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张佳欣
[摘要]教师专业化是时代的要求。但对教师专业化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教师专业化的本质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教育的转型要服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削弱。前一段教师教育的改革使一部分教师教育资源流失,值得反思和纠正。要重视教师教育的建设。
[关键词]教师;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
上个世纪末,我国提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教师教育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但大家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并不一致。许多同志把教师专业化只理解为必须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有的同志还提出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些意见无疑都是对的,但是都还没有真正理解教师专业化的整体内涵,因此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上出现一些偏差。今天来进行反思,感到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值得重新审视。
近几年来师范教育的机构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而教师专业化水平并未有多大提高。师范教育的机构改革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为了提高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一大批中师被撤销。中等师范学校由一千多所削减到现在的一百多所。一部分中师升格为师专,一部分中师改为普通中学,中师资源几乎流失殆尽。
二是为了体现师范教育的开放性,不再强调师范教育的单独体系。许多师专、师院纷纷扩展为综合性学校,极大地削弱了师范教育。
三是为了体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许多地方教育学院合并到师专或师范学院,教师的职后培训并未得到加强。
应该说,这三个条件在我国初步具备,但还不充分。特别是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我们在这方面估计不足。总以为,现在不包分配,就业困难,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会多起来。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青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当教师。这与我国教师地位不高、工资待遇偏低不无关系。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需要对学生有热情,需要有点奉献精神,这种勉强为之的人怎么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
师范院校综合化的目的是提高师范专业的学术水平。但是目前的事实是有多少转型的院校把力量加强在师范专业上?他们都热衷于扩大非师范专业,忙于升格,企图挤入高校名牌,因而有不少学校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立的学科,这就反而削弱了师范专业。这与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
师范院校转为综合大学本应该按照综合大学办师范的模式,先在一般学院修完基础学科课程,再到教育学院接受教师职业培训。可是我国师范院校的学校类型转变了,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并无变化。少数师范大学试行4+2的模式,但也还存在着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等诸多问题。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的目的不明确,科学论证不够,条件准备不足,与提高师资质量的要求背道而驰。
今后的出路何在?首先要在理论上对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21世纪的教师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其次研究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教师。
关于第一个问题。许多学者研究过职业的专业化问题,大致有以下一些观点:
1.专门职业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体系。教师职业就必须掌握教师所教的学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体系。这就是我们过去通常讲的学术性问题。教师教育的学术性要加强。这是因为当今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迅猛,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很难培养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国际上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强调要加强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
2.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任何职业都有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尤其重要。因为他是培养人的职业,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最近全国都在学习孟二冬教授的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精神。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强调了要学习孟二冬同志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师德教育要放在教师教育的首位。
3.要有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的能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继续学习就不能跟上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人员会变成非专业人员。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堵塞师范教育资源的流失,扩大资源,规范办学。我认为,根据我国国情,还需要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保留师范教育的独立体系,同时实行教师教育的开放性。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我国是当务之急。近几年来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前不久人大常务会通过的《义务教育法》修订案,明确义务教育的经费由国家承担。教育经费已得到保证,但是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师队伍,投入再多也没有效果,经费会白白地浪费掉。教育有如一座大厦,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大厦的支柱,缺乏合格的教师队伍,教育大厦就会倒塌。因此,对教师教育的改革要慎之又慎。