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冬娜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 300350)
在实践中推进海洋生态文化的建设
叶冬娜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 300350)
摘要:21世纪以来,海洋生态问题的暴露彰显了人类潜在的文化危机,它警醒我们必须积极迎接海洋世纪挑战、为海洋生态文化事业发展寻求新路子。深入探究海洋生态文化,其目的是在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发展我国海洋生态现代化事业。同时,在借鉴和研究西方生态文化理论时,应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指导,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超越。文章从社会角度、经济角度及行政角度探讨了构建海洋生态文化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实践;海洋;生态文化;社会;建设
构建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海洋生态文化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现实国情的需要。从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践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 的多重现代化发展目标,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这是可喜的一面。与此同时,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事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严峻的压力。其中,海洋生态文化的建设问题显得至关重要。积极迎接这些挑战、为海洋生态文化事业发展寻求新路子,确立了我国海洋生态文化事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海洋生态现代化将成为当前海洋强国建设事业发展的重头戏之一。因此,大力发展海洋生态文化,构建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海洋生态文化已然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建设海洋生态文化,实现海洋生态现代化需要良好的海洋生态制度氛围。经历了 30 多年历史发展的西方生态理论,虽然在某些西北欧国家有了一定的成功案例。然而,资本主义本身的缺陷性确定了其生态理论在本质上不可能逾越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一方面无法完善其生态理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绿色资本主义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特色,深入研究西方生态文化建设理论,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建设我国海洋生态文化事业开拓科学道路,并不断创新理论,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部分都不可偏废。强调海洋生态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忽略海洋经济领域、海洋政治领域、海洋文化领域以及海洋社会领域的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只有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指导下,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事业才能不断胜利,才能建设海洋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推进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
社会是促进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有着难以取代的功能。同时,社会还是海洋经济建设与海洋生态化关系失衡的结果承当者,也是二者关系和谐的促进者,能够推动海洋生态文化的建设。这主要是基于“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2]。作为海洋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海洋社会结构对于海洋经济结构和海洋生态结构一定能产生相互作用。所以,建设海洋生态文化,一定要考虑海洋社会结构及相关影响。
1.1树立海洋生态理性
海洋生态理性是海洋产业理性,更是消费理性。社会层面的海洋生态理性,能够诱导消费者心理,从而形成对海洋产品的绿色评价及反馈,促进海洋生态现代化。因此,海洋生态现代化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术问题,更要切实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3]的海洋生态理念,在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中弘扬海洋环保意识,注重人们思维方式的生态转向。
强化消费层面和海洋生产层面的海洋生态理性,能够推动海洋生产、消费的经济进程被重新组织、分析和判断,从而产生海洋经济与海洋政治的理性革新。海洋产业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是海洋生产层面的海洋生态理性,然而消费层面的海洋生态理性却更多的是一种海洋社会性事务。因此,提倡消费层面的海洋生态理性,引导消费者开展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海洋生态产品,就会在海洋生产层面形成强力的反馈作用,这对于推进海洋生态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长远的历史意义。
1.2强化海洋社会建设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的建设和保护”[4]1。由此可见,强化海洋社会建设,施展民间机构的作用,构建海洋生态文化,能够有效促进海洋生态事业现代化。虽然我国社会层面的民间组织还不是十分发达,然而,在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现代化的过程中,海洋生态环境的民间组织正彰显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民间组织是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宗旨的,为社会提供海洋环境公益性服务的非权力性民间机构。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民间机构虽然比西方发展得迟,然而却发展得比较迅速。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海洋事业建设的迅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民间机构正逐渐成为构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海洋生态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之一。这些海洋民间组织在海洋环境保护、推动我国社会层面的海洋生态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深圳市蓝色海洋环保协会、自然之友、地球村等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在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提倡海洋低碳绿色生活、预防海洋环境破坏行为、形成海洋生态文化理念等领域已作出了许多努力与贡献。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民间机构的积极作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胡锦涛同志在 2004 年中央人口资源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民主决策程序,为社会公众参与人口资源环境事业创造条件。”[4]1伴随构建海洋生态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加快,海洋生态环境的民间组织必将在建设海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促进海洋生态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1.3提高海洋生态文化水平
摩尔指出:“在中国社会里,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准则以及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在组织人的行为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实际上,摩尔说的“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其实就是一种生态道德规范与生态文明观念。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朴素的生态伦理,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思想行为,并制约着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然而,伴随着海洋生态文化事业和海洋生态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不仅要依托传统生态理念,更要依靠现代海洋生态文明的制约。海洋生态文明必须在提高全体民众海洋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种海洋生态文化观念、完备的海洋生态法律规范体系以及海洋社会伦理的综合制约。如果缺乏优良的海洋生态文化素质和海洋生态文明理念,那么海洋生态环境技术的创新就不可能得到认同,海洋生态环境革新也不可能实现。因此,唯有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海洋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全体国民的海洋素质,让公众理解和支持建设海洋生态文化,才能推进海洋生态现代化战略,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海洋生态化战略转型,达成人海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海洋生态文化的构建必须通过全社会共同行动,况且,海洋社会是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影响的承载者,建设海洋社会必定与海洋生态文化事业密切相关。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致力于人与海洋的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建设海洋生态文化,一定要充分发挥社会层面的主动性,保障大众的根本利益。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6]。
