定状态平衡能力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闭眼状态的不稳定状态平衡能力训练时间较少,训练结果显示右脚在闭眼状态下的平衡能力较实验前没有显著差异,但从均值±标准差的值来看也可以肯定不稳定状态平衡能力训练对右脚单脚平衡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表2为实验前后Y轴向距离的独立样本t检验,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Y轴向距离在睁眼双脚站立、睁眼左脚站立与睁眼右脚站立时的平衡能力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闭眼左脚站立时的平衡能力在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闭眼左脚站立与闭眼右脚站立时的平衡能力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Y轴向距离是代表测试者身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平衡能力,所测量的值为身体在前后方向上身体倾斜的距离值,距离值越小说明稳定性越好。从均值±标准差的值,可以看出实验后各项身体姿态的平衡能力都有所提升,说明所做的训练对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均有帮助。但对于在Y轴向距离中闭眼状态下左、右单脚站立时的平衡能力无显著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进行了闭眼双脚不稳定支撑站立的平衡训练,下一步将进行不稳定单脚站立平衡能力训练,并逐渐感知视觉对平衡能力的辅助作用,激发学生在旋转动作中的平衡能力,从而提高人体视觉在姿态控制中对平衡能力的把握。表3为实验后X/Y轴向距离左脚站立与右脚站立姿态的平衡能力对比分析,从统计结果发现实验后左脚与右脚的X/Y轴向距离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后左脚与右脚的平衡能力无差异。但从均值±标准差的值可以发现,X轴向距离中左脚在睁眼、闭眼站立状态下均比右脚在睁眼、闭眼站立状态下的平衡性好,Y轴向距离中左脚睁眼站立好于右脚睁眼站立,而右脚闭眼站立好于左脚闭眼站立。说明在睁眼状态下,左脚单脚站立时平衡能力好于右脚单脚站立。而在闭眼状态下,左脚单脚站立时平衡能力仅在左右方向上好于右脚。

表1 实验前后 X轴向距离的对比分析

表2 实验前后 Y轴向距离的对比分析

表3 实验后 X/ Y轴向距离在左、右脚站立姿态下的对比分析

2. X/Y轴向平均速度实施结果分析

从表4对实验前后X轴向平均速度对比分析的统计数据中发现,睁眼左脚站立与睁眼右脚站立时的X轴向平均速度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睁眼双脚站立、闭眼双脚站立与闭眼左脚站立时的平衡能力在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闭眼右脚站立时的平衡能力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均值±标准差的值可以发现X轴向平均速度降低,说明平衡稳定性提升。从表4所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表4的统计结果与表1的t值相同,说明X轴向距离与X轴向平均速度所具备的统计意义是相同的,也同样说明了测量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训练对象平衡能力的提高点在睁眼单脚站立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闭眼状态下的提高显著性略低。

表4 实验前、后 X轴向平均速度的对比分析

由表5对实验前、后Y轴向平均速度对比分析,从统计数据中发现,在实验前后Y轴向平均速度在睁眼时双脚站立、左脚站立与右脚站立平衡能力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实验前后闭眼双脚站立时平衡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闭眼时的左脚站立与右脚站立无显著性差异。表5的统计结果与表2的统计结果t值相同,呈现的统计结果也相同。因此,实验后其左右单脚在睁眼、闭眼状态下的平衡能力也应与表3所统计的内容相同,如表6所示。

表5 实验前、后Y轴向平均速度的对比分析

3. 方框边长实施结果分析

方框边长是在测试时间内,一个能够包含重心运动轨迹在二维平面投影中仪器90%取样点的正方形的边长。从评定平衡能力指标方框边长的统计数据表可以看到实验后各姿态的平衡能力均有提高。方框边长的值越小,说明受试者在维持平衡过程中身体重心倾斜的范围越小,平衡能力就越好。且从均值±标准差的值也可以看出平衡能力在各身体姿态下平衡能力变化情况,其统计结果与X/Y轴向距离、X/Y轴向平均速度的统计结果相同,但是相对来说方框边长值的大小是根据X轴与Y轴综合情况下的统计分析,因此,方框边长的值反馈的是受试者重心倾斜角度的单位面积边长。在做旋转技术动作中,练习者对重心倾斜情况的有效把握将有助于旋转技巧动作的完成,多数旋转动作是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的,需要身体对重心倾斜的状态做出及时的应激能力。在不稳定支撑面的平衡训练中,打乱了练习者自身受重力状态下所保持的平衡体态,需要习练者通过练习逐渐适应不稳定状态下对平衡能力的掌控。从方框边长的数据表中可以发现,受试者在进行不稳定支撑面平衡能力训练后身体对重心倾斜时的控制能力提高、平衡重心的稳定情况增强、对旋转动作的掌握有较为明显的控制能力。

表6 实验后X/Y轴向平均速度在左、右脚站立姿态下的对比分析

表7 实验后受试者平衡能力 方框边长数据表

总之,采用不稳定状态支撑面基础平衡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的训练具有显著效果,最能体现的是视觉反馈在姿势控制对平衡能力感知的影响。采用动态不稳定支撑面平衡训练,提升本体感觉在姿势控制中的影响。对训练前后X/Y轴向的距离、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均值±标准差的值均有所提高。方框边长统计得知:受试者在进行不稳定支撑面平衡能力训练后身体对重心倾斜时的控制能力提高,平衡重心的稳定情况增强。功能性不稳定状态旋转平衡训练是“实践的艺术”,将功能训练和核心器械相结合的训练方式融为一体,对舞蹈专业学生提升平衡能力的辅助性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饶燕,曾妮. 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拓展研究[J]. 决策与信息, 2011(5):141.

[2] 冯百跃. 舞蹈旋转基本原理再寻觅[J]. 舞蹈, 2006(3):42-43.

[3] 谢兵. 浅析中国古典舞旋转的特性与训练方法[J]. 韶关学院学报, 2009(11):121.

[4] 修立婷.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J].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6(5):79.

[5] 赵志连. 中国古典舞旋转能力的培养[J]. 乐府新声, 2010(2):212.

[6] 张薪,陈俊宁,杨佩君. 人体平衡功能定量测评[J]. 中国康复, 1998,13(2):49-52.

[7] 黄翠. 14~18岁少年静态平衡能力评价系统的初步构建[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9.

[8] 李世明,郭荣,金季春. 艺术体操不稳定平衡旋转训练仪的研制[J]. 山东体育科技, 2004(1):82-83.

【责任编辑张跃双】

Application of Non-Balance Training in Spinning Movement Teaching of Dancing

WangWei

(Dancing Colleg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0818, China)

Abstract:To solve the dancers’ failure in spinning movement due to loss of balance, for human body’s core dynamic balance ability, a four-month unstable support surface balance training was carried out for dance majors in dancing college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re balance ability of dancers. The indicators that could reflect the balance ability of students being tested were analyzed.

Key words:instability; balance; training; dancing; spinning movement

———————————

———————————

猜你喜欢
旋转平衡训练
《旋转》单元测试题(二)
《旋转》单元测试题(一)
后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旋转加垂直暴力引起的三踝骨折46例
刍议中国古典舞旋转的特性与训练方法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