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煦 金伟 刘学刚
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06例效果观察
刘恩煦 金伟 刘学刚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6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及中药内服、熏洗的方法治疗并随诊。结果骨折手法复位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患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5周,平均3.2周,术后无1例需手术矫治,无神经损伤及缺血性肌挛缩、无肘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及中药内服、熏洗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无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中药熏洗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3~12岁,尤多见于5~8岁儿童。临床上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以伸直型最为常见。肱骨髁上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是肱骨自圆柱形变为三棱形的形状改变部位,后有鹰嘴窝,前有冠状窝,两窝之间仅为极薄的一层骨片,髁上部比较薄弱,是应力上的薄弱点,多易造成骨折。伤后骨折移位使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出现血肿与皮肤产生张力性水泡概率较高,严重可造成缺血性肌挛缩。肱骨内外髁稍向前屈曲与肱骨纵轴形成向前30°~50°的前倾角,骨折移位可使此角发生改变。肱骨小头关节面略高于肱骨滑车关节面,使上臂与前臂纵轴产生10°~15°外翻携带角,骨折移位可使携带角改变造成肘内翻或外翻畸形。如整复治疗不当,不注重功能康复锻炼,易造成肘关节畸形,影响功能,至活动功能丧失,终身废用。2006-05—2015-06采用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中药内服、熏洗治疗106例肱骨髁上骨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组患儿106例,男78例,女28例;右侧75例,左侧31例;年龄3~13岁,平均8.6岁,病程1 h~7 d。伸直尺偏型92例,伸直桡偏型8例,屈曲尺偏型4例,屈曲桡偏型2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无重要的血管神经损伤。根据Gartland分型进行划分,Ⅰ型11例,Ⅱ型38例,Ⅲ型57例。
2.1 整复固定
2.1.1 手法整复伸直型骨折复位:采取“四步法”进行,即先整复旋转及重叠移位,其次整复侧方移位,第三整复前后移位,最后理顺关节关系。屈曲型骨折复位:肘关节屈90°位,助手握上臂上段充分牵引,术者采用拇指按压前臂远段背侧,四指环抱前臂中段,对抗牵引,矫正重叠移位。然后术者一手维持牵引,另一手拇指按骨折近端桡侧,余四指将骨折远端向桡侧拉矫正尺偏移位。屈肘关节并向后推矫正向前移位,侧方移位的整复与伸直型相同。
2.1.2 夹板固定用四块夹板从固定骨折于屈肘位,夹板长度上达三角肌中部,内、外侧夹板超肘关节,前侧夹板下至肘横纹,后侧夹板至鹰嘴下。伸直型骨折,可在鹰嘴后方加棉垫防止骨折远端向后移位;屈曲型骨折棉垫放置与其相反。尺偏型骨折,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加棉垫,防止肘内翻畸形;桡偏型骨折内、外侧一般不加棉垫。固定后颈腕吊带悬吊。
2.1.3 整复固定后处理固定后再次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并嘱家属注意观察伤肢末梢血运、知觉及手指活动情况。固定后即可进行功能锻炼,作握拳、腕关节屈伸活动。定期复查,3~7 d拍X线片复查骨折有无再移位。Ⅰ、Ⅱ型骨折2~3周,Ⅲ型骨折3周复查X线片,如骨折临床愈合后即可去除夹板固定进行自主的肘部功能锻炼。避免暴力被动活动,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关节功能。
2.2 中药治疗
2.2.1 内治法根据“血不活动则疾不能去,疾不去则骨不能续”原则,分为疾去、重新、骨合三期,早期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中期用续骨活血汤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后期予补肾壮骨汤以补肝肾、强筋骨辨证施治。
2.2.2 中药熏洗解除夹板固定后即可使用中药熏洗,以温经散寒、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熏洗药方:伸筋草、透骨草30 g,艾叶、牛膝、刘寄奴、防风、苍术、独活、乳香、没药、桂枝、红花、花椒各15 g,川乌、草乌各9 g。治疗方法:上方装入纱布袋,加水煎煮,沸腾后以热蒸汽熏蒸肘关节,液转温热后以药液泡洗肘关节,熏洗过程中屈伸活动关节,每次熏洗20~30 min,1~2次/d,每日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以恢复关节功能。
2.3 功能评定标准优: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肘内翻<5°;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20°,肘内翻6°~10°;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21°~30°,肘内翻11°~15°,差: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30°,肘内翻>15°。
骨折手法整复一次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者95例,11例复诊时因肿胀消退有轻度再移位,1周内作了适当调整后达解剖复位,骨折手法复位成功率为100%。98例患儿门诊复查,8例患儿因肿胀较重住院观察治疗3~7 d,所有患儿获得12个月随访。患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5周,平均3.2周。本组患儿功能评定,优82例,良17例,可4例,差3例。无1例需手术矫治,无神经损伤及缺血性肌挛缩、无肘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治疗要点:为达到良好整复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整复前仔细阅读X线光片,明确骨折类型、移位的方向,复位时做到“手摸心会”,手法要准确、轻巧,避免损伤肱骨远端前方肱动、静脉,正中神经,外侧及后内侧桡神经和尺神经等重要结构,避免因肱动脉损伤造成缺血性肌挛缩[1-3]。骨折复位时间宜早不宜迟,一次复位成功,避免粗暴的多次复位,减少肌肉内和骨膜下血肿机化形成骨化性肌炎。为避免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根据肱骨远端的解剖特点尺偏型骨折侧方移位整复应做到稍“矫枉过正”,伸直型骨折远端后方移位的整复切忌过度用力[4]。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复位较为容易,可避免因手术治疗内固定材料破坏干骺端或骨骺而造成儿童的患肢发育障碍。整复后夹板固定贯彻了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的骨折固定原则,早期就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采用中药内服、后期熏洗方法体现了“骨与软组织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的骨折药物治疗原则[5]。早期由于肢体内部筋骨脉络均受损伤,离经之血瘀积不散、气血之道不得畅通,故疼痛剧烈,患部瘀血肿胀,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肿胀淤斑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虽消而未尽,断骨尚未连接,动则作痛,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后期淤肿已消,断骨虽初步愈合而未坚实筋肉萎弱无力,功能尚未恢复,治宜补养气血、强壮筋骨。体现了中医正骨的活血化瘀、去瘀生新、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指导思想。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及中药内服、熏洗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无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左炳光,赵秀泉.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62例[J].中医正骨,2013,25(11):47-48.
[3]梁池章,何清华,唐穗香,等.中医四联疗法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12):2434-2436.
[4]王森.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5):121-122.
[5]陈顺利.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43例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0):55-56.
2016-04-19)
1005-619X(2016)10-1105-03
10.13517/j.cnki.ccm.2016.10.043
115002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