因此,必须在社会领域广泛开展海洋生态制度宣传教育活动,使得海洋法治精神和海洋生态文化理念深入社会各领域且逐渐深入人心。要特别关注海洋生态道德对社会公众的规范和制约方面的作用,精心树立养成损害海洋生态文化可恶、尊重海洋生态文化可亲的海洋生态理念,在社会领域逐步形成依法维护海洋环保权利,自觉履行海洋环保义务的现代海洋生态意识。推动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不但要社会领域的广泛参与,而且要依托完善海洋生态文化制度来保驾护航,进而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我们深信,只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主张,充分应用海洋法治思维和海洋法治方式推进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海,我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大有希望,中国一定会对全人类的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推进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经济支撑
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是海洋经济的行为主体,也是推动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经济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这对于我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海洋经济增长不能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海洋经济的发展既要尊重海洋经济规律,也要尊重海洋生态规律,才能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是海洋经济主体,它是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者、海洋技术创新的先遣军、实现海洋生态转型的主要动力——假如企业能依据科学发展观,用生态理性开展海洋生产领域的环境变革,以预防为主,那么海洋社会的生态转型就可以实现。所以,海洋经济主体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在我国的海洋生态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海洋经济行为主体应该开展如下活动:
2.1强化预防规则
往年很多海洋企业的行为因为受海洋经济理性支配,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常疏忽海洋环境利益,所以其行为中的海洋生态理性相当缺乏。因而,海洋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与海洋协同发展的价值观念,革除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海洋经济生产方式,“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7]2。因此,为了构建海洋生态文化,海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树立海洋生态环保理性,一方面是海洋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与海洋的和谐。
强化预防规则,不断创新海洋技术。预防规则是推进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实现海洋生态现代化的一项根本准则,海洋生态现代化是预防规则的一项实践范例,二者相得益彰。海洋经济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仅仅通过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是不够的,它只是海洋生态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事后修补手段。我国必须正确实施预防规则,使得海洋企业的海洋产业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减量化、最小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海洋产业活动产生的不良影响。创新海洋技术是预防规则的现实基础,如果无法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技术,那么预防规则就难以真正贯彻落实。因此,我国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形成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性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不断改进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增强竞争力。[7]2唯有如此,海洋经济行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才能朝有益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推进。而海洋经济行为主体开发出海洋高新技术并广泛应用在海洋经济市场中,从而产生新经济效益,促成社会和海洋经济行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海洋生态文化建设。
2.2强化正和效应
推进海洋生态现代化建设应强化“正和博弈”效应,平衡利益各方,协同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开发海洋绿色品牌。国外学者认为,我国海洋绿色产业发展不够,海洋绿色健康品牌不多。客观而言,这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阶段及水平相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能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高水平地追求绿色产品。然而,由于我国正逐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对于经济、社会、文化的生态化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对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等方面作了相关规划,十七届五中全会则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控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的目标。我们认识到,“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那样,我们不仅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历史、向子孙后代交代。”[8]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生态现代化,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10]“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这些论断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力本质属性,是对传统生产力概念的重要创新。可见,我国未来发展海洋经济要更加致力于促使海洋经济实现生态转型,要更加重视发展海洋生态产业、更加重视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一系列的实践手段都是着力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海洋生态现代化。
因此,海洋企业必须加快开拓创新步伐,着力于开发海洋生态新技术及海洋绿色品牌,变革海洋产业发展方式,走绿色的海洋发展道路。这是一种“双赢”的海洋发展策略,既合乎建设海洋生态文化,推进海洋生态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又强化了海洋经济行为主体的竞争力。海洋经济行为主体既是构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更是建设海洋生态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怀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常备创新开拓能力,为构建海洋生态文化、推进海洋生态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持。
3推进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行政保障
建设海洋生态文化需要在政府管理领域进行生态转型与革新。西方生态理论认为,生态社会转型与变革重要的是进行政治现代化,同时指出作为可持续的绿色资本主义制度是可行的,能够实现的。然而,依照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观点,如果不能够达成社会制度的本质革命,绿色生态资本主义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具备可持续性,因而,不可能形成真正绿色生态的资本主义制度。毫不夸张地说,也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生态事业的现代化才能够实现。其实现的可能性包括:一是社会主义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事业是海洋政治建设中的应有之义;其二是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障有赖于社会主义海洋政治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从实践操作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生态文化事业的建设,要求政府管理机构在行使管控行为中处理好相关事项。
3.1合理干预市场行为
