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枝
(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校 四川 南充 637400)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感悟”教学
赵良枝
(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校 四川 南充 637400)
大道至简:出自老子《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意思是说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
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而作为教育最基础的小学教育,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是人类语言文化的启蒙,是从口语到书面语的逐渐过度,直至升华,是从看着冷冰冰的方块汉字中感悟人间至情至美,直至发至内心的真、善,美的表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这“壁立千仞,雄关万道”的险峻形式下,我们该如何做?才不愧于心,不愧于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充分说明了感悟是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理性方式。要使学生思想获得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思维得到发展,感悟这一教学方式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曾走进《秋天的雨》一文的课堂。教师为了设置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与浪漫,在课前让学生欣赏了许多秋景的图片,接着在课堂上,每讲一段文字,教师都要出示一种甚至几种画面或声音,让学生看图欣赏,品悟语言,感受画面。一堂课下来,只见画面、声音轮番上阵,“声声入耳,事事留心”,教师因控制课件而手忙脚乱,学生也因视听饱和而疲惫不堪。这样过于浓烈的“文化气息”,挤占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完全成了被动的接受者,个性和灵性被窒息,课堂成了一朵美丽的然而却没有一点生命气息的人工花。
是的,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等独特优势,为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掌握一个“度”,也就是说要在必要的环节才使用它,让它在“出场”时能够真正起到“震撼”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的视听疲劳,提高课堂效率。我私下以为,在《秋天的雨》一文中,多媒体可以重点呈现这样几个环节:
①”如何写秋天“。大自然万事万物,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只有你不想到,没有其不呈现到。怎么写?写哪些?大屏抛出问题,学生生发思考,引入课文。教者轻松,问题全抛给学生,让他们的大脑奔跑起来吧!让他们大胆表达吧!
②“比喻句“。学生理解起来不直观,通过画面,本体和喻体对比,二者像吗?让学生对“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红色的邮票”、“黄色的扇子”这些句子得到直观感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及作者的匠心独运。进而再仿写句子,学生从读到写,从阅读到感悟,从学习到自我表达,一石几鸟,看是简单的图片出示,却蕴含教者深意。
③“秋天的色彩”。色彩是缤纷的,最具代表的是什么?图片出示,从意象到具象,从文字到实景,学生明白,哦,秋天的黄是这样的黄,秋天的红是这样的红,并可引发学生留意生活,关注身边事物。再次生发想想,秋天的色彩还有哪些?继续仿句练习。
课件精简后,整个课程也简约,学生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看、听、读、想、议、写,这样,学生们的心灵与精神就会完全融入美丽的景色之中,被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所震撼,从而心向往之,言表达之,学者达其学,教者达其责,何不美哉。
一节课,40分钟,不可以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者课前,必须研究教材、了解学情,精设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线索,简约课堂素材。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过:教师的使命只有在关注学生的基础上演绎教学,才能在孩子们心中演奏出动人的音乐。如果不能做到关注学生心理,紧扣学生心灵,再多的教育环节也只能是形式上的“走过场”。
在《荷 花》一课的教学中,品悟“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①读这段话。
②让喜欢这段话的一名学生做蜻蜓,其余学生做荷花,表演“对荷花的喜爱和清早飞行的快乐”。
③师引:啊,这么多荷花呀,真美,真香,我都陶醉了,前面有一朵白色荷花,开得真艳啊,我要去尝花粉呢。
④问表演蜻蜓的学生:心情怎样?
⑤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乍一看,这样的环节确实有趣,情境创设也很美。但课堂的实际生成并非如此,我们看到表演“蜻蜓”的那位学生笑嘻嘻地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做“荷花”的学生们机械地说着“高兴”,最后是完成任务式的“情感朗读”,更谈不上文化氛围了。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演应该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冷清”的场面呢?问题就出在没有从文本自主生发感悟,没有深入关注学生心理,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而是老师自编自演的一出喜剧。
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
①读这段话,小蜻蜓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快乐?充分挖掘文本 。
②荷花会开出哪些姿态吸引蜻蜓飞过来?愿意的同学自主动起来。而不是在老师的强硬要求下表演动作,也不是某一个同学孤立无援的表演。再评选最美的花儿。
③蜻蜓飞过时,它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充分发挥想象 。
④哪个同学说的句子最美?充分训练学生表达。
⑤你能表演表演吗?哪些小朋友愿意开出美丽的花儿?哪个小朋友愿意做蜻蜓或是小鱼,去你认为姿态最美的花儿那,说出刚才我们认为最美的那句话。表演者之间是互动和相呼应的,而不是老师强制教导。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⑦最后再升华,作者写荷花,为什么却要写这些小动物?
这样的教学环节紧紧扣住文本,由平面文字,到立体动作,再想象,接着表演,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再到升华。看是一切由学生自由生发,其实是在教者的引导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让文本的文字与学生的精神充分交融,使学生的情感高度投入,一股充满生命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
所以说,教学环节不在多少,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学生才能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因此,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是简洁的、简约的,却完全不可以简单。自悟自得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它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品尝到的是文章的滋味、语文的营养;获得的是探究的苦恼、发现的喜悦;养成的是阅读的能力、语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