市场和海洋经济行为主体在海洋经济理性的运行下具有一定的趋利性和盲目性,所以,建设海洋生态现代化是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市场和海洋经济行为主体的自发行为,最重要地是必须用政策加以引导与规范,也即政府干预。这里所说的政府对市场行为的干预,并非是要求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行政的直接干预,而是要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也就是说,要对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因此,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变革。具体而言,一是政府要成为海洋生态文化实践的坚定支持者;二是政府也做好引导及监管工作。在海洋生态现代化的进程中,虽然海洋生态理性在海洋生态及消费中的位置有所上升,然而,海洋经济仍然是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理性。在海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海洋经济主体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尽可能地规避海洋环境责任,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引导、监管和干预,使得海洋生态理性和海洋环境关怀性管理寓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 2010 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 规划中,中共中央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这表明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更为注重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体现了其促进现代化与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3.2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海洋法律法规是建设海洋生态文化事业的根本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那么海洋污染者就不可能受到管束。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对建设和谐海洋、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上层建筑的支持和保障,特别是法治的保障对于建设海洋生态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2]我国建设海洋生态文化迫切需要根据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完善相应的海洋生态制度体系,使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加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必须扫除任何阻碍海洋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机制和体制方面的弊端,从而构建运行有效、系统完备和科学规范的海洋生态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运行有效、系统完备和科学规范的海洋生态制度体系”一语彰显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体系。加强建设海洋生态文化的法治体系,是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及主要内容,也是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和制度动力。强化海洋生态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海的进程。
由此可见,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和海洋法治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假如只抓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不注重相应的海洋法治建设,那么我国就难以完成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然而,如果只强化传统意义上的海洋法治,却不能够为建设海洋生态文化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海洋法治建设也就成了无本之木的摆设,如此丧失了先进性的海洋法治也就失去了其根本价值。所以,在新的“海洋世纪”全球时代下,怎样充分发挥海洋法治思维和海洋法治方式作用,深入推动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已是建设“海洋强国”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推动海洋生态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自觉运用海洋法治思维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13],党的十八大提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充分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这对海洋生态文化的构建非常关键。海洋法治思维,其实质就是在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时,切实维护海洋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努力做到越是海洋项目重要、海洋建设工程紧急,越要自觉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在海洋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海洋事业工作,绝不能为了一时的海洋经济增长而损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大计。“法律是海洋文明的产物,同时又是维系海洋文明和促进海洋文明的一种手段。”[14]海洋法治包括海洋基本法的制定、实施、监督和遵守等。现代海洋法治具有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权威性等特征。海洋法治的相关特色,确定了它在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和地位。
3.3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建设海洋生态文化的出发点来自中国特色的现实国情;我们的落脚点不是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的简单兼容,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15]构建海洋生态文化,促进人与海洋和谐、人与人(社会)的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所以,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既要协调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更要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为了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依靠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政府角度出发,海洋生态变革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使得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具有可靠的落脚点。所以,建设海洋生态文化,我国应该在海洋管理领域进行海洋生态变革,强化海洋生态制度化建设,为海洋生态文化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政策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共同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4-05(2).
[5]Arthur P J.MoIEnvironment and modemity in transitional China:Frontiers of Ecological Modemization Devepment and chang,2006(1):48-50.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土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4-05(2).
[8]胡锦涛.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11-15[2015-12-20].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64094-23559163-14.html.
[10]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人民日报,2014-07-11(12).
[11]习近平.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9-09(1).
[12]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EB/OL].2013-05-24[2015-12-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24/c_115901657.htm.
[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3卷)[M].廖德字,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5]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N].人民日报,2005-06-27(1).
To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Culture in Practice
YE Dongna
(College of Philosoph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the Marine ecological problems exposed to reveal the cultural crisis of human potential,it challenges us to have to meet the ocean century challenge actively,seeking new way for Marine ecological culture development.Delving into Marine ecological culture,our purpose is to develop Marine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At the same time,in the western ecological culture theory reference and research,we should adhere to Marx and Engels ecological thoughts as the instruction,carrying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listic approach to construct the Marine ecological culture.
Key words:practice;the ocean;ecological culture;society;construction
文章编号:1673-1646(2016)04-0074-05
* 收稿日期:2016-03-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RK021);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224)
作者简介:叶冬娜(1988-),女,博士生,从事专业: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6